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立杨《玫瑰》中的父亲形象

论李立杨《玫瑰》中的父亲形象

论文摘要

李立杨(Li-Young Lee)是当代在美国非常受人关注和欢迎的华裔诗人,他用英语写作,作品进入美国诗坛,被收录在许多美国诗选里。他的曾外祖父是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袁世凯,父亲李国元(LeeKuo Yuan)在中国解放前当过毛泽东一年的私人医生。李立杨的传奇身世以及笔耕不辍使他在美国诗坛的影响与日俱增。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他一共完成了4本诗集,一本回忆录,赢得数项文学奖,他的诗销量一直很好,在近四十年甚至超过了西尔维亚·普拉斯(Sylvia Plath)。作为华裔美国诗人,李立杨复杂的身世给予了他的诗作不一样的阐述的空间,一方面,各种文化背景,尤其是中美两国的文化在其诗作中冲突、砥砺,另一方面,其显赫的家世背景让他对于两种文化的贯通和继承与其他的华裔美国作家不同。不同于很多华裔美国作家,试图描绘新一代华裔对本族文化由厌恶、弃绝到重新被吸引和热爱的这种微妙历程,他的诗作里,中方文化往往占据着更为强势的地位。因此其作品中两种文化的冲突以及最后自然的融合就更加富有意味。在他的诗中,李认为父亲代表历史赋予他人生的全部意义,他的大部分诗借助对父亲的描写,重塑了华人形象,无需编造神话,而是用细腻的笔调,书写着他在两种文化的交织中的成长和感悟。李立杨的双文化语言背景使他的创作具有更多的角度,他的跨文化的经历使他的诗内容相当丰富。本文用勒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的伦理及诗学变异性理论,针对李立杨的第一本诗集《玫瑰》中对父亲的描写,打破传统的抒情诗主体(lyric I)的局限性,为亚裔美国文学开辟新的创作空间。导论和结论之外,本文主体部分分为四章。导论简单介绍亚裔美国文学和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及其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第一章简述勒维纳斯的伦理诗学变异理论以及亚裔美国诗歌的现状和诗学变异。第二章介绍李立杨的父亲、李立杨的成长过程,以及诗集《玫瑰》的主要特色。第三章着重论述李立杨如何利用对父亲的描写使中西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及这种方法对于抒情诗主体的影响。第四章论述李立杨在他的诗中通过对两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达到进行亚裔诗歌伦理性变异的目的。结论部分阐述了李立杨的大胆创新及其诗作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对于社会学、伦理学等领域的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1 Ethics and Poetics of Alterity in Asian American Poetry
  • 1.1 Political and Cultural Marginalization and Assimilation in Asian American Poetry
  • 1.1.1 The "Lyric I" and the Asian American Poetry
  • 1.1.2 The Crisis of the Self
  • 1.2 Emmanuel Levinas and the Ethic of Alterity
  • 1.2.1 Alterity and the Other
  • 1.2.2 Levinas's Philosophy,the Asian American Poetry and Li-Young Lee
  • Chapter 2 Lee Family's Lineage and the Father Image in Rose
  • 2.1 The Identity and Culture Significance of Lee and His Father
  • 2.1.1 Lee's Legendary Father
  • 2.1.2 The Growth of Li-Young Lee and His Success in Writing
  • 2.2 Thematic Treatment of the Father Image
  • 2.2.1 The Features of Rose
  • 2.2.2 The Theme of the Father Image
  • Chapter 3 Presentation of the Father Image in Rose
  • 3.1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llectual Image and the Western Theologist Image
  • 3.1.1 The Weight of Father's Love:Virtuous and Strict Image
  • 3.1.2 The Weight of Father's Edification:Erudite and Versatile Image
  • 3.1.3 The Weight of Father's Leniency:Romantic and Tender Image
  • 3.1.4 The Western Mythic Wit Image of the Father
  • 3.2 Lyric I and the Father Image in Rose
  • 3.2.1 Lyric Subject of Father and Erasing Negative Raced Marker
  • 3.2.2 Father's Death and Alterity of Otherness
  • Chapter 4 Inheritance and Invention in Rose
  • 4.1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and Identity Recreation
  • 4.2 American Cultural Influences and Poetic Expansion
  • 4.3 Literature without Boundary of Nation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李立宏作品[J]. 上海视觉 2017(01)
    • [2].钟艳 李立作品[J]. 印染 2019(23)
    • [3].李立红作品[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Z2)
    • [4].李立作品[J]. 文化产业 2018(24)
    • [5].李立海书画[J]. 收藏 2018(12)
    • [6].李立平简介[J].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7].李立红作品欣赏[J]. 收藏 2015(05)
    • [8].李立红 作品欣赏[J]. 收藏 2015(03)
    • [9].李立红作品欣赏[J]. 收藏 2015(01)
    • [10].祝璟 李立 设计作品[J]. 大舞台 2015(10)
    • [11].有感于李立三"不怕丢面子"[J]. 大江南北 2019(08)
    • [12].李立三作品[J]. 开心老年 2017(09)
    • [13].先锋小说遗产的承接——周李立小说论[J]. 长江丛刊 2016(31)
    • [14].小说的叙述转折及其丰富意味——读周李立的《坠落》[J]. 芒种 2017(01)
    • [15].有温度的传递[J]. 中国边防警察 2017(01)
    • [16].李立红:中职创业教育的探路者[J]. 上海教育 2017(09)
    • [17].一个真实的李立三[J]. 金秋 2017(09)
    • [18].李立武:为科研做好技术“支撑”[J]. 科学中国人 2017(16)
    • [19].“我就是李立三”[J]. 老年人 2017(04)
    • [20].李立红创业教育名师培育工作室:整合资源 培育良师[J]. 上海教育 2017(21)
    • [21].李立三:“中国俄语教母”无悔的选择[J]. 中华儿女 2017(22)
    • [22].李立红作品选[J]. 美术界 2016(10)
    • [23].李立[J]. 中国钢笔书法 2014(01)
    • [24].李立红作品选[J]. 美术界 2014(04)
    • [25].质朴的光辉——李立和他的《偶然的生命》[J]. 剑南文学(上半月) 2014(05)
    • [26].李立洪作品选[J]. 安顺学院学报 2013(06)
    • [27].李立三与李莎的革命浪漫[J]. 今日民航 2009(Z1)
    • [28].为李立三找回失散50年、未见过面的女儿[J]. 书摘 2008(05)
    • [29].李立兴[J]. 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 2008(Z1)
    • [30].李立三与李莎的革命浪漫[J]. 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 2008(14)

    标签:;  ;  ;  ;  ;  

    论李立杨《玫瑰》中的父亲形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