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及供氮指标初探

寒地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及供氮指标初探

论文摘要

本试验测定了宁安、桦川、萝北、建三江、857农场、庆安以及哈尔滨部分市县寒地稻田种植区364个农户的土壤养分含量,研究稻田土壤肥力变化动态。在哈尔滨部分市县,进行了N0(无氮区)、FFP(农民习惯施肥)、SSNM(实地养分管理)3个处理的大田对比试验,测定了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并对各试验点的稻田土壤进行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和淹水培养法矿化氮的测定。通过对土壤供氮指标与减氮区作物产量、吸氮量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适宜的供氮指标,根据相对产量和相对吸氮量,对土壤供氮指标进行了分级。试验结果表明:1.寒地稻田土壤有机质平均值是41.8g/kg;碱解氮平均值是166 mg/kg;速效磷平均值是24.5 mg/kg;速效钾平均值是127 mg/kg;pH值为4.50~7.78。哈尔滨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都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有所下降,分别降低13%、22%和23%,土壤偏酸。建三江垦区稻田土壤有机质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时降低16%,速效磷增加22%,速效钾增加18%,pH值下降0.57个pH单位,表现出酸化现象。2.哈尔滨稻田土壤供氮力平均为66.80 kg/hm2。百公斤籽粒吸氮量表现为:N0(1.19 kg/100kg )<FFP(1.22 kg/100kg )< SSNM(1.27 kg/100kg)。3.N0产量与7天矿化氮的相关达到5%显著水平,与7天矿质氮的相关达到了1%显著水平,与碱解氮、有机质没有表现出相关性。将7天矿化氮、7天矿质氮作为土壤供氮指标,可更好地反映稻田供氮能力。7天矿化氮、7天矿质氮与N0相对产量相关系数高于与N0相对吸氮量的相关系数;N0相对产量、相对吸氮量与7天矿化氮相关系数高于与7天矿质氮的相关系数。4根据7天矿化氮量,可以将稻田土壤供氮力划分为极低、低、中、高4个级别,分别为<3.0 mg/kg、3.0~17.1mg/kg、17.1~68.4mg/kg和>68.4mg/kg。5. SSNM处理较FFP处理增加水稻产量1.47 t/hm2,增产18.87 %,总吸氮量较FFP处理增加24.59 kg/hm2。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水稻合理施氮的重要性
  • 1.2.2 测土配方施肥的必要性及方法
  • 1.2.3 研究土壤供氮能力的方法和指标
  • 1.2.4 土壤碱解氮的丰缺指标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寒地稻田土壤养分状况
  • 2.1.1 取样地点
  • 2.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2 土壤供氮指标及相关分析
  • 2.2.1 取样地点
  • 2.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3 供氮指标筛选及分级
  • 2.3.1 试验地点
  • 2.3.2 试验设计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寒地稻田土壤养分状况
  • 3.1.1 寒地稻田土壤碱解氮含量
  • 3.1.2 寒地稻田土壤有机质状况
  • 3.1.3 寒地稻田土壤速效磷状况
  • 3.1.4 寒地稻田土壤速效钾状况
  • 3.1.5 寒地稻田土壤pH 状况
  • 3.1.6 寒地稻田土壤养分变化
  • 3.2 各供氮指标测定结果及相关性
  • 3.2.1 各个供氮指标测定结果
  • 3.2.2 淹水培养供氮指标分析
  • 3.2.3 矿化指标与其它供氮指标间的相关性
  • 3.2.4 碱解氮与其它供氮指标间的相关性
  • 3.3 稻田土壤供氮指标的筛选
  • 3.3.1 哈尔滨稻田土壤供氮力
  • 3.3.2 矿化氮、矿质氮与供氮力的关系
  • 3.3.3 碱解氮、有机质与供氮力的关系
  • 3.4 供氮指标分级
  • 3.4.1 土壤供氮指标分级
  • 3.4.2 各供氮指标间与 N0 相对产量、相对吸氮量的相关性
  • 3.5 用供氮力推荐施肥
  • 3.6 SSNM 推荐施氮的效果
  • 3.6.1 各试验点不同处理的产量
  • 3.6.2 各试验点不同处理的吸氮量
  • 4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功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吸氮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9)
    • [2].水氮耦合对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植株吸氮量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8(04)
    • [3].冬小麦100kg经济产量吸氮量研究[J]. 河南农业 2014(01)
    • [4].几种酸性土壤供氮力测定方法的综合评价[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02)
    • [5].包膜尿素对夏玉米产量、吸氮量和氮分配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1(04)
    • [6].氮高效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及相关特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1)
    • [7].株高对遗传群体水稻株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2)
    • [8].水稻精确施氮量的验证与氮素利用效率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03)
    • [9].两种产量水平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20(01)
    • [10].基蘖肥施氮量对稻株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11)
    • [11].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吸收特征与农田归还率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6)
    • [12].水稻精确施氮量的验证与氮素利用效率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1)
    • [13].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氮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J]. 黑龙江水利 2016(12)
    • [14].小麦的营养特性[J]. 农家致富 2012(18)
    • [15].不同氮肥水平下粳稻产量、氮素吸收差异及其基因型分类评价[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9(06)
    • [16].向日葵各器官干物质和吸氮量的积累与分配规律[J]. 节水灌溉 2019(02)
    • [17].灌溉与施氮对黑河中游新垦农田土壤硝态氮积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8(05)
    • [18].土壤高残留氮条件下施氮对夏玉米氮素平衡、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01)
    • [19].不同施氮水平和杂草清除时间对氮肥利用及平衡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01)
    • [20].影响水稻遗传群体株系氮素高效吸收的主要根系性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04)
    • [21].不同穗肥运筹对“扬农啤7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上海农业科技 2016(01)
    • [22].施氮量对多用型甘薯济薯21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11)
    • [23].氮肥类型和用量对冬小麦品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06)
    • [24].不同基因型大麦苗期对低氮胁迫的生物学响应[J]. 上海农业学报 2010(01)
    • [25].小麦精确施氮技术与效果[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6)
    • [26].施氮量对番茄生长发育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02)
    • [27].对间隙淋洗长期通气培养条件下黄土高原土壤供氮能力的评价[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06)
    • [28].春玉米化学氮肥投入阈值研究[J]. 玉米科学 2015(06)
    • [29].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07)
    • [30].寒地水稻氮肥施用量研究[J]. 北京农业 2014(18)

    标签:;  ;  ;  ;  

    寒地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及供氮指标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