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研究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经济规律告诉我们,整个市场长期普遍存在某种经济特征的时候,问题肯定不是偶然发生的。市场作为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从一套错误价格到一套可相互调整的价格纠错过程。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合理的数量界限,价格竞争一旦越过这个合理界限,就会演变为过度价格竞争,甚至是低价倾销。那些经历了价格竞争的行业,其产品往往处于供求失衡的状况,行业中的大多数厂商处于亏损或亏损的边缘,某些行业甚至出现了全行业亏损。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移动通信行业价格竞争行为表现虽然异常激烈,但是该行业不仅需求依然旺盛而且利润率高昂,呈现出与其他行业价格竞争行为不同的特性。本文认为,作为众多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的主要对象的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不能用简单的供给或需求约束或扩张理论进行解释,而是体现了多种不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蕴含着制度调节与市场选择并行的内在规律性,并不断地促进了有效市场秩序的形成。根据Hayek理论,价格竞争是一个发现程序,是一种调整过程,竞争者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所处的相关环境,在竞争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计划,这种相互调整过程实现了竞争者之间以及竞争者和所处外部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移动通信业中的价格竞争行为是在政府管制力量与市场经济主导条件下移动运营商之间不断博弈演化的产物,体现了行业去垄断化的具体实现路径,并揭示了其价格竞争行为成为一个由选择过程主导的内生性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促进了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阶段性演化,并最终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和有效竞争的形成。本文以中国移动通信业内的价格竞争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价格竞争行为的阶段性演化和非合作博弈特性,进而提出了旨在分析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A(不对称管制)-R(经济租金)-T(转移成本)-D(产品差异化)分析框架,因而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然后,在此框架的指导下,分别探讨了各个主要要素对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作用机理。本文首先通过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证明了我国政府采取的不对称管制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中的价格竞争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机制则在于市场份额转移效应和效率增进效应。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这种不对称管制政策对价格竞争行为的影响还体现为产品的差异化效应。实践表明,我国政府采取的不对称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促进了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结构的优化。由于不对称管制的非公允性,在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价格竞争的深入过程中,中国移动开始逐渐地绕开政府的不对称管制政策,因而该政策的有效性不断地弱化。这也表明,不对称管制作为一种非价格竞争机制,具有暂时性和动态性,应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本文认为,作为绕过不对称管制政策的小灵通的边缘性进入对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中认为,小灵通的进入是对行业扩张需求中形成的超额利润的纠偏、是对行业中过高的资费价格的一种纠偏,因而促进了行业的价格资费水平向合理价格资费水平的回归,并认为小灵通的这种对行业价格竞争的促进机制是通过其进入纠错的功能得以实现的。其次,采用规范分析和经验分析方法,建立了经济租金对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影响的概念模型。研究认为,中国移动通信业起初积累的高额垄断租金在不对称管制政策的价格竞争触发机制作用下促进了行业价格博弈的形成。而这种降价博弈一经形成,它的既定方向又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了自我强化。但是,随着行业有效竞争程度的提高以及起初积累的高额垄断租金的耗散,移动通信运营商在随后的隐性价格和超价格竞争阶段中主要通过将熊彼特租金和李嘉图租金转化为新的市场力量所形成的垄断租金对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行为起着正向调节的作用,而且这种正向调整作用随着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不断地弱化。研究表明,行业的技术创新及由其产生的熊彼特租金不是行业显性价格竞争阶段激烈价格竞争行为的主要原因;而在价格竞争的隐性阶段,行业的技术创新及其由创新所带来的熊彼特租金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的价格竞争行为则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而在超价格竞争阶段,价格竞争已经不是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因而虽然熊彼特租金和李嘉图租金仍然会推动行业的均衡价格逐渐下降,但对行业价格竞争的正向调整作用开始弱化。然后,基于博弈的分析方法,发现了转移成本的存在对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不同发展阶段的价格竞争行为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即转移成本对于显性价格竞争阶段的价格竞争行为表现为促进效应,而对隐性和超价格竞争阶段的价格竞争行为则表现为抑制效应。研究也发现,中国移动通信业中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产品差异化行为具有缓和价格竞争的作用,而且转移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结合在一起共同减弱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行为的激烈程度。最后,研究表明中国移动通信业运营商之间的价格竞争行为不仅促进了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结构优化,也提高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绩效。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结构优化对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对行业市场结构的优化作用。这也说明,我国政府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强制性分拆与重组对于塑造有效竞争的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结构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如果单纯地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文章最后的分析表明,随着中国电信市场的逐渐成熟,在全业务经营环境下,电信资费的价格水平最终会走向均衡,激烈的价格竞争行为不再是移动运营商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但是行业中的价格竞争行为不会消失,而会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一种相机决择行为。因此,中国移动通信业未来的价格竞争模式将主要表现为以非价格竞争行为为主的长期性竞争行为,并主要表现为差异化服务创新机制中的价格竞争的一种相机抉择行为。然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全文并给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论文研究框架与内容
  • 1.2.1 研究框架
  • 1.2.2 基本内容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1.2.2 创新之处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评述
  • 2.1 国外有关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综述
  • 2.2 国内有关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综述
  • 2.2.1 国内有关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
  • 2.2.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
  • 2.3 文献述评
