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保险制度研究

非正式保险制度研究

论文题目: 非正式保险制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王凯

导师: 袁文平

关键词: 非正式保险,风险分担安排,制度分析,社会保障

文献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西方人类学家在对传统殖民地农业社区研究中,较早注意到社区成员行为模式背后隐藏着发挥风险分担(risk sharing)功能的一些制度。上世纪中叶,伴随经济学家对第三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的关注,一些非正式风险分担制度进入他们的研究视野,专门的经济学分析模型出现。文献显示,在正式商业保险市场和社会保险制度缺失的情况下,传统农业社会可以产生出具有保险功能的非正式制度,这类制度安排,在研究对象所处约束条件下,风险分担的效率最优。本文受国外相关研究的启发,关注我国历史和现实社会风险处置的制度安排问题。问题探讨的意义如下:首先,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典型农业国家,农业生产面临风险灾害严重,我国传统农业社区为维持基本生存,需要可行的风险应对方法和相关制度;其次,我国农村社会可供选择的风险管理工具始终匮乏且功能有限;最后,现阶段我国社会风险保障体系内的正式制度安排依旧十分薄弱,非正式的风险应对策略仍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构建完善整个风险保障体系过程中进行思路上的创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风险作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梳理各种正式风险应对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揭示它们产生、发展和消亡的约束背景,探讨风险管理制度的文化层面的意义。(2)界定非正式保险制度的含义,即现代商业保险和国家强制实施的各层次社会保障制度之外,蕴含群体对风险所致个体损失进行分摊这一功能的社会制度。揭示非正式保险制度的本质和特征;找出我国和其他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非正式保险制度的典型代表形式,分析其作用方式和实际绩效;(3)研讨非正式保险制度对正式制度的影响。探索在我国对非正式保险制度的利用和改造,实现与正式保险制度相配合,共同构建社会风险保障体系的组成成分的可行性,提出政策建议。本文选题关注的是非正式保险制度,类似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几乎没有,但近些年国内对宽泛意义上的非正式制度的关注越来越多,许2多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鲜活的思想。国外对非正式保险制度(更准确地说是其表现形式)的研究文献很多,集中于对其绩效的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和范式的不同使得他们对本文从制度分析的层面展开研究的直接帮助不大,但众多文献加强了我对非正式保险制度研究选题的信心,毕竟这一制度或其运行模式在非西方欠发达农业社会曾经普遍存在,并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的研究以制度分析方法为基础,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文献被大量使用。文章在研究视角上坚持“本土化”的特色,就是希望用非西方的视角来研究自己的社会文化及受其影响的人的行为。这种本土化的研究视角对于研究保险制度确有必要,保险制度是西方的,研究保险制度的现有理论、模式和概念也是西方的,只有研究中解决的问题是中国的。西方的各种理论模型对于拥有不同思维、语言、文化背景的社会及其人的行为的解释能力和程度应该是有限的和可以借鉴的,但不应该是穷尽的、唯一的和终极的。本文始终把保险制度本身或者更宽泛意义上的人类应付自身所面临风险的方式,理解为文化层面上的东西。文化无法离开它所依存的土壤,除非“全球化”使全世界的文化走向单一化和趋同化。当然“本土化”在本文也有一定的度的把握,本文绝不会“化”到否定科学哲学的程度,科学哲学中所讲得概念、命题、理论这些研究的基础的东西得到严格遵守,逻辑推理过程力求严谨,只是希冀在一个特定的本土化领域,采取不同于西方研究思路和视角,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见解。文章论述的核心内容是非正式保险制度,与各种正式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方法的运用是文章的重要方法和组成部分。通过比较有助于揭示各类制度的本质特征。文章同样从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层面揭示了人类社会针对风险的各项制度的发展沿革,重点把握各种制度产生和存在所依存的环境。本文最终试图实现的理论价值包括:引起人们对非正式的保险制度的关注,开始意识或接受在过去、3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非正式制度将会在我国社会风险保障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式保险制度之外的非正式制度类型不太容易观察,它往往“嵌入”其他的社会制度形式和内容之中,无法客观度量其功能大小,文章末尾为了实现一个交待而加上的政策建议完全可能因为政府政策根本无从着力而不具可操作性。只是这一切都会在其实际发挥的重要功能面前显得不重要,不能构成我们忽视和怠慢这一重要制度的借口和理由。本文尝试梳理了人类的各种风险应对策略的历史发展沿革,提出风险应对制度是一个文化层面的东西,进而提出在正式保险制度移植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简单的工具性的移植和借用是存在问题的,任何制度不能脱离其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环境——文化。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涉及到特定的路径、过程和所必需花费的时间,不顾客观规律的强制性的制度移植,完全可能造成制度实际运行中的扭曲,最终增大制度运行本身和未来变迁的社会成本。正确判别一个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制度环境和约束,有利于我们判定在特定阶段发挥主导作用的风险保障制度的类型,做出正确选择。对那些目前看来很“先进”和“现代”的制?

