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煤气脱硫吸收塔内两相流场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

焦炉煤气脱硫吸收塔内两相流场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

论文摘要

在水利、热能等工业工程学科中,多相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流动现象,在反应、吸收等化工单元操作中也常常出现,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一些简单的流动情况,可通过目前的经验或半经验关联式进行预测。但对于大多数化工过程,这些关系式并不能呈现出整体流动效果。本文以商业化软件FLUENT作为计算平台,将计算流体力学(CFD)与两相流流动结合起来预测复杂吸收塔内的两相流动情况。首先,利用CFD技术对全塔内的单相流体流动及两相流动情况进行模拟。计算是在三维体系中展开,在满足收敛以及质量守恒条件后,得到了稳态条件下的全塔单相流场,并引入欧拉多相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对单相流含填料流场和两相流场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吸收塔的上升管、进气管等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根据前面提出的改进建议对吸收塔模型进行优化,并将全塔割分为上下两段,分别重新建立计算模型。并在全塔结果的基础上,对半塔中的单相流无填料状态进行了四种网格尺寸下的计算。为平衡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根据湍流强度、湍流耗散率等流场参数,确定了全塔的网格尺寸,进一步在该网格下计算得到单相流场(无填料状态和含填料状态)及两相流流场。计算结果表明,对全塔的割分可以消除两段塔在迭代未收敛时的互相干扰,并且在工作站计算能力有限的条件下有效提高计算效率。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上段塔中气速对塔内流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塔内气速高于液泛点时,气液两相速度差加剧,湍流过于强烈,不利于两相间混合和传质。由于本文中计算对象尚无实验数据可供对照,因此,本文在最后部分对之前所确定的网格进行了独立性验证,比较了下段塔的两种网格数目(26.8万和半塔25.9万)下的单相流场和两相流场。由两次的预测结果比较可知,之前所确定的网格具有很好的独立性,已达到求解多相流所需的精度,无需进行加密处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目标及意义
  • 1.2 论文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焦炉气脱硫技术
  • 2.1.1 焦炉气脱硫技术概况
  • 2.1.2 真空碳酸盐法脱硫的工艺原理
  • 2.1.3 填料塔在焦炉气脱硫中的应用
  • 2.2 计算流体力学发展概况及其应用
  • 2.2.1 CFD 发展概况及在化工中的应用
  • 2.2.2 CFD 常用的数值方法
  • 2.2.3 CFD 商业软件概述
  • 2.2.4 计算流体力学的工作步骤
  • 2.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三章 吸收塔建模
  • 3.1 模型基本假设
  • 3.2 CFD 基本方程
  • 3.2.1 连续性方程
  • 3.2.2 动量方程
  • 3.2.3 湍流方程
  • 3.3 两相流模型
  • 3.3.1 欧拉-欧拉模型
  • 3.3.2 湍流多相模型
  • 3.4 填料模型、边界条件及其它设定
  • 3.4.1 填料模型
  • 3.4.2 边界条件
  • 3.4.3 液滴尺寸
  • 第四章 全塔计算结果及讨论
  • 4.1 建立物理模型
  • 4.2 单相流(气相)湍动场
  • 4.2.1 无填料状态
  • 4.2.2 有填料状态
  • 4.3 多相流湍动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分段计算结果及讨论
  • 5.1 建立物理模型
  • 5.2 划分网格
  • 5.3 单相流(气相)湍动场
  • 5.3.1 无填料状态
  • 5.3.2 有填料状态
  • 5.4 多相流湍动场
  • 5.5 操作参数考察
  • 5.5.1 泛点气速估算
  • 5.5.2 单相流(气相)湍动场
  • 5.5.3 多相湍流场及浓度场
  • 5.6 小结
  • 第六章 网格独立性验证
  • 6.1 网格的独立性
  • 6.2 单相流(气相)湍动场
  • 6.2.1 无填料状态
  • 6.2.2 有填料状态
  • 6.3 多相流湍动场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符号说明
  • 附录B 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设定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计算流体力学专题序言[J]. 气体物理 2019(04)
    • [2].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 南方农机 2018(09)
    • [3].计算流体力学中常用的控制方程离散化方法概述[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21)
    • [4].计算流体力学在控制阀故障分析及结构改进上的应用[J]. 现代化工 2016(06)
    • [5].计算流体力学发展综述[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3(06)
    • [6].提高《计算流体力学》学习质量的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22)
    • [7].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在氯接触池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进展[J]. 净水技术 2015(02)
    • [8].第五届国际计算流体力学大会介绍[J]. 力学进展 2008(05)
    • [9].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的交互分析(英文)[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0(02)
    • [10].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及常用软件简介[J]. 科技风 2010(15)
    • [11].流体力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探索[J]. 科技风 2020(27)
    • [12].第十八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征文通知(第一轮)[J]. 航空工程进展 2019(01)
    • [13].面向微机电专业的计算流体力学上机实践教学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29)
    • [14].计算流体力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J]. 化工设计 2018(05)
    • [15].双螺杆压缩机的计算流体力学3D动态仿真与试验[J]. 机械设计 2016(07)
    • [16].提高普通“211”高校《计算流体力学》教学效果的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20)
    • [17].投身计算流体力学——访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李新亮[J]. 科学中国人 2014(03)
    • [18].计算流体力学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3(11)
    • [19].计算流体力学在农业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 南方农业 2015(15)
    • [20].冷库不同布置方案对冷库温度均匀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2)
    • [21].基于自主学习的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策略探索——以“计算流体力学”为实践[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22].应用计算流体力学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11)
    • [23].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园林吹风机仿真研究[J]. 电动工具 2015(06)
    • [24].三维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在重质气体扩散方面的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2)
    • [25].R型弯管流动的数值模拟分析[J].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0(05)
    • [26].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验证与确认策略[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24)
    • [27].计算流体力学在飞行器研制中的应用[J]. 工程技术研究 2016(07)
    • [28].多功能料理机锅体内流场研究[J]. 轻工机械 2020(01)
    • [29].第十八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将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J]. 航空工程进展 2019(02)
    • [30].计算流体力学在高校锅炉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7)

    标签:;  ;  ;  ;  

    焦炉煤气脱硫吸收塔内两相流场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