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周消癖法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调周消癖法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临床实验研究,观察调周消癖法较调理冲任法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以验证调周消癖法用于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辨证分型为冲任失调型的乳腺增生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以调周消癖法治疗。分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四期用药。行经期治疗予以活血通脉,以助泄为先,佐以暖宫温经;经后期(经净7天左右)治以养血育阴填补血海之空虚。经间期(经净后14天左右)治以育阴扶阳,使肾元旺盛,真阴充实,冲任通畅;经前期(经前7天左右)治以疏肝扶阳。对照组:调理冲任法,药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治疗周期均为三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乳房靶肿块质地、大小、乳房疼痛、月经疼痛程度等中医临床证候变化,及基础体温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孕酮及垂体泌乳素的水平。结果:1、治疗组在用药后和对照组相比,能较有效控制患者靶肿块质地、减小靶肿块大小、减轻乳房疼痛、减轻患者痛经等中医临床证候,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在用药后孕酮及促黄体生成素较用药前微上升、雌二醇和垂体泌乳素水平较用药后略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组在升高孕酮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降低雌二醇及垂体泌乳素水平方面略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用药后雌二醇/孕酮比值明显降低,与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5、治疗组用药后能明显缩短体温上升时间,延长高温相维持时间,缩小高温相体温波动,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6、对照组用药治疗后,体温上升时间微缩短,高温相维持时间稍延长、高温相温度波动变小,但较用药前无显著差异(P>0.05)。7、两组用药后基础体温变化比较,示治疗组在缩短体温上升时间、维持高温相时间及控制高温相体温波动方面均略优于对照组,但是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调周消癖法与调理冲任法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相比,能较有效的控制靶肿块的质地、减小靶肿块大小、减轻乳房疼痛、减轻患者痛经等中医临床证候,并在升高孕酮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降低雌二醇及垂体泌乳素水平方面略优于调理冲任法,且调周消癖法在缩短体温上升时间、维持高温相时间及控制高温相体温波动方面均微优于调理冲任法,即间接说明调周消癖法在优化卵巢功能上略优于调理冲任法。本临床试验研究证实调周消癖法可用于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其思想符合中医理论基本原则。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传统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 三、乳腺增生病发病的相关因素
  • 四、治疗
  • 五、结语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试验总体设计
  • 3、治疗方法
  • 4、疗效观察指标
  • 5、疗效评定标准
  • 6、安全性评价标准和不良事件判断标准
  • 7、统计分析
  • 8、试验结果
  • 8.1 两组基线比较
  • 8.2 治疗疗效
  • 8.3 安全性评价
  • 8.4 结果分析
  • 讨论
  • 1、调周消癖—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
  • 2、调周消癖法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 3、基础体温的研究
  • 4、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调周消癖法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