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职校物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网络环境下职校物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论文题目: 网络环境下职校物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学科教学

作者: 初红霞

导师: 陈万平

关键词: 网络环境,物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

文献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美国政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把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面向21世纪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并使之与课程有效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日益现代化,达到培养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这是在现代社会中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行之路,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现在我国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学习习惯不良、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焦虑等问题。如何通过改变教学手段、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急待研究的问题。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为理论依据,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概述,搜集了国内外有关“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指出已有“互动”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网络环境下职校物理多边互动的教学模式:即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核心,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教学目标,在物理学科中实施全方位的、多向交互的一种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控制的教学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进行意义自主建构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发展,有利于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包括:(1)主体性原则;(2)网络化、互动化原则;(3)开放性原则;(4)层次性原则;(5)合作性原则;(6)创造性原则。本课题中的“多边互动”主要是指“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与媒体、学生与媒体之间”的交互。针对这种多边互动的方式进行的教学设计,将该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知识的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教与学主要在课堂中完成,具体环节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探究互动讨论→概括归纳得出结论→反馈调节迁移提高;第二阶段为电子作品的设计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复习巩固、拓宽思路、扩大知识面,而电子作品的设计是完成这些教学目的的主要方式。这一阶段的课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可以利用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的时间完成。教学过程及环节为: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合作学习与电子作品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反馈评价。本文中的实证研究在03-04学年度第二学期进行,选取本人所在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03机电二班作为实验班,其余三个班作对照班,综合运用试验法、调查研究法和统计法,在研究的各个阶段始终将理论思辨与实践证实有机结合起来。从分析网络环境下多边互动教学模式所形成的课堂学习环境的角度来检验实践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测量,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产生的不同学习效果,并且结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了效果分析。经过接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在网络环境下多边互动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运用计算机网络作为教与学的平台,师生与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概述

1.1 教学模式的概念

1.2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1.3 现代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1.3.1 媒体化组合教学模式

1.3.2 现代化远程教学模式

1.3.3 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

1.3.4 网络化合作学习模式

1.4 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育模式

1.4.1 物理教育模式的现代特征

1.4.2 中学物理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

1.4.3 实施多媒体计算机辅助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4.4 实施多媒体计算机辅助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2 互动与课堂互动教学

2.1 概念的界定

2.2 “互动”教学的研究现状

2.2.1 “互动”教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2.2.2 “互动”教学的国外研究现状

2.3 “互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 构建网络环境下物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理论

3.2 教育传播理论

3.3 合作学习理论

3.4 社会互动理论

4 网络环境下物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4.1 网络环境下物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涵义

4.2 物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4.2.1 主体性原则

4.2.2 网络互动性原则

4.2.3 开放性原则

4.2.4 层次性原则

4.2.5 合作性原则

4.2.6 创造性原则

4.3 物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4.3.1 “师-师”互动

4.3.2 “师-机”互动

4.3.3 “师-生”互动

4.3.4 “生-生”互动

4.3.5 “生-机”互动

5 物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策略

5.1 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

5.2 教学过程的设计策略

5.2.1 第一阶段教学过程及环节分析

5.2.2 第二阶段教学过程及环节分析

5.3 学习效果评价策略

5.3.1 评价内容

5.3.2 评价种类

6 网络环境下物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实例

6.1 教材分析

6.2 教学目标

6.2.1 知识目标

6.2.2 能力目标

6.2.3 情感目标

6.3 教学方法

6.4 教学程序(所需时间:2 课时及课余活动时间。课堂主要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课余时间则主要完成电子作品的制作。)

6.5 考核与评价

7 实验过程

7.1 实验目的

7.2 实验对象

7.3 实验方法

7.4 效果分析

7.4.1 课堂环境量表(问卷1)

7.4.2 学业成绩的测量

8 结论与建议

8.1 实验总结

8.2 实验研究的局限性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10-03-24

参考文献

  • [1].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一婷.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 [2].高职旅游英语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 金伟.沈阳师范大学2012
  • [3].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张静芳.河南师范大学2015
  • [4].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实验研究[D]. 张婧.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
  • [5].互动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口语成绩的影响[D]. 曾燕.西南交通大学2013
  • [6].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D]. 段凌峰.东北师范大学2007
  • [7].中学英语课堂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D]. 雷术海.南京师范大学2004
  • [8].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金璇.苏州大学2015
  • [9].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机会最大化研究[D]. 梁毅.中南大学2011
  • [10].多元互动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D]. 黄静瑜.闽南师范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教学研究[D]. 朱翠娥.湖南师范大学2010
  • [2].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 赵霞.河北师范大学2009
  • [3].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研究与实践[D]. 吴安艳.华中师范大学2011
  • [4].网络平台支持下中职学科互动教学初探[D]. 张勉.四川师范大学2008
  • [5].网络环境下互动性教学初探[D]. 张凡.中国海洋大学2008
  • [6].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 张旭慧.华东师范大学2008
  • [7].课堂互动教学研究[D]. 孙泽文.华中师范大学2008
  • [8].网络环境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 曹海燕.河北师范大学2005
  • [9].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D]. 姚巧红.西北师范大学2001
  • [10].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初探[D]. 谢志芳.福建师范大学2001

标签:;  ;  ;  ;  

网络环境下职校物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