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

论文摘要

适应是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重点问题。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既对大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又对其成年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他们未来的社会发展有潜在的重要价值。大学新生适应性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而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这个特殊群体适应性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使得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缺乏针对性。本研究通过文献整理与分析,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结果,根据问卷编制的原则自编了一套包括个人背景、家庭、学校、社会和人格特质因素在内的《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因素调查表》。研究选取四川农业大学2010级随机抽取的700名新生作为代表,采用《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和自编的《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因素调查表》作为研究工具,调查分析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状况和影响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对策。通过综合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情况基本良好,新生适应性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和交往活动方面,同时新生适应性表现不平衡,有的新生适应较好,有的新生适应较差。在与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比较中,农业院校新生在情绪和交往活动的适应上表现较差,而在生活环境的适应上表现较好。2.个人背景、家庭、学校、社会和人格特质这五大因素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有影响。个人背景中的性别、专业、填报志愿、生源和高考成绩,家庭因素中的家庭情感介入、家庭沟通、家庭氛围、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暴力情况和曾被留守情况,学校因素中的学校多样性发展、校园人际关系和教学氛围,社会因素中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交往,人格特质的五大因素都与农业院校新生适应性有关,分别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业院校新生的适应性。3.外倾性、情绪化、家庭沟通、宜人性、社会支持、学校多样性发展、开放性、高考成绩、谨慎性、社会交往和校园人际关系对农业院校新生适应性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情绪化、家庭沟通、宜人性、社会支持、外倾性和开放性对农业院校新生情绪方面的适应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学校多样性发展、情绪化、开放性、家庭沟通、社会支持、校园人际关系和外倾性对农业院校新生生活环境适应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学校多样性发展、情绪化、家庭沟通、宜人性、社会交往、校园人际关系、开放性、家庭情感介入、独生子女状况和外倾性对农业院校新生交往适应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谨慎性、情绪化、宜人性、家庭沟通、校园人际关系、高考成绩、父亲文化程度、社会交往、外倾性、社会支持和教学氛围对农业院校新生学习适应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要提高农业院校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农业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应重点加强新生情绪和交往活动的适应性教育,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多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以及增强对非农专业新生、非第一志愿新生、农村新生等特殊群体的关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大学新生适应性及其相关内容
  • 2.1.1 适应及其相关概念
  • 2.1.2 大学生适应性测量工具的研究
  • 2.1.3 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相关内容
  • 2.2.1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的特殊性
  • 2.2.2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研究现状
  • 2.3 分析与评价
  • 3 研究方案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程序
  • 3.2.1 预测影响因素问卷的项目收集与形成
  • 3.2.2 研究假设
  • 3.2.3 正式调查
  • 3.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3.4 技术路线
  • 4 结果分析
  • 4.1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特点
  • 4.2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与五大预测因素的关系
  • 4.2.1 不同个人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T检验比较
  • 4.2.2 家庭部分因素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方差分析
  • 4.2.3 五大预测因素中各连续变量与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相关分析
  • 4.3 五大预测因素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回归分析
  • 5 讨论
  • 5.1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特点的分析
  • 5.2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1 个人背景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
  • 5.2.2 家庭因素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
  • 5.2.3 学校因素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
  • 5.2.4 社会因素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
  • 5.2.5 人格特质对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
  • 5.3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措施的探讨
  • 5.3.1 重点加强新生情绪和交往活动的适应性教育
  • 5.3.2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多位一体的机制
  • 5.3.3 增强对非农专业新生、非第一志愿新生、农村新生等特殊群体的关注
  • 6 总结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本研究的创新
  • 6.3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