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到一体化发展

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到一体化发展

论文摘要

城乡关系不仅是人类历史发展史上长期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影响全局的环节。马克思曾说,“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当中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踏上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现代化之路,在中国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工人和农民的关系问题成了每一个领导者和建设者不容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城乡之间二元分割严重,城乡差别持续扩大,从而造成城乡关系的紧张和失衡。这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经济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全局高度来通盘考虑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逐步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工农关系和共同繁荣的城乡关系,逐步从城乡二元分割走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在引言中,对论文的选题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同时也交待了选题的意义、论文的研究思路以及论证所运用的主要方法、可能创新和不足之处。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城乡关系的理论基础。城乡关系理论一直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章主要阐述并归纳分析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城乡关系的概念和内容,指出城乡关系主要是城市和乡村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其中最根本的是经济关系;二是中外历史进程中城乡关系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乡关系的相关理论、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城乡关系的理论以及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对城乡关系的理论认识。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关系演化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漫长、必然的历史过程”的论述,列宁关于“消灭城乡对立和分离是共产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的论述,斯大林关于“工农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问题”的论述,以及我国建国以来,毛泽东“工农并举、城乡兼顾”的思想,邓小平“城乡协调发展”思想,江泽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以及党中央第四代领导集体“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想。第二章中国城乡关系的现状分析:城乡二元结构。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城乡二元分割严重。本章主要阐述了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生成演化。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主要经历了形成(1949年—1957年)、巩固(1958年—1977年)、改善(1978年—1984年)、固化(1985年—2002年)和“遏阻”(2002年—今)五个发展阶段。二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分析。经济发展中的工业与城市偏向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特征;城乡居民在社会政治地位上的差别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政治特征;城乡分治、一国两策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特征。三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成因分析。经济战略方面的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在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下重工业对农业剩余的过渡抽取;制度安排方面的原因:城乡分割的计划经济体制,包括统购统销制度、户籍制度。城乡有别的政治管理体制,包括农村的人民公社、城市中的单位组织;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农本主义传统、重农轻商思想根深蒂固,源远流长;重伦理道德,轻理性认知,创新、进取精神相对淡薄;等级意识的存在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平等、竞争观念的形成。第三章中国城乡关系的现实变革:统筹城乡发展。这是论文的重点。首先,在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和现实背景的分析,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工业化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同时,本章还分析了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状况、有利环境和制约因素,以及国内外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及现实启示。最后,在对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现实问题的思考基础之上,本文认为:目前中国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一,要一如既往推进工业化,但要强调质的提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之路;第三,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以上三者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对中国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应全方位、多视角地进行研究,首先要强力推进以上所述三大路径,作为宏观性、整体性思路、整体战略,形成合力,并成为整个社会精神和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与此同时还要进行一系列相互关联、共同推进的机制体制创新,只有这样中国统筹城乡发展大业才能走上良性快速的发展轨道。第四章中国城乡关系的最终归宿:城乡一体化。这是论文的结论部分。本章分析了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内容;并在借鉴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城乡一体化思路建议:本文强调,我国地区发展不均衡,应因地制宜地实施城市化战略,通过改革创新,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体制框架,同时,重视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实现主体,加快政府转型,实现政府有序主导,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结论部分主要是中国未来城乡关系的美好展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逐步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工农关系和共同繁荣的城乡关系,逐步从城乡二元分割走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四、可能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城乡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城乡关系的一般理论
  • 一、城市的含义
  • 二、乡村的划分
  • 三、城乡关系的内容
  • 四、城乡关系的发展阶段
  • 第二节 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中国城乡关系的困境与反思:城乡二元结构
  • 第一节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生成和演化
  • 一、形成阶段(1949 年—1957 年)
  • 二、巩固阶段(1958 年—1977 年)
  • 三、改善阶段(1978 年—1984 年)
  • 四、固化阶段(1985 年—2002 年)
  • 五、“遏阻”阶段(2002 年—今)
  • 第二节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分析
  • 一、经济特征
  • 二、政治特征
  • 三、社会特征
  • 第三节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成因分析
  • 一、经济战略
  • 二、制度安排
  • 三、文化传统
  • 第四节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危害
  • 第三章 中国城乡关系的变革与选择:统筹城乡发展
  • 第一节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及外延
  • 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 三、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根据及条件
  • 第二节 国内外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及现实启示
  • 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 二、东南亚部分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实践
  • 三、我国国内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 第三节 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
  • 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反哺农业
  • 二、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之路,推动城市化进程
  • 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 第四节 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机制体制创新
  • 第四章 中国城乡关系的憧憬与向往:城乡一体化
  •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及现实依据
  • 一、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
  • 二、城乡一体化的现实依据
  • 三、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
  • 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 第二节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借鉴
  • 一、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过程
  • 二、发展中国家城乡一体化的探索
  • 三、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实践模式
  • 第三节 中国城乡一体化的思路
  • 一、经济战略:因地制宜实施城市化战略
  • 二、制度创新:改革城乡一体化体制框架
  • 三、政府作用:政府主导推进城乡一体化
  • 四、主要抓手:重视县域经济加快城乡融合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到一体化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