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气田须家河组须四段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新场气田须家河组须四段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论文摘要

在岩芯观察基础上,通过其他钻测井资料的分析,对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须四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前三角洲-滨浅湖相。其中须四上亚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中亚段发育前三角洲-滨浅湖相、下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在前人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基础上,根据大量单井的沉积相序分析,结合沉积相序纵横向上的变化特点、砂岩纵横向分布的稳定性、测井曲线组合特征、地震可识别性等,将须四段划分为11个砂组,并进行了砂体横向对比。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岩石(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以及物性测试等分析手段,重点对研究区须四上亚段的TX4-2、TX4-3、X4-4砂组和下亚段的TX4-8、TX4-9、TX4-10、TX4-11砂组的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区须家河组四段砂岩岩石类型复杂,以富含岩屑、结构成熟度较高的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石英砂岩,填隙物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物和粘土矿物。储层砂岩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孔隙损失、储层致密的主要破坏性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尤其是长石和岩屑等易溶组分的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储集性、促进储层发育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研究区须家河组四段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的粒间、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孔喉分布具有多峰状,分选差-中等,储层的储集性能较差。储层物性总体较差,为典型的致密储层,但局部有相对优质储层发育,上亚段孔渗关系好于下亚段,相对优质储层发育也好于下亚段。通过优质储层与较差储层的地质特征对比研究,得出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是岩石碎屑组分、沉积环境、溶蚀期古构造位置和裂缝的发育程度;由此分层段建立了相应的地质预测模型和预测评价标准,对须四段各单砂组(体)的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程度进行了评价。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致密碎屑岩储层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区勘探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
  • 1.3.1 勘探开发现状
  • 1.3.2 研究现状
  • 1.3.3 存在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手段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技术手段
  • 1.6 论文的主要工作量
  • 1.7 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沉积背景
  • 2.2 成藏组合
  • 第3章 须四段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 3.1 砂体划分与对比
  • 3.2 砂体发育特征
  • 3.2.1 钻井砂体分布
  • 3.2.2 新场须四段砂体展布特征
  • 3.3 沉积相划分及其特征
  • 3.3.1 沉积相标志
  • 3.3.2 沉积微相纵向分布特征
  • 3.3.3 连井剖面的沉积相分析
  • 3.3.4 地震预测砂体厚度
  • 3.3.5 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特征
  • 第4章 储层特征
  • 4.1 岩石学特征
  • 4.1.1 岩石类型
  • 4.1.2 岩石结构特征
  • 4.1.3 碎屑组分特征
  • 4.1.4 填隙物特征
  • 4.2 成岩作用特征
  • 4.2.1 成岩作用类型
  • 4.2.2 砂岩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模式
  • 4.3 储集特征
  • 4.3.1 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特征
  • 4.3.2 储层孔隙结构
  • 4.3.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5章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及储层评价
  • 5.1 储层分类
  • 5.2 相对优质储层特征
  • 5.2.1 岩石学特征
  • 5.2.2 成岩作用
  • 5.3 预测评价地质模型
  • 5.4 预测评价标准
  • 5.5 发育程度预测评价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四段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9(02)
    • [2].小学信息技术“四段六环节”生动课堂初探[J]. 教育界 2020(15)
    • [3].探究式四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考试周刊 2011(45)
    • [4].基于“六维四段”的“精技助农”型双师队伍建设之对策[J]. 山东畜牧兽医 2020(11)
    • [5].农村高中“四段两促”教学模式的探索[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2(07)
    • [6].论实施“四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的归因及策略[J]. 赤子(中旬) 2014(04)
    • [7].“仙人”指路,俯拾莲花——如何在“四段七环”课堂教学中有效指导自学[J]. 山东社会科学 2009(S1)
    • [8].谈“四有”课堂“四段八步”教学模式的构建[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6(01)
    • [9].运用“四段一体”模式提高英语实用能力的实证研究[J]. 成才之路 2009(27)
    • [10].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四段热采开发效果及认识[J]. 化工管理 2013(12)
    • [11].信息设计四段化研究方法及实例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2].《生活万岁》[J]. 数码影像时代 2018(12)
    • [13].“四段六步”教学范式研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1(21)
    • [14].四段八环教学模式初探[J]. 教育艺术 2018(11)
    • [15].小学语文“三环四段”阅读教学范式初探[J]. 新教育 2014(19)
    • [16].数学学科“四段一案一回头”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2(15)
    • [17].新场地区须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05)
    • [18].浅谈“四段两促”式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3(04)
    • [19].秋日私语[J]. 湖北招生考试 2011(17)
    • [20].利津洼陷沙四段划分及地层发育特征[J]. 科技致富向导 2008(14)
    • [21].高师院校学生“三线四段”组合式试教模式的构建[J]. 保山学院学报 2013(05)
    • [22].四段教学程序在教学中的应用——校本教材教学新模式初探[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10)
    • [23].兴西洼陷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的识别[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S1)
    • [24].八面河西区沙四段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7(01)
    • [25].花卉四段之三[J]. 东方艺术 2017(10)
    • [26].花卉四段之一[J]. 东方艺术 2017(14)
    • [27].花卉四段之四[J]. 东方艺术 2017(06)
    • [28].花卉四段之二[J]. 东方艺术 2017(18)
    • [29].花卉四段之一[J]. 东方艺术 2016(14)
    • [30].花卉四段之二[J]. 东方艺术 2016(18)

    标签:;  ;  ;  ;  ;  

    新场气田须家河组须四段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