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言诗研究

古代六言诗研究

论文摘要

六言诗起源于民歌和《诗经》、楚辞,《诗》骚两大诗歌系统的句法对它都有影响。魏晋时期是六言诗体的探索期,南北朝为发展期。唐代是六言诗的成熟期。初唐是六言诗与音乐紧密结合的时期,王维的六言诗,标志着六言诗艺术上的成熟,也标志着六言诗与音乐开始分离。这一时期六言诗完成了格律化过程。句法以普通“二二二”的节拍为主。宋代是六言诗的极盛时期,也是六言诗句法和技巧的新变期。这一期从作家与作品数量大增,句法突破普通节拍,作品的艺术技巧繁复且追求新变。宋人并且开始意识到六言诗“难工”,宜“自在”。元明清六言诗创作上归于消沉,理论上开始把握到了六言诗体的特点。明清作品隔代继承了唐代六言诗语言明朗平易、句法自然不破句、很少用典等特点,并在少数作品中模拟魏晋时代六言诗的风格。六言诗的音节比较单调、板滞、舒缓。宋人总结出扬长避短写好六言诗的窍门:“自在”。“自在”要求普通句式,不破句;语言自然平易;感情表达从容不迫。这三个要求限制了六言诗的题材范围,使它没能流行起来。六言诗从产生到发展成熟,都有音乐的作用在内,南北朝时期音乐的民族融合,丰富了唐代音乐系统;新鲜丰富的乐曲为六言诗体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配乐乐曲,刺激了六言诗的发展。在选辞配乐或依曲调作辞的过程中,曲调与诗体的结合,由偶然性的、松散的、不固定的结合,到约定俗成的、较为固定的结合,但这种“约定俗成”并非“一成不变”,仍时时可有加减损益。由于行酒令之变格或演唱中出现字数加增减少、或唱叠和声,衍生出变格,原来的六言声诗曲调变成了词调。宋代以后配乐演唱的主要是词而不是诗,六言诗与音乐分离。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六言诗体的起源和形成
  • 第一节 六言诗的概念
  • 第二节 六言诗的起源
  • 第三节 两汉:六言诗体的形成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六言诗
  • 第一节 魏晋诗人对六言诗体的探索
  • 第二节 魏晋时期六言诗的发展
  • 第三节 南北朝时的六言诗:形式凝固
  • 第三章 唐代六言诗
  • 第一节 唐代六言诗概述
  • 第二节 作为歌辞的六言诗
  • 第三节 徒诗作品
  • 第四节 唐代六言诗的艺术技巧
  • 第四章 宋代六言诗
  • 第一节 宋代六言诗的作者与作品
  • 第二节 宋代六言诗的体裁形式、题材内容、应用范围
  • 第三节 宋代六言诗的艺术技巧与特色
  • 第四节 宋代六言诗在句法上的新变
  • 第五节 宋人对六言诗的理论总结
  • 第五章 元明清六言诗
  • 第一节 元明清六言诗概况
  • 第二节 元明清六言诗的体裁与题材内容
  • 第三节 明清六言诗理论
  • 第六章 六言诗的文体特点与没有流行的原因
  • 第一节 六言诗的文体特点
  • 第二节 六言诗未能盛行的原因
  • 第七章 六言诗与音乐
  • 第一节 六言诗的起源与音乐
  • 第二节 南北朝时音乐的民族融合
  • 第三节 六言诗作为歌辞得到发展
  • 第四节 胡乐对六言诗体的影响
  • 第八章 六言诗向词的演变
  • 第一节 唐代六言声诗调演变为词调
  • 第二节 由唐代《三台》演变来的一组词调
  • 第三节 六言诗向词转化的技术手段
  • 第四节 以六言诗为词的观念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马一浮的国学观[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0(04)
    • [2].姚奠中先生的课堂教学[J]. 名作欣赏 2012(31)
    • [3].古代三句体歌辞及其曲式结构[J]. 音乐探索 2009(01)

    标签:;  ;  

    古代六言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