论文目录:

导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分析框架及逻辑体系

四、论文的创新点

1. 风险、保险与非正式保险

1.1 风险的含义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1.1.1 不确定性

1.1.2 风险的程度

1.1.3 风险因素与风险事故

1.1.4 人类社会与风险的互动关系

1.2 风险条件下消费者行为和保险产品供给的经济学分析

1.2.1 保险的需求

1.2.2 保险的供给

1.3 非正式保险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1.3.1 非正式保险制度的概念

1.3.2 保险的本质

1.3.3 非正式保险制度的特征

2. 人类社会风险处置制度的发展和评价

2.1 原始社会的风险处置

2.2 奴隶社会的风险应对制度

2.3 西欧封建社会的风险抵御制度

2.3.1 西欧封建社会中农村和农业的风险抵御

2.3.2 西欧封建社会末期城市中手工业与商业行会制度与风险抵御

2.4 资本主义社会的风险抵御方式

2.4.1 现代商业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4.2 欧洲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

2.4.3 资本主义观念渗透下的欧洲宗教慈善事业的变革

2.5 中国的社会风险保障模式的发展

2.5.1 历史上中国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面临的约束条件

2.5.2 “荒政”思想和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风险保障体系重要支柱之一,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伴生制度

2.5.3 家庭构成了中国社会成员风险保障体系的另一重要支柱

3. 我国发展非正式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3.1 非正式保险制度与我国历史和现实

3.1.1 中国文化传统特征:依赖非正式制度

3.1.2 从礼治德治传统到法治国家的建设任重道远

3.1.3 中国缺乏高效的金融市场及其观念

3.1.4 国民的保险意识亟待转变

3.2 我国正式保险制度的发展与面临的非正式制度约束

3.2.1 我国商业保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面临约束的关系

3.2.2 我国社会保险发展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非正式制度约束

4. 非正式保险制度的典型模式

4.1 家庭、亲属圈及扩大的群体互助模式

4.1.1 家庭及其功能的相关理论综述

4.1.2 中国家庭功能发展变化的个性

4.1.3 我国农村家庭的社会风险保障功能发展的历史

4.2 欧洲非正式保险制度历史发展和现状的案例分析

4.2.1 相互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现状

4.2.2 宽泛意义下的社会风险保障体系中的社会互助

4.3 第三世界国家的非正式保险制度样本

5. 非正式保险制度消亡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5.1 社会经济发展史的反思

5.2 西方社会非正式保险制度的衰落和现代保险制度产生最直接和至关重要的因素分析

5.2.1 私人产权及其相关制度的进展

5.2.2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人的行为的“理性化”过程

5.2.3 城市化的进程

6. 发挥非正式保险制度作用,构建我国特色社会风险保障体系

6.1 正式保险制度与正式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

6.1.1 非正式保险制度与商业保险制度并行的比较分析

6.1.2 非正式保险制度与社会保险制度共同运行下的比较分析

6.2 我国社会风险保障体系构建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的现实

6.2.1 现代商业保险制度与非正式保险制度的本质区别在于制度约束的差异,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还没有商业保险生存的空间

6.2.2 国家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实施范围和保障内容上受到国家经济实力的制约,短时间内,不可能进入我国广大农村

6.3 非正式保险制度发展中政府的责任:充分发挥我国农村非正式保险制度的积极功能,构建现实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6.3.1 充分认识非正式保险制度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的不可替代性

6.3.2 非正式保险制度的正向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政府引导

6.3.3 探索非正式保险制度与正式保险制度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04

参考文献

  • [1].中国商业保险资源配置论——机制设计与政策分析[D]. 孙蓉.西南财经大学2004
  • [2].保险业发展的制度冲突与制度协调[D]. 周丽萍.吉林大学2008
  • [3].中国农村地区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协调发展研究[D]. 万里虹.武汉大学2010
  • [4].中国养老保障商业化运作研究[D]. 何士宏.武汉大学2013
  • [5].中国商业保险深化研究[D]. 张大龙.吉林大学2010
  • [6].中国城镇居民人身保险消费行为研究[D]. 庞楷.西南财经大学2010
  • [7].保险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 李勇杰.武汉大学2009
  • [8].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市场参与机制研究[D]. 蒋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 [9].我国优秀运动员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 庞善东.北京体育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中国保险公司业务经营行为研究:一个交易成本视角[D]. 王自力.江西财经大学2003
  • [2].欧洲保险市场的一体化:政策、效果与启示[D]. 辛强.复旦大学2003
  • [3].中国商业保险资源配置论——机制设计与政策分析[D]. 孙蓉.西南财经大学2004
  • [4].保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 秦旭.天津大学2004
  • [5].保险投资创新研究[D]. 王和.厦门大学2004
  • [6].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D]. 冯文丽.厦门大学2004
  • [7].中国商业保险监管研究[D]. 吴九红.河海大学2005
  • [8].保险中介委托-代理法律制度的激励性研究[D]. 王艳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 [9].保险欺诈问题博弈研究[D]. 边文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 [10].中国保险产业组织研究[D]. 王虹.河海大学2005

标签:;  ;  ;  ;  

非正式保险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