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碑文学研究

汉碑文学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汉代碑文为研究对象,将碑文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和文学形式,以文学、文化的眼光对汉代碑文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视和评价,考察碑文文体的渊源和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它的内容、形式特征、文学创作、语言特色、艺术手法、所承载的文化观念及其接受和影响等问题,在尝试建构汉碑文学主体框架的过程中,勾勒出汉碑发展的全貌,从而揭示碑文文体演变的规律,为汉代文学史的研究提供更多动态的、细致的资料。全文共分六章,约20余万字。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缘起、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并对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一章汉碑兴起的社会背景。主要对汉碑兴起的东汉社会背景及作为传播载体的碑石及其演变进行考察。汉代崇儒重丧,重视丧葬礼仪。受厚葬之风和墓祀习俗的影响,在孝悌观念和留名心理的共同作用下,碑文这种文体在社会行为与社会需求的直接推动下开始出现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技术的成熟为文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使碑石作为纪功颂德的载体代替原有的青铜铭器成为可能。而东汉末年“主昏政衰”的局面,使树碑铭墓逸出朝廷礼仪控制,在民间迅速发展,从而形成“碑碣云起”的盛况。第二章汉代碑文体式的形成。首先探讨了碑的起源、分析了墓碑文体在形成演进过程中所受到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认为碑文文体受到了周代铸鼎铭功、秦代石刻记事、汉代其它各种墓地建筑如画像石、石阙、华表、祠堂等石刻文字的影响,是铭、颂、诔等多种文体交互渗透融合的产物。其次对历代文论著作关于碑文文体的相关阐述予以梳理,以考察碑文在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最后,对汉碑文体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大致的勾勒,划分出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碑文的创作情况、特征风貌及其原因都予以探讨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汉代碑文体式演进的总体趋势,是文学色彩日益浓厚,体现出碑文创作中不断加强的文学化追求。第三章汉碑的创作。首先探讨汉碑创作的相关因素,如创作目的、创作素材、创作主体、创作规范等等。其次将汉碑大家蔡邕的碑文创作实践作为典型个案,进行具体剖析。先对后人质疑蔡邕碑文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辨驳,为蔡邕正名,以期在评价蔡邕的碑文创作及成就时能够客观公允。之后,对蔡邕碑文创作实践及其艺术成就进行解析、评价,从立意谋篇、选材布局、遣词造句、艺术手法等方面一一进行阐述,认为蔡邕碑文体现出其杰出的文学才华及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反映了他自觉的艺术追求,代表了汉碑的最高水平。第四章汉碑文学特征。本章主要对汉碑的文学形式包括汉碑语言特色、艺术手法、文体结构、写作体例及汉碑与其它文学样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努力揭示其形成的深层原因。从语言形式上看,汉碑语言隶事用典,锤炼词句,讲究对偶。为了追求表现效果,使用诸如比喻、借代、夸饰、映衬、婉语等多种修辞手法,摹情写景、渲染功德、抒发悲思,极大拓展了碑文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出碑文文体在时代文风和社会潮流的驱动下,对于外在语言形式的审美要求。而对于碑文文体结构的分析,则主要从汉碑题名方式和叙事内容入手,归纳体例,阐发原因。最后,考察了汉代碑文在发展形成的过程中与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哀辞、史传等文体形式的渗透交融,对这些文学体裁在汉代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第五章汉碑的文化意蕴。每一种文体形式,不仅是一种语言存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存在,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印记,是群体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反映和结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本章中,对于汉碑的文化意蕴的探求主要从生命价值观念和礼俗两方面来进行。通过对汉碑文本的挖掘来展现东汉时期士人共同的社会观念、生命态度以及价值取向。而对于汉碑丧葬礼俗观念的分析,则借鉴和参考杨树达先生《汉代婚丧礼俗考》的思路方法,对汉碑所载之丧葬史料细心钩稽,分类胪列,稍加论述。这些对于汉碑文化意蕴的探索,将有助于揭示汉碑发展的内在动因。第六章汉碑的影响。