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及能力培养研究

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及能力培养研究

论文摘要

关于道德选择的价值追问是学术界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当网络悄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时,网络社会这一社会模式有了区别于传统社会模式的新特点,并且对现实生活中诸多问题都提出了更加规范和严格的要求,比如道德选择问题。青少年作为网络的使用主体,道德选择问题表现的更加集中,网络社会对他们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就成为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也是网络社会背景下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同样是青少年道德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网络社会为研究背景,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主体发展为目标,重在探讨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问题及其能力的培养问题,综观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分析了该问题提出的依据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阐释了网络道德选择的相关理论,由道德选择的理论引出网络道德选择的概念,并进一步界定了网络道德选择的内涵及其特征。第三部分分析了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的问题表现:网络道德的不选择、网络道德选择的不成熟和网络道德的失范,并针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原因分析。第四部分鉴于前面网络道德选择存在的问题,培养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并且提出了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和理论依据。第五部分承接上文的目标设立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即在实践层面上培养网络道德选择能力的方式方法,以学校为主阵地,以青少年为主体,强调现实和网络的合力作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将目标变为现实的可操作性。最后结语部分指出网络道德选择问题研究的必要性,是当前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紧要任务。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网络道德选择的理论阐释
  • (一) 道德选择的基本理论
  • 1. 道德选择的含义
  • 2. 道德选择的条件
  • 3. 道德选择的自由与责任
  • (二) 网络道德选择的理论内涵
  • 1. 网络的特征及对青少年的影响
  • 2. 网络道德选择的内涵
  • 3. 网络道德选择的特征
  •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 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的问题表现
  • 1. 网络道德的不选择
  • 2. 网络道德选择的不成熟
  • 3. 网络道德选择的失范
  • (二) 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问题的成因分析
  • 1. 道德相对主义的冲击
  • 2. 网络道德监管的缺失
  • 3. 家庭教育的落后和社会环境的复杂
  • 三、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目标预设
  • (一) 目标建构的依据
  • 1.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一致性
  • 2. 前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阶段理论
  • (二) 目标的初步设立
  • 1. 前网络时期逐渐完善青少年的道德准备
  • 2. 网络时期进一步深化青少年的道德涵养
  • 四、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目标实现
  • (一) 以学校为主阵地,创新道德教育方法
  • 1. 由“教会顺从”向“教会选择”转变
  • 2. “说理教育”与“实践体验”并重
  • 3. 对学校德育体系进行“网络化”调整
  • (二) 以青少年为主体,深化道德选择能力培养效果
  • 1. 坚持围绕社会现实
  • 2. 提倡以问题为中心
  • 3. 形成群体互动模式
  • (三) 以现实教育引导与网络道德实践结合为原则进行培养
  • 1. 明确现实社会的主流道德标准
  • 2. 依据真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体验
  • (四) 以网络道德教育为核心,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 1. 加强青少年网络伦理意识
  • 2. 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规范教育
  • 3. 加大网络法治力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及能力培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