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植被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生态特征

岷江上游植被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生态特征

论文题目: 岷江上游植被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生态特征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态学

作者: 张炜银

导师: 臧润国,蒋有绪

关键词: 岷江上游,植被恢复,灌丛群落,种群,生态位,分布格局,种间联结,种间协变,小气候

文献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岷江上游退化植被的恢复,是该地区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关键。岷江流域植被自然的恢复灌丛阶段不仅是物种非常丰富的一个阶段,也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极其重要的转折阶段,因为从灌丛阶段开始,生态系统水土流失等退化过程基本停止,恢复过程逐步加强,生态系统在能量固定、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方面的生态功能不断增加并逐步接近顶级群落,所以,灌丛阶段应该是岷江上游植被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生态功能发挥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阶段。本研究运用植物群落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岷江上游大沟流域,以受干扰而退化,经封育后自然恢复至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其中设置5m×5m共计1hm~2的相邻网格样方,对其进行了细致的群落学调查,根据自然恢复灌丛阶段植物群落的特点,分析了其群落的组成、结构、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与动态、种群生态位、种群分布格局、种间联结与种间协变,同时还测定并分析了岷江上游不同类型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的小气候特征,探讨了自然恢复群落的稳定性及其维持机理。这些研究将丰富该地区植被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岷江上游退化山地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岷江上游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其外貌虽然呈现灌丛状,但其组成成分却相当丰富,与一般的灌丛不同,它是由恢复演替不同阶段的植物种类组成,其中本研究区域的顶级乔木树种如辽东栎等已在群落中出现并占有较大的优势。和一般的灌木群落不同,岷江上游自然恢复至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的组成复杂,物种多样性很高。在1hm~2的灌丛群落样地中,共调查到木本和草本植物43科,88个属,135种,其中:草本21科44属49种、木本34科47属86种。科属的分布区类型较广泛,科的分布区类型主要是北温带成分和世界分布成分占了主导地位,各占34.9%,属的分布区类型主要是温带属占优势,为72.8%,北温带分布的属,占39.8%,反映出研究区域的植物区系成分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2.研究区域1hm~2样地内的木本植物多度为76532。群落内木本植物的物种数和个体密度都随着基径级、高度级而递减;不同高度级和不同基径级的个体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岷江流域其它植被类型及温带一些典型的木本植物群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1章 岷江上游流域自然地理及植被概况

1 岷江上游及其生态重要性

2 地质地貌

3 气候

4 土壤

5 植被

6 植被的主要干扰因素

7 植被恢复系列灌从植被的由来

参考文献

第2章 岷江上游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种类组成与区系分析

1 自然概况

2 种类组成及数量特征

3 种属统计

4 地理成分分析

4.1 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4.2 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岷江上游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结构特征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野外数据收集

2.2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群落结构特征

3.2 群落垂直结构特征

3.3 群落组成结构与多度分析

3.4 主要种群结构与动态

3.5 群落复杂性和稳定性分析

4 小结和讨论

4.1 群落结构

4.2 物种多样性与多度分析

4.3 群落复杂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第4章 岷江上游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

1 引言

2 数据收集和整理

2.1 野外数据收集

2.2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生态位宽度

3.2 生态位重叠

3.3 生态位相似性比例

4 讨论

4.1 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

4.2 生态位重叠

参考文献

第5章 岷江上游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主要种群分布格局

1 引言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调查

2.2 分布类型的测定

2.3 聚集强度指数的测定

3 结果

3.1 各种群分布格局

3.2 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分布格局

4 讨论

4.1 关于各种群的分布格局

4.2 关于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章 岷江上游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主要种群种间联结与种间协变

1 引言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调查

2.2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种群间的总体联结性

3.2 X~2检验的成对物种间联结性

3.3 种间关联度

3.4 种间协变

4 讨论

4.1 群落的总体联结性

4.2 成对物种联结性

4.3 种间协变

4.4 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 岷江上游退化植被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

1 引言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自然概况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恢复阶段内光照强度的日变化规律

3.2 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内大气相对湿度

3.3 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内大气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3.4 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3.5 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内的最高与最低地表温度

3.6 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内土壤含水量的比较

4 结论

4.1 群落小气候变化规律

4.2 群落小气候变化与生态恢复不同阶段植被特征的关系

4.3 生态启示

致谢

附件1 个人简历

附件2 博士后期研究与工作情况简介

发布时间: 2005-10-11

参考文献

  • [1].岷江上游植被蒸散时空格局及其模拟研究[D]. 刘京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 [2].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退化植被特征及其恢复重建的研究[D]. 严代碧.北京林业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东祁连山高寒地区柳灌丛群落及其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D]. 李毅.甘肃农业大学2002
  • [2].川西南山地生态脆弱区森林植被恢复机理研究[D]. 费世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
  • [3].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分析及评价[D]. 姚建.四川大学2004
  • [4].喀斯特典型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研究[D]. 刘映良.南京林业大学2005
  • [5].海南岛退化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D]. 丁易.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 [6].河南宝天曼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D]. 史作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998
  • [7].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退化植被特征及其恢复重建的研究[D]. 严代碧.北京林业大学2006
  • [8].岷江上游植被群落特征研究[D]. 冶民生.北京林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  ;  ;  ;  

岷江上游植被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生态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