健脾化湿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健脾化湿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论文摘要

健脾化湿汤源于上海名中医马贵同教授的临床经验方,由炙黄芪、益智仁、炒白芍、炒白术、防风、陈皮、砂仁、茯苓、乌药、炙甘草10味中药经过精心配伍而成,有三十多年的临床应用基础,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证有显著疗效。本课题主要是在经验方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手段改变剂型,既要保存原有的疗效,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用药理念。为了确保制剂的安全、稳定、可控,必须建立符合该剂型的质量控制标准。因此,本课题对该复方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有关本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介绍如下:目的:1.确定健脾化湿颗粒的制备工艺。2.对健脾化湿颗粒进行质量标准的研究。3考察健脾化湿颗粒在室温条件下的初步稳定性。方法:1.首先通过药效学实验,对三种不同的提取溶剂(方法),一法为传统水煎煮法,一法为乙醇回流法,一法为低温动态提取-冰冻浓缩法,筛选出最佳的提取溶剂(方法);其次通过正交试验法,以复方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工艺和纯化工艺作进一步优化;通过对剂型的选择、辅料的选用及润湿剂的选用,确定了该制剂的成型工艺;从而确定了健脾化湿颗粒的制备工艺。2.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了健脾化湿颗粒的质量评价体系。应用薄层色谱法,对健脾化湿颗粒中的防风、陈皮、乌药、炙甘草作了定性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健脾化湿颗粒中炙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和炒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并拟定了相应的含量限度。定性鉴别与定量控制相结合,用于控制该制剂的质量。3.采用留样观察法,通过对三批样品的性状、鉴别、水分、粒度、微生物限度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项目的评价,考察健脾化湿颗粒在室温条件下3个月的初步稳定性。结果:1.健脾化湿颗粒的制备工艺方面:将复方配伍的药材饮片,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0.5h;合并药液,离心(3000r/min)15分钟,过滤,滤液浓缩至含生药量1.0g/ml;待冷却至室温,然后慢慢加入95%的乙醇,边加边搅拌,调整其浓度至60%,密闭静置36h;过滤,取上清液,沉淀用少量乙醇洗涤,洗涤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稠膏;然后用真空干燥法在80℃干燥成干膏,粉碎,过60目筛得干膏粉;以干膏粉:乳糖=1:1的比例,混合均匀,以70%的乙醇作润湿剂,制粒,干燥,整粒。即得。2.质量标准研究方面:薄层色谱法鉴别了制剂中防风、陈皮、乌药、炙甘草、白术五味药材,其中白术未鉴别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每克颗粒中含炙黄芪以黄芪甲苷计,应不得少于0.15mg/g;含炒白芍以芍药苷计,应不得少于0.75mg/g。定性鉴别和定量控制相结合,制定了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3.制剂的初步稳定性方面:通过留样观察实验,三批样品在铝塑复合包装袋条件下,三个月内的初步稳定性良好。结论:研究表明,健脾化湿颗粒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可靠,并且三批样品在常温下3个月稳定。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健脾化湿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 引言
  • 第一部分 处方及其原料药材的研究概况
  • 一、处方概述
  • 二、原料药材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键脾化湿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 前言
  • 一、提取溶剂的筛选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二、水提工艺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三、纯化工艺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四、制剂成型工艺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健脾化湿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 前言
  • 一、健脾化湿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
  • 二、健脾化湿颗粒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第四部分 健脾化湿颗粒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全文总结
  • 全文结论
  • 综述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健脾化湿方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5例[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06)
    • [2].健脾化湿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09)
    • [3].健脾化湿祛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0例[J]. 光明中医 2014(11)
    • [4].健脾化湿方治疗脾胃湿热型口腔扁平苔藓临床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09)
    • [5].健脾化湿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1(05)
    • [6].健脾化湿解毒方的质量标准研究[J]. 湖北中医杂志 2019(08)
    • [7].自拟健脾化湿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风湿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20(03)
    • [8].健脾化湿祛瘀解毒法治疗Ⅲ-Ⅳ期结肠腺癌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 2016(12)
    • [9].健脾化湿和肠汤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虚湿盛证临床研究[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4)
    • [10].健脾化湿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5-羟色胺、5-羟色胺3受体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14)
    • [11].健脾化湿中药与罗格列酮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 新疆中医药 2008(05)
    • [12].健脾化湿方对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J]. 环球中医药 2017(08)
    • [13].健脾化湿解毒方治疗缓解期痛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1)
    • [14].氯沙坦钾联合益肾健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医药科学 2017(08)
    • [15].健脾化湿解毒方治疗缓解期痛风的临床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15)
    • [16].健脾化湿解毒方治疗尿酸刺激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纤维化的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17)
    • [17].健脾化湿祛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残留黄疸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3(05)
    • [18].健脾化湿方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8)
    • [19].健脾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17)
    • [20].益肾健脾化湿颗粒治疗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症4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 2017(10)
    • [21].自拟健脾化湿活血方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24)
    • [22].健脾化湿方干预晚期结直肠癌生存期及生存状态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4(24)
    • [2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脾化湿颗粒中芍药苷含量[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01)
    • [24].正交试验法优选健脾化湿颗粒的提取工艺[J]. 中国医药导刊 2010(04)
    • [25].健脾化湿调肝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伴焦虑和/或抑郁状态30例[J]. 吉林中医药 2018(10)
    • [26].健脾化湿方对脾虚痰湿型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4)
    • [27].观察健脾化湿类中药治疗脾胃湿阻型胃病的临床疗效[J]. 名医 2020(08)
    • [28].武权生运用健脾化湿方治疗妊娠恶阻经验[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11)
    • [29].健脾化湿颗粒对IBS模型大鼠血浆胃动素的影响[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03)
    • [30].健脾化湿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运动及中枢c-fos的影响[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12)

    标签:;  ;  ;  ;  ;  ;  

    健脾化湿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