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蜿蜒与个体承载 ——论七月派小说的悲剧精神

生命蜿蜒与个体承载 ——论七月派小说的悲剧精神

论文摘要

硝烟弥漫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诞生了七月派,七月派小说的创作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深沉的悲剧精神。面临着民族危难和生活的苦难,小说中的人物并没有无限制地忍耐着生命的不幸,而是奋起反抗,尽管这种反抗微不足道、毫无结果,尽管他们看不到任何希望。正是这种无奈与绝望的不懈的反抗精神构成了悲剧精神的核心,也正是这种不懈的反抗精神构成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战争主题是七月派小说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战争场景和战争背景下人民苦难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悲壮的效果。而作为七月派的主将路翎,他的小说关注个体生命的悲剧,流浪汉、女性、知识分子构成了其主要的人物系列,这里只有平凡的人没有英雄,充满了挥之不去的悲剧气氛。七月派小说中弥漫着浓重的悲剧精神,其流派的命运也是悲剧性的,这是因为,其理论指导胡风的文艺理论和当时主流的左翼革命文学理论有着分歧,七月派小说与政治的关系貌合神离,七月派小说在自身艺术道路的探索中存在着悖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体现了现代文学的时代精神,是现代悲剧文学的组成部分,它延续了五四文学对人性的关注,也带给了读者悲剧性的美学体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生命的悲歌
  • 第一章 七月派小说悲剧精神的脉流
  • 第一节 七月派小说创作概述
  • 第二节 七月派小说悲剧精神的文本呈现
  • 第二章 七月派小说中悲剧精神的思想内涵
  • 第一节 悲剧精神的几个关键词
  • 第二节 战争主题
  • 第三节 个案分析: 路翎小说中的悲剧精神
  • 第三章 七月派小说的悲剧宿命及其原因
  • 第一节 胡风的理论及其与革命文艺理论的分歧:悲剧命运的必然
  • 第二节 七月派小说与政治的关系:悲剧命运的根本
  • 第三节 七月派小说自身的悖论:在艺术探索中对命运的不断反抗
  • 第四章 七月派小说悲剧精神的文学史意义和美学意蕴
  • 第一节 七月派小说悲剧精神的文学史意义
  • 第二节 七月派小说悲剧精神的美学意蕴
  • 附: 七月派小说主要作家作品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七月派小说的精神特质[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2].论七月派小说的癫狂叙事[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3].论七月派小说中的反叛型女性形象[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4].从文学接受角度浅论七月派小说创作[J]. 神州 2013(33)
    • [5].鲁迅精神:七月派小说创作的关键词[J]. 鲁迅研究月刊 2012(08)
    • [6].胡风实践性姿态与七月派小说的生成[J]. 鲁迅研究月刊 2013(02)
    • [7].论胡风与七月派形成的关系[J]. 文教资料 2017(20)
    • [8].论七月派小说生命哲学[J]. 文教资料 2014(31)
    • [9].胡风与路翎“理论与创作”互动性表现的再认识[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7)
    • [10].新世纪以来的七月派小说研究述评[J]. 求索 2012(07)
    • [11].胡风早期理论形成与丘东平的创作实践[J]. 鲁迅研究月刊 2011(02)

    标签:;  ;  ;  

    生命蜿蜒与个体承载 ——论七月派小说的悲剧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