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形式语言自主意向的实现 ——反思经验下的油画写生

绘画形式语言自主意向的实现 ——反思经验下的油画写生

论文摘要

当油画这门古老的西方艺术发展到现在,现当代艺术家给了它很多的解读方式。它作为独立的画种生长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中,仅有近百年的历史。本土油画家虽在各个领域进行了颇有价值的探索,虽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做出了颇有价值的贡献,但始终未能自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契斯恰科夫体系的盲目推崇也导致了对油画认识上存在诸多的的偏见,而这种偏见也体现在较为经验、概念的观察方法中。在此过程中,写生完全是为创作效果方式下进行的。画家在油画写生中没有独立思考,油画写生将沦为了创作的奴隶,基本丧失了独立性。或者,写生是有现成指向性的面对对象的,忽略了写生的本质意义,歪曲了对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导致缺乏发现性和探究性。在这一些再现意向的室内外写生过程中和我们无可厚非地为获得油画写生效果的同时,我们的思维已悄然无息地被我们的认知所局限,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自己设定的误区。目前,油画写生在国内还存在一些验化认识的现象,很多方面是值得怀疑和反思的。理性认识是我们从大自然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而理性认识是放在直观感受之后的,这也就是在面对对象的同时,理性认识已现象学的归入括弧、终止判断,而被悬置起来了,而回到最初的直观感受去体验自然中的对象,才能够抓住对象的真实的视觉心理感受。在这种体验对象的方式中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才是合理的、真实的。如果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直观感受,那么,所获得的感受就不同于没有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直观感受了,这里的理性思维我们可以看作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构图方法。所以说,学习构图方法是有必要的,但是在写生中要使用正确观看方式。古今所有杰出的画家,他们莫不既善于凭借已获得的理性思维去发展和深化自己的审美直观感受,而直观感受是随自然对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变化的,同时又要在已获得的审美直观感受基础上去发展和深化自己的理性思维。相同的物象在不同的时间,对于相同的画家看起来也会不一样。画家面对每一种情形都是全新的。那么,画家并不是一遇到刺激物就产生条件反应,而面对的恰是相反的情形,某种不断变化的东西,因此每次都需要发现一种新的不同的反应。当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条件下,调性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变化会刺激画家产生不同的反应,而捕捉对象真实的色彩。调性的经验性对画家而言不但不会起辅助作用,反而会起阻碍作用,致使偏离真实对象存在。图形结构是在作品中并透过作品而实现的。更准确地说,它是在作品中得到表现而不是得到再现。这里的表现并不是某种表现张力的结果,并非先于作品而存在,用作某种预先构想实现的手段。它是自然中物象某些造型元素的再创造,通过写生画家对物象的真情实感而慢慢明确起来的。这种表现因素最初没有明确的效果,画家在写生过程中只是朝着某个大致的方向发展,遇新的情形并会有新的变化,图形结构也会有所不同,致使画家在绘画实践上有新的收获和新的发展。本文从油画写生的视觉心理感受、图形结构、调性、构图等绘画形式语言提出与习惯认识上的冲突,凸显对油画写生的经验误区,在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背景下,试图总结出一个基本的方法论。激励着不同时期的艺术家,穿越中西方的时空隔阂,走出困惑,不断前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经验方式下的油画写生
  • (一) 油画创作的经验化和油画写生
  • (二) 再现意向室内外油画写生的误区
  • 二.视觉心理感受在油画写生中的表现
  • (一) 视觉心理感受的非经验性
  • 1. 视觉形态要素产生的视觉心理感受
  • 2. 视觉心理感受的非经验性
  • 3. 视觉心理感受自主意向的实现
  • 三.绘画形式语言在油画写生中自主意向的实现
  • (一) 图形结构的自主性
  • 1. 图形结构和客观物象的统一关系
  • 2. 图形特征的超自然性
  • (二) 调性的非经验性和自主性
  • 1. 经验型调性的存在背景
  • 2. 调性的非经验性
  • 3. 调性自主意向的实现
  • (三) 构图的非经验性和自主性
  • 1. 构图的发展背景
  • 2. 构图的非经验性
  • 3. 构图自主意向的实现
  • 四.油画写生的独立意义和内涵的拓展
  • 1 油画写生的独立性
  • 2 油画写生内涵的拓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传统绘画形式与现代插画艺术的结合点研究[J]. 大众文艺 2015(15)
    • [2].浅析室内墙体彩绘艺术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J]. 艺术品鉴 2017(02)
    • [3].一路徐进[J]. 当代油画 2017(01)
    • [4].当代新工笔绘画形式语言研究[J]. 艺术品鉴 2017(07)
    • [5].绚烂中的平静[J]. 名家名作 2017(03)
    • [6].蔡杰作品[J]. 当代油画 2017(07)
    • [7].张永胜作品[J]. 当代油画 2017(07)
    • [8].议朱德群与朱振庚在绘画形式语言上的共鸣[J]. 北方文学 2017(17)
    • [9].画出来的摄影名作[J]. 摄影之友 2017(09)
    • [10].魅力色彩[J]. 艺术品鉴 2017(10)
    • [11].绘画中形式之于题材的重要性[J]. 参花(上) 2019(09)
    • [12].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形式的结合应用——《一只渴望飞翔的蚂蚁》书籍插画设计[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11)
    • [13].自然本真:李宗仁创作自述[J]. 艺术品 2017(05)
    • [14].具象绘画基础教学中绘画形式的概念与程式化探究[J]. 大众文艺 2017(14)
    • [15].绘画形式的“意趣”[J]. 美术大观 2015(02)
    • [16].言出心声 所以至情——艺术家生命体验于绘画形式语言的意义[J]. 艺术教育 2013(08)
    • [17].车里车外的旁观者[J]. 中国汽车界 2010(07)
    • [18].浅析晚清绘画形式和内容的变革原因[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10)
    • [19].从西方现代美术史看绘画形式创新的重要性研究[J]. 散文百家 2018(09)
    • [20].祁海平访谈[J]. 美术文献 2012(06)
    • [21].浅析速写线条[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07)
    • [22].从西方现代美术史看绘画形式创新的重要性[J]. 艺术研究 2020(04)
    • [23].从西方现代美术史看绘画形式创新的重要性[J]. 美与时代(中) 2019(10)
    • [24].点评浙江省湖州市清河幼儿园一组儿童画[J].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0(05)
    • [25].浅析临摹在高校中国画学习中的重要性[J]. 大众文艺 2010(09)
    • [26].关于中国画学习中的临摹[J]. 科技信息 2010(02)
    • [27].我教孩子水墨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20)
    • [28].李伯安绘画形式语言及作品分析[J]. 艺术教育 2012(08)
    • [29].镜中独白——自画像艺术里的内心世界[J]. 美与时代(下半月) 2010(02)
    • [30].当代绘画形式应用的时代选择[J]. 科技资讯 2014(25)

    标签:;  ;  ;  

    绘画形式语言自主意向的实现 ——反思经验下的油画写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