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塑造与民族凝聚力建构

论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塑造与民族凝聚力建构

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经济全球化为先导,“地球村”的联系广为发展,无论从规模、速度、深度、影响都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大大加快,对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社会等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演变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硬权力”竞争的同时,以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为主要内容的“软国力”竞争同样激烈。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支撑。增强国家竞争力,离不开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培育。她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感基础和思想保证。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研究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从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及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革、中华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构建的主线和价值核心、构建新型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战略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缘起及其学术价值,概述了“软实力”在国家利益中的价值和影响力,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对弘扬和推动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传承和发展意义的理论和实践思考。第一部分分析了全球化的加速深化,彰显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软实力竞争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的地位。“软实力”中的制度、价值、文化、意识形态演化为重要的资源力量。作为“软实力”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对国际社会的外生变量发生作用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面临接受与拒绝的两难选择。中国应积极参与当代世界经济循环与竞争,顺应对外开放的历史发展潮流,促进现代化发展,使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充分增强。第二部分剖析了全球化发展给中华民族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传统社会阶级关系和利益格局解体,社会阶层关系不断分化并趋于复杂;多样化社会思潮蔓延,对我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形成强大挑战和冲击;西方主流文化的强势影响,限制了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自我防卫机制的发挥,导致发展中国家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凝聚力的逐渐淡化和削弱,也对中华民族国家认同感及凝聚力造成了强烈冲击。论述了塑造新型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协调不同的利益格局利益主体之间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维护党执政合法性的需要;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脉络:爱国观念、整体观念、人伦观念、和谐观念、自强观念。分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突出特点:多民族追求之统一性、多文化认同之层次性、各民族核心利益之共同性、多文明共进之包容性。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构建新型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价值核心。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建构新型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战略路径和方法抉择。提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以博大的胸怀、宽广的眼界、更加先进的手段、不断拓展的领域,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全球化时代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凸显
  • (一) 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 (二) 西方国家强势文化传播对发展中国家民族精神的塑造造成了深远影响
  • (三) 全球化对我国民族精神塑造和民族凝聚力的建构也带来复杂影响
  • 二、塑造新型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增强党执政能力的内在需要
  • (一) 塑造新型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
  • (二) 塑造新型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维护党执政合法性的需要
  • 三、新型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价值核心
  • (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脉络和外在体现
  • (二)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特征
  • (三) 新型中华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基本价值核心的时代特色
  • 四、构建新型中华民族精神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战略选择
  • (一)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国各族人民
  • (二)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 (三)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 (四) 积极激发创新精神
  • (五)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 (六) 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 (七) 积极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思考美国反对全球化的本质[J]. 时代金融 2019(33)
    • [2].变革中的全球化[J]. 国际金融 2019(12)
    • [3].刑事司法如何应对全球化趋势 第十届博和法律论坛聚焦全球化带来的法律新问题[J]. 检察风云 2020(01)
    • [4].试述逆全球化的发展及中国的应对[J]. 商讯 2020(01)
    • [5].美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过去、现在与未来[J]. 财政研究 2019(12)
    • [6].“逆全球化”思潮与中国引领下的新全球化发展路径[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1)
    • [7].关于美国化与全球化在媒体领域的探讨[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2)
    • [8].当代逆全球化:缘由·表现·策略[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06)
    • [9].全球化进程的矛盾性与中国的作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02)
    • [10].“逆全球化”的历史与逻辑[J]. 读书 2020(02)
    • [11].当代社会理论下的全球化(节选)[J]. 中国翻译 2020(01)
    • [12].全球化与中国价值观[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02)
    • [13].全球化时代边疆社会中的世界主义文化[J]. 教学与研究 2020(02)
    • [14].大学生全球化学习经历与全球化能力发展[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5].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应对策略[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06)
    • [16].创新全球化时代开放信用体系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7)
    • [17].疫情下的全球化与中美关系[J]. 国际展望 2020(03)
    • [18].“全球化”历史进程再认知——读杰弗里·加滕的《从丝绸到硅》[J]. 现代国企研究 2020(03)
    • [19].全球化如何经受疫情大考[J]. 经济 2020(05)
    • [20].疫情危机下的全球化之路[J]. 国际融资 2020(05)
    • [21].文化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6)
    • [22].《摇摆时光》中的全球化困境与跨国书写[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02)
    • [23].疫情后 我们将进入“摇晃的全球化时代”[J]. 理论与当代 2020(05)
    • [24].高度重视全球化发展的新调整及影响[J]. 国际问题研究 2020(03)
    • [25].新冠疫情后再审视全球化下的中美关系[J]. 当代世界 2020(06)
    • [26].全球化“十字路口”,新型大国关系再思考[J]. 人民论坛 2020(S1)
    • [27].全球化进程的矛盾性与中国的作为[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5)
    • [28].资本主导的全球化的自我否定与新全球化的未来方向[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9].中小企业如何应对逆全球化危机[J]. 中关村 2020(05)
    • [30].贸易摩擦、逆全球化发生的深层机理与应对方略——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20(04)

    标签:;  ;  ;  ;  ;  

    论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塑造与民族凝聚力建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