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围海造田土壤肥力剖面分布与磷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不同时期围海造田土壤肥力剖面分布与磷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浙江省慈溪市四个时期(宋代、明代、清代、近代)围海造田水稻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四个时间序列土壤肥力特征、土壤中磷的吸附解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围海造田水稻田土壤剖面全钾含量均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全钾含量随着水稻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建议采用水稻与深根作物轮作,利用底土层土壤钾素。随着水稻土利用年限的增长,磷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加聚,因此,稻田磷输出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值得关注。各个时间水稻土磷吸附曲线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等温吸附方程拟合,其中以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度最高。供试土壤磷最大吸附量(Qm)大小依次为:宋代>明代>清代>现代土壤,且Qm与有机质(r=0.881)活性Al(r=0.999)、活性Fe(r=0.930)线性正相关。土壤磷零吸持平衡浓度EPC0与土壤全磷(r=0.905),有效磷(r=0.898)线性相关;随着水稻土种植年限的增长,磷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加剧。四个时期围海造田土壤的DPS、K值、MBC随着年代的延长逐渐增大,依次为宋代>明代>清代>现代;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RDP、EPC0逐渐减小,大小顺序为:现代>清代>明代>宋代。以上表明,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磷被淋溶或随径流流失的风险减小。四个时期围海造田土壤淹水还原条件下培养35天后,土壤供磷和固磷能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K、Qm、MBC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表征土壤磷流失风险和数量的DPS、RDP、EPC0都不同程度降低。这些说明了在淹水还原条件下水稻土对磷的固定能力较淹水前有所提高,而土壤中的磷向溶液中的释放量减少。说明,一定条件下,磷由固相转入液相被淋溶或随径流流失的风险要低于淹水前土壤。土壤淹水后对磷的吸附量大幅度增加,吸附量与无定形氧化铁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同时磷解吸率减小,表明淹水使土壤对磷的吸附强度也有所增强。淹水一方面使水稻土中无定形氧化铁含量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也可能促进氧化铁表面的羟基化,同时,在淹水条件下酸性土壤pH升高,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土壤对磷的吸附位点增多,吸附能力增强,从而影响水稻土中磷的有效性。淹水后土壤中Al-P有向Fe-P转化的趋势,土壤淹水后有效磷减少。淹水后土壤中无机磷和氧化铁的形态转化共同影响着有效磷的变化。从本试验结果来看,淹水过程土壤中氧化铁形态的转化应该是制约磷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土壤磷的吸附
  • 2.1.1 土壤磷的吸附数学模拟应用进展
  • 2.1.2 土壤磷的吸附机制
  • 2.1.3 土壤中影响磷酸盐吸附组分的研究
  • 2.2 土壤磷的解吸
  • 2.2.1 土壤磷的解吸数学模拟应用进展
  • 2.2.2 土壤磷的解吸机制
  • 2.3 土壤磷的解吸与吸附的关系
  • 2.4 水稻土中磷的有效性
  • 第三章 不同时期围海造田土壤肥力剖面分布特征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采样区的概况
  • 3.1.2 采样方法及土样前期处理
  • 3.1.3 测定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有机质与全氮剖面分布特征
  • 3.2.2 全钾剖面分布特征
  • 3.2.3 全磷和有效磷剖面分布特征
  • 3.2.4 pH分布特征
  • 3.3 讨论
  • 3.3.1 C/N
  • 3.3.2 土壤钾剖面分布与利用
  • 3.3.3 表层土壤磷富集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
  • 3.3.4 水稻种植与土壤碳固定
  • 3.4 结论
  • 第四章 不同时期围海造田水稻土壤磷吸附解析特征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采集
  • 4.1.2 研究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等温吸附曲线
  • 4.2.2 等温吸附方程拟合
  • 4.2.3 等温吸附参数比较
  • 4.2.4 土壤磷解析特征
  • 4.3 讨论
  • 4.4 结论
  • 第五章 淹水条件下围海造田土壤磷和铁的化学行为特征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采集
  • 5.1.2 研究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土壤pH变化
  • 5.2.2 无定形氧化铁含量的变化
  • 5.2.3 磷吸附解析特性的变化
  • 5.2.4 无机磷组分的变化
  • 5.3 讨论
  • 5.4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碳化时间对园林废弃物生物炭氮磷吸附解吸研究[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05)
    • [2].改性生物炭制备条件对磷吸附性能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09)
    • [3].天然牡蛎壳对磷吸附特性试验研究[J].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1(06)
    • [4].土壤对氮、磷吸附/解吸附特性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1)
    • [5].长期施肥与土壤性质对水稻土磷吸附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03)
    • [6].西苕溪流域沉积物及土壤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12)
    • [7].4种不同填料对氮磷吸附效果的实验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16(06)
    • [8].不同水稻土对磷吸附的影响因素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9].温度对沉积物中磷吸附的影响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11(11)
    • [10].不同浓度酸改性对凹凸棒石黏土磷吸附性能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0(02)
    • [11].典型矿物材料对水中磷吸附性能的对比研究[J]. 当代化工 2020(07)
    • [12].不同水稻土磷吸附特征在施肥预测中的应用[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13].不同组成湖泊沉积物对磷吸附的动力学[J].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14].沉积物磷吸附解吸平衡浓度的测定及其生态学意义[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09)
    • [15].蒙脱石-壳聚糖复合物对磷吸附性能的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10)
    • [16].低分子有机酸对湿地磷吸附饱和填料的解吸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6(01)
    • [17].不同原料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解吸能力及其对土壤磷吸附解析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18].有机质含量及其组分对洱海沉积物磷吸附-释放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4(09)
    • [19].农田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1)
    • [20].硫酸铁改性珍珠岩微粉的磷吸附特性[J]. 应用化工 2019(03)
    • [21].改性沸石对猪场沼液氮磷吸附特性与机理分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09)
    • [22].白云石质凹凸棒石粘土的磷吸附特性及应用浅析[J]. 矿物岩石 2015(02)
    • [23].污泥生物炭的磷吸附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12)
    • [24].不同培养条件下生物炭对磷吸附解吸能力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7(04)
    • [2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磷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5)
    • [26].长期有机物循环对红壤稻田土壤磷吸附和解吸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1)
    • [27].基于水滑石的全蛋液中磷吸附与解吸及动力学模型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9(04)
    • [28].碳化秸秆对城市生活污水中氮磷吸附效能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14)
    • [29].北京六湖泊表层底泥磷吸附容量及潜在释放风险[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11)
    • [30].海南胶园土壤磷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J]. 热带作物学报 2009(10)

    标签:;  ;  ;  ;  ;  

    不同时期围海造田土壤肥力剖面分布与磷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