  • 第3章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一个分析框架
  • 3.1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特性分析
  • 3.1.1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悖论
  • 3.1.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阶段性演化特性
  • 3.1.3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非合作博弈特性
  • 3.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成因及其绩效
  • 3.2.1 不对称管制与价格竞争行为
  • 3.2.2 经济租金与价格竞争行为
  • 3.2.3 转移成本与价格竞争行为
  • 3.2.4 产品差异化与价格竞争行为
  • 3.3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分析框架的提出
  •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对称管制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 4.1 中国移动通信业不对称管制与价格竞争行为的理论框架
  • 4.1.1 中国移动通信业不对称管制政策的发展阶段
  • 4.1.2 理论框架构建
  • 4.2 不对称管制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实证分析
  • 4.2.1 实证的检验标准和指标说明
  • 4.2.2 实证检验的基本假设和检验模型
  • 4.2.3 实证数据和计量结果分析
  • 4.3 中国移动通信业不对称管制的效应分析
  • 4.3.1 市场份额转移效应
  • 4.3.2 效率增进效应
  • 4.3.3 产品差异化效应
  • 4.4 边缘性进入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 4.4.1 小灵通的边缘性进入
  • 4.4.2 边缘性进入对价格竞争行为的影响
  • 4.4.3 边缘性进入促进价格竞争行为的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经济租金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 5.1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概念模型:基于经济租金的视角
  • 5.1.1 经济租金相关理论概述
  • 5.1.2 经济租金视角下的价格竞争行为概念模型
  • 5.2 垄断租金与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行为
  • 5.2.1 垄断租金影响价格竞争行为的理论框架
  • 5.2.2 垄断租金影响价格竞争行为的经验证据
  • 5.3 熊彼特租金与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行为
  • 5.3.1 熊彼特租金促进价格下降的微观解释
  • 5.3.2 熊彼特租金对价格竞争行为的影响及经验证据
  • 本章小结
  • 第6章 转移成本、产品差异化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 6.1 转移成本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 6.1.1 转移成本对价格竞争行为的促进效应
  • 6.1.2 转移成本对价格竞争行为的抑制效应
  • 6.2 产品差异化与价格竞争行为
  • 6.2.1 基于产品质量差异的中国移动通信业双寡头竞争模型
  • 6.2.2 中国移动通信业双寡头价格竞争行为模型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市场结构及其市场绩效
  • 7.1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 7.2 价格竞争行为与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
  • 7.2.1 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 7.2.2 实证结果分析
  • 7.3 价格竞争行为与市场绩效
  • 7.3.1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 7.3.2 价格竞争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关系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8章 中国移动通信业超价格竞争阶段的差异化服务创新
  • 8.1 中国移动通信业超价格竞争阶段的价格竞争演化均衡
  • 8.1.1 价格竞争演化均衡的理论分析
  • 8.1.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均衡演化的经验证据
  • 8.2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差异化服务创新竞争
  • 8.2.1 差异化服务创新竞争: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主导模式
  • 8.2.2 价格竞争行为的相机抉择
  • 本章小结
  • 第9章 基本结论与建议
  • 9.1 基本结论
  • 9.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5G推动移动通信业五大变化[J]. 产城 2020(04)
    • [2].移动通信业大数据分析技术特点及发展展望[J]. 通讯世界 2017(11)
    • [3].浅议如何创新移动通信业的营销策略[J]. 通讯世界 2016(21)
    • [4].浅议如何创新移动通信业的营销策略[J]. 信息通信 2015(09)
    • [5].搞好移动通信业客户满意服务初探[J]. 魅力中国 2009(30)
    • [6].3G时代下的移动通信业的商业模式浅析[J]. 中国新通信 2009(23)
    • [7].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的博弈分析[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8(06)
    • [8].面对未来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的浅思[J]. 现代经济信息 2008(10)
    • [9].非洲移动通信业发展面临挑战[J]. 西亚非洲 2008(11)
    • [10].我国移动通信业盈利模式转型与资费选择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2(02)
    • [11].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结构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01)
    • [12].监管环境阻碍印度移动通信业充分发挥潜力[J]. 通讯世界 2013(20)
    • [13].我国移动通信业不对称管制的效应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18)
    • [14].数据挖掘在移动通信业中应用研究综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23)
    • [15].付志方在视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时强调 大力发展移动通信业 提升我省信息化水平[J]. 乡音 2012(03)
    • [16].移动通信业回顾与展望[J]. 移动通信 2012(Z1)
    • [17].全球移动通信业创新五大关键词[J]. 移动通信 2010(05)
    • [18].中国移动通信业转换成本的实证分析[J]. 现代商业 2009(35)
    • [19].移动通信业大数据分析技术特点及发展展望[J]. 数字通信世界 2018(07)
    • [20].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竞争及企业行为博弈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02)
    • [21].我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模型及博弈分析[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9)
    • [22].基于数据挖掘的移动通信业客户流失预警系统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13)
    • [23].移动通信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初探[J]. 中国集体经济 2008(16)
    • [24].开放结盟创新——移动通信业回顾与展望[J]. 移动通信 2014(01)
    • [25].2G及3G发展现状及前景[J]. 信息通信 2017(04)
    • [26].欣喜·感动·突破——新年致辞[J]. 移动通信 2009(01)
    • [27].中国正迈入无线时代 我们将坚守中国市场——专访HUBER+SUHNER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唐福恩[J]. 移动通信 2009(16)
    • [28].数据挖掘在移动通信业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企业导报 2016(12)
    • [29].移动通信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J]. 时代农机 2016(07)
    • [30].手机文化产业价值链分析[J]. 编辑之友 2010(01)

    标签:;  ;  ;  ;  ;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