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肉复合保鲜剂的正交筛选及效果的研究

冷却肉复合保鲜剂的正交筛选及效果的研究

论文摘要

肉类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重要食源性物质。肉的保鲜保质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安全。其贮藏、防腐保鲜是肉类工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肉类保鲜中使用的防腐剂主要是来源于化学合成。近年来,随着各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防腐剂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化学防腐剂效果快、使用方便,但因长期使用能产生生物抗药性和累积性毒害,导致人们将目光转向对副作用小、时效长的天然防腐保鲜剂的开发。本文选用茶多酚、植酸和Vc为材料,通过对他们的抑菌和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单因素对冷却肉保鲜试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再经正交试验,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冷却肉品质的因素,筛选出他们的最佳保鲜复配剂,并初步阐明其保鲜机理。1.茶多酚的抑菌: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两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1%和0.075%.2.将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与不同浓度的植酸、Vc进行抑菌试验:与对照组相比,植酸和Vc对茶多酚的抑菌效果有增效作用,并且在同等浓度水平下,植酸的增效作用强于Vc。3.测定茶多酚、植酸、Vc对过氧化物酶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10%茶多酚(TP)、0.10%植酸(PA)、0.025%Vc对过氧化物酶活力均有影响,平均比活力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72.86%、62.79%、24.76%、4.单因素保鲜效果:与对照组相比,通过对衡量贮藏期间冷却肉品质的指标pH值、TVB-N值、细菌总数和颜色变化的测定并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比较,判断三种保鲜剂独自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三种保鲜剂均有不同程度的保鲜效果。5.复配保鲜效果: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所测定的冷却肉贮藏期间的感官变化以及pH值、TVB-N值、细菌总数和H2S试验等衡量冷却肉品质的指标并与国家规定标准相比较。最终经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并参考影响冷却肉品质的各种因素,筛选出三种保鲜剂的最佳复配水平(0.75TP+0.10PA+0.40Vc)。综上所述,文中从茶多酚的抑菌作用、茶多酚与不同浓度的植酸和Vc复配后的抑菌作用、三种保鲜剂对过氧化物酶酶活性的影响、单因素以及通过正交试验的保鲜效果,初步筛选出最佳保鲜复配水平,为这三种保鲜剂复配后应用于肉类保鲜提供了技术依据和参数。创新点:复配剂对冷却肉保鲜。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语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目前应用于食品中的主要防腐保鲜方法
  • 1.1.1 物理方法防腐保鲜
  • 1.1.2 化学防腐保鲜剂开发利用状况
  • 1.1.3 天然生物防腐保鲜剂开发利用状况
  • 1.2 茶多酚、植酸、Vc研究与应用动态
  • 1.2.1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
  • 1.3 植酸的研究进展
  • 1.4 维生素C的研究进展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
  • 3.2 试剂
  • 3.3 主要仪器
  • 3.4 试验菌
  • 3.5 培养基
  • 3.6 试验方法
  • 3.6.1 肉样的处理
  • 3.6.2 茶多酚、植酸、Vc及茶多酚与植酸、Vc复配后的抑菌实验
  • 3.6.3 茶多酚、植酸、Vc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3.6.4 pH的测定
  • 3.6.5 挥发性盐基氮(TVN—N值)的测定
  • 3.6.6 菌落总数的测定
  • 2S试验'>3.6.7 H2S试验
  • 3.6.8 感官指标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茶多酚抑菌试验及植酸、Vc对其抑菌增效实验结果
  • 4.1.1 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
  • 4.1.2 茶多酚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 4.1.3 茶多酚最低抑菌浓度
  • 4.1.4 植酸、Vc对茶多酚抑菌的增效作用
  • 4.2 茶多酚、植酸、Vc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4.3 茶多酚、植酸、Vc单因素保鲜试验
  • 4.3.1 单因素试验中,冷却肉的颜色变化
  • 4.3.2 单因素试验中,冷却肉TVB-N值的测定结果
