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浅析新课程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李开金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大安乡初级中学校629404

摘要: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应做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设障导入,引起重视”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好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

下面谈谈中学新课程数学新授课的导入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有意识地设置了这么一个悬念,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导入过程如下:

1.动手实践:折纸游戏并回答,一张1mm厚的硬纸片对折一次有多厚?

2.对折两次有多厚?对折3次呢?

3.猜想:一张1mm厚的纸片足够大,对折20次后大约有多厚?

4.导出惊人的结果:一张1mm厚的纸片足够大,对折20次后大约有10000多米高,比世界最高峰还要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今天学习的新内容——有理数的乘方就能给我们科学的答案,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后我们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从面引出课题,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能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二、学生活动,建构新知

例如七年级数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师:给你三根小棒,你能拼成三角形吗?

全班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能。

师:这里有三根小棒,谁来拼一拼?

设计意图:这时老师给出的三根小棒中,两根的和小于第三根,因此学生的实验结果必定是失败的。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服气,也想试一试,老师又让一位学生上来尝试,试验的结果可想而知。其他学生从两同学的失败中发现了问题,产生了疑问,并激起了探究的欲望。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在教学三角形全等判定二——角边角定理时,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设置了这么一个猜想导入问题:现有一块三角形装饰板,不小心被打破了分成如图(略)所示的三块。小明想到玻璃店,你认为他应该带哪一块去?从面引出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角边角定理。

四、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例如排列组合初步知识的活动课中。

师:我们八年级二班一共有30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有多少同学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师:如果只有两位同学,握多少次手?

“1次。”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如果增加1位同学,是3个同学呢?增加几次?

“增加2次。”

师:再增加1个,是4个呢?增加几次?

“增加3次。”

师:能找出规律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同时开始在作业本上兴奋地比划着。

由同学们的书写速度可以知道,他们逐渐接受了一道“难题”一点一点“啃”下来的思维方式,化难为易,效果很好。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揭示了整个思维过程。如果仅仅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学生当时掌握的程度可能没有区别,但下次遇上同类的问题,设置障碍再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会让学生回忆此时的情景,这样解答自然不在话下,思维能力由此也逐步提高了。

类似地,还可由天平的平衡问题导入等式性质的教学,由对温度计的构造观察导入数轴的教学,由银行存款、借款问题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等。总之,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

当然,在导入教学的设计中,同时还应注意:

1.自然合理。导入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要以一定的积累为基础。

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4.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1、2期。

[2]杨麦秀《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标签:;  ;  ;  

浅析新课程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