汉代是碑文文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文体规范,树立起碑文典范,在碑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汉碑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文学方面后代文人对于汉碑创作的追摹和取法,汉碑的文字、书法、历史等方面的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本章以时间为顺序,详细地分析后世对汉碑的接受情况,对于唐以前汉碑的经典化过程进行探讨,以见其文学影响;对于宋至清金石学对于汉碑的研究进行综述,以见其文化影响。对于近代乃至现代汉碑的文学研究进行介绍,以体现接受现状及选题意义。通过梳理汉碑的接受、研究情况,全面认识汉碑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给予汉碑客观的历史定位,认为汉碑的文学价值亟待发掘,其文学地位应予肯定。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语主要从文学史的角度出发,概括出汉碑文学研究对于文学史写法的启示,认为文学史不应仅仅关注主流纯文学体裁及其作品,而应该从古代文学发展的实际状况及文学观念出发,对当时的实用文体予以关注,以客观、真实地还原文学的发展流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范围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汉代碑文兴盛的社会背景
  • 第一节 厚葬之风的推动
  • 第二节 孝梯观念的催化
  • 第三节 墓祀习俗的影响
  • 第四节 留名心理的驱动
  • 第五节 社会政治的刺激
  • 第二章 汉代碑文体式的形成
  • 第一节 碑的溯源
  • 第二节 碑文体式的形成
  • 第三节 汉代碑文文体地位的确立
  • 第四节 汉代碑文体式的形成及演进轨迹
  • 第三章 汉代碑文的创作
  • 第一节 汉碑创作的目的、素材、主体、规范
  • 第二节 蔡邕碑文创作的实践
  • 第三节 蔡邕碑文创作艺术风格
  • 第四章 汉碑文学特征
  • 第一节 典雅庄重的语言特色
  • 第二节 写实追虚的艺术手法
  • 第三节 前序后铭的文体结构
  • 第四节 汉代碑文与其它文体
  • 第五章 汉碑的文化意蕴
  • 第一节 汉碑与汉代生命观念
  • 第二节 汉碑与汉代士人的社会价值观念
  • 第三节 汉碑与汉代丧葬礼俗
  • 第六章 汉碑的影响
  • 第一节 汉碑的价值
  • 第二节 汉碑在唐前的经典化进程
  • 第三节 历代汉碑的研究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清代场景与观念中的汉碑[J]. 书法 2015(04)
    • [2].临汉碑[J]. 大众书法 2020(03)
    • [3].鲁地汉碑半——汉碑的分布及反映的问题[J]. 山东艺术 2016(03)
    • [4].济宁汉碑的地域分布及其历史文化价值[J]. 中国书法 2019(24)
    • [5].传统汉碑与简牍隶书的形式差异[J]. 青少年书法 2013(09)
    • [6].寻找汉碑的足迹[J]. 艺术品 2020(10)
    • [7].汉碑善拓过眼之一[J]. 书法 2012(12)
    • [8].汉碑小品摭谈[J]. 青少年书法 2010(02)
    • [9].清代“形学”问题的争论对汉碑观念的影响[J]. 书法 2012(11)
    • [10].汉碑俗字所反映出来的两类汉字形体演变规律[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11].南阳市博物馆藏三通汉碑[J]. 中原文物 2015(04)
    • [12].断碣残碑 吉光片羽 西安碑林藏汉碑四种[J]. 收藏 2012(17)
    • [13].千古风范话汉碑(上)[J].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0(10)
    • [14].千古风范话汉碑(下)[J].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0(11)
    • [15].汉碑中所见汉代的农业[J]. 农业考古 2009(01)
    • [16].审美观照与价值重构——汉碑隶书与汉代建筑之比较略论[J]. 设计艺术研究 2018(02)
    • [17].山东汉碑的分布、形制及特点[J]. 中国书画 2011(11)
    • [18].浅探东汉碑隶异写字的特点[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 [19].简析汉碑文字中的讹混现象[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0].孔孟之乡汉碑行·全国隶书展暨中国汉碑与书法学术研讨会[J]. 书法 2016(12)
    • [21].汉碑档案——东汉《甘陵相尚府君之碑》解读[J]. 档案管理 2016(06)
    • [22].汉碑转折研究[J]. 书法赏评 2018(02)
    • [23].汉碑与汉简隶书之比较[J]. 中国书法 2012(09)
    • [24].汉刘邦《大风歌碑》为北宋摹刻东汉碑考[J]. 中国书法 2019(18)
    • [25].汉碑隶书中的波磔美及其影响[J]. 美与时代(下) 2012(03)
    • [26].汉碑的个性特征及其审美趋向[J]. 美与时代(中) 2018(07)
    • [27].当下展览中汉碑书法的审美与创作[J]. 中国书法 2017(05)
    • [28].《2020抗疫丰碑》创作思路[J]. 中国画画刊 2020(03)
    • [29].汉碑、八分书与方块字[J]. 中国书法 2020(06)
    • [30].心仪汉碑[J]. 中国书法 2015(17)

    标签:;  ;  ;  ;  ;  

    汉碑文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