  • 4.3.3.冷却肉贮藏期间菌落总数的测定结果
  • 4.4 正交试验结果
  • 4.4.1 正交试验中,冷却肉在贮藏期间中的颜色变化
  • 4.4.2 肉的气味
  • 4.4.3 肉的弹性变化
  • 2S试验'>4.4.4 H2S试验
  • 4.4.5 pH的变化情况
  • 4.4.6 挥发性盐基氮(TVB-N)测定结果
  • 4.4.7 冷藏期间细菌总数测定结果
  • 4.5 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
  • 4.5.1 计算正交试验中主要数据指标的k值并计算极差R
  • 4.5.2 按照极差大小列出各指标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
  • 4.5.3 初选最优工艺条件
  • 4.5.4 综合平衡确定最优工艺条件
  • 5 讨论
  • 5.1 茶多酚的抑菌作用
  • 5.2 植酸、Vc对茶多酚抑菌的增效作用
  • 5.3 茶多酚、植酸、Vc对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5.4 茶多酚、植酸、Vc单因素作用时对冷却肉品质的影响
  • 5.5 复配液对冷却肉的保鲜效果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冷却肉生产现状与技术研发进展[J]. 现代食品 2018(17)
    • [2].关于冷却肉防腐剂的探析[J]. 科学家 2016(17)
    • [3].冷却肉——您的健康选择[J]. 中老年保健 2008(06)
    • [4].冷却肉生产及产业化新技术[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4(07)
    • [5].冷却肉的保鲜与包装技术[J]. 养殖技术顾问 2010(06)
    • [6].冷却肉保鲜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 肉类工业 2008(02)
    • [7].冷却肉的市场前景及保鲜包装技术概述[J]. 贵州畜牧兽医 2008(01)
    • [8].冷却肉的贮藏[J]. 农产品加工 2010(03)
    • [9].让“冷却肉”进入百姓家[J]. 农产品加工 2010(03)
    • [10].天然保鲜剂在冷却肉中的应用[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9(02)
    • [11].气调包装在冷却肉保鲜中的应用[J]. 农村新技术 2009(08)
    • [12].预冷工艺、包装形式和化学处理对冷却肉出水率的影响[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13].鲜肉制品的气调包装技术浅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06)
    • [14].辣蓼提取物对冷却肉的保鲜效果[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 [15].刺儿茶多酚对冷却猪肉保鲜效果的研究[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16].冷却肉中糖原的生物传感器检测[J]. 食品科技 2013(03)
    • [17].抗氧化剂在冷却肉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导刊 2010(07)
    • [18].冷却方式对大河乌猪冷却肉贮藏性能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0(08)
    • [19].冷却方式对大河乌猪冷却肉质量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11(01)
    • [20].冷却肉新鲜度变化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01)
    • [21].冷却肉涂膜保鲜过程中感官特性及红度值的变化[J]. 肉类工业 2017(12)
    • [22].生姜提取物的抗菌特性及其在冷却肉保藏中的应用[J]. 中国调味品 2011(07)
    • [23].原料肉冷却保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质量控制[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4(17)
    • [24].中草药复配液在冷却鸡肉中的保鲜效果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14)
    • [25].HACCP体系在肉牛屠宰及冷却肉加工中的应用[J]. 肉类研究 2011(07)
    • [26].浅谈冷却肉加工与保鲜技术的几个要点[J]. 福建农业 2008(03)
    • [27].甘薯叶提取物中酚类物质测定及在冷却肉保鲜中的应用[J]. 现代食品科技 2018(06)
    • [28].冷却肉中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抑菌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14(05)
    • [29].推进“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 倡导食用卫生安全优质品牌冷却肉[J]. 肉类工业 2010(03)
    • [30].壳聚糖复合膜对冷却肉保水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3)

    标签:;  ;  ;  ;  ;  

    冷却肉复合保鲜剂的正交筛选及效果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