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信息时代护照的金卡项目

打造信息时代护照的金卡项目

一、金卡工程 打造信息时代通行证(论文文献综述)

卢杭华[1](2020)在《政务服务变革视角下的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崛起,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政府管理和政务服务低效率、不共享、不联动的问题逐步突显。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统筹发展电子政务和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体制改革。为适应政府管理和服务现代化发展需要,2017年12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出台了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大力推进广东“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政府职能和服务模式转变,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并将这项工作作为省政府“头号工程”。2018年2月,肇庆市列为了全省3个“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在此历史环境下,肇庆迎来了依托大力发展数字政府、推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重大机遇。目前,肇庆数字政府已基本构建起“一办、一中心、一平台”的数字政府发展框架,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已具雏形。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数字政府建设推动肇庆市政务服务变革和市民群众办事模式的转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站在政务服务变革的视角,以肇庆市建设数字政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数字政府的概念、理论和肇庆市乃至广东省进行数字政府的改革意义来分析;其次分析肇庆市进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再次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数字政府以及电子政务改革进行比较,从改革模式、建设成效、应用效果、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及借鉴思考,从而得出数字政府建设对政务服务变革的影响;最后,提出通过数字政府建设完善政务服务的建议:一是完善政务信息化整合共享机制,实现政务信息跨地区、跨部门互联互通;二是推进电子政务一体化发展,改变以往各自独立的信息孤岛状况,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共治。三是以便民为目标,以数据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创新网上便民服务模式,优化市民群众办事渠道,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张耕铭[2](2019)在《浙江省Q县电子政务的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政府职能转变也在加快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切实转变政府的职能,创新优化行政管理方式,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而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主的电子政务正在深刻得改变着政府的治理和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方式,政府正在从单方管理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线下服务转向线下线上融合服务,从单纯的政府监管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的体系。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电子政务,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推动以互联网为主的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和治理的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下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略选择的共识。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了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电子政务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它创新了政府利民便民的工作模式,优化了行政资源配置,提升了行政工作效率,浙江省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先行省份也是试点省份。因此各市县电子政务发展的水平决定了试点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而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更是与广大基层人民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完善和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的建设更离不开来自基层政府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反馈意见。本文以研究Q县电子政务的建设情况,提出其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完善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改革的策略,以此来提升县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助推我国县级政府职能的转变治理能力现代化。Q县电子政务发展一直紧跟省委省政府的脚步,贯彻落实省市级要求,稳步推进县级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搭建了政务网络,构建了专业的机房,建设了门户网站,并不断完善门户网站建设,依法规范政务信息公开。按照省政务云建设标准规范,积极配合建设政务云基础设施平台,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建设县级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把网上服务向基层延伸,推进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Q县完成了19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网上服务站建设,全面实现乡镇级网上服务站全覆盖。Q县还创新使用微信预审,助推群众审批跑零次,充分利用智慧政务,实现商事登记“多证合一”。虽然Q县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组织流程再造和新公共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文献检索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走访法,分析了Q县在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Q县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欠缺,系统建设不够完善;政府工作人员对电子政务认识浅薄,服务型政务的理念未入心入脑;电子政务建设力量薄弱,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由于政府缺乏宣传导致公众和企业对电子政务应用的知晓率偏低,政务服务使用率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数字鸿沟”现象突出;管理体制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合理;政府的管理理念没有彻底转变;公众参与意识薄弱,体验度不高;复合型人才匮乏,政务信息共享利用程度低等原因。因此,本文认为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完善电子政务考评和监督体系;健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衍生服务至各村;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整合各部门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强化对公众的宣传教育等改革策略来推进和提升Q县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只有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从而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马清骁[3](2018)在《基层政府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共享研究》文中指出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下,电子政务中信息共享的实现对于能有效提高基层政府工作效率并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本研究针对中国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信息共享情况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中国基层政府后续的电子政务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以及国内外各学者相关的研究综述与评述进行介绍,并介绍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与论文创新点;第二章对基层政府、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共享以及信息分类的概念做了叙述并进行定义,对本研究参考的信息生态学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介绍;第三章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府信息共享的发展历程做了阐述,并对基层政府信息共享的发展进行评述;第四章对通过实证案例对存在的问题与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阐述国外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中信息共享的可借鉴经验;第六章对我国基层政府电子政务中信息共享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第七章总结全文的观点并对后续研究作出展望。

李润芳[4](2017)在《舆论传播新生态下的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变迁与发展研究 ——基于广东地区网络实践创新的考察》文中提出在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下,网络舆论的传播渠道和形成机制日渐成熟,给政府网络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广东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毗邻港澳地区,民众思想活跃,敢于借助网络媒介发表观点和看法。近年来,广东政府转变治理思路,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开展多项政府治理创新措施,在网络治理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其他地方政府处置网络舆情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因此,本文围绕“舆论传播新生态下的政府网络治理转变”这个核心问题,从近年广东网络治理实践入手,深入探究政府网络治理的演变和发展。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着重论述了政府网络治理转变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内容的构成;第二部分阐述舆论传播与网络治理的的嬗变,以舆论传播纳入网络治理为主线梳理中国网络治理的发展脉络;第三部分是论文主体部分,通过对广东政府在网络治理中创新实践案例的深度剖析,总结得出广东地区在网络治理中“互联网+政务服务”、多元协同模式以及网络舆情处置这三大政府网络治理经验模式;第四部分是对未来政府网络治理转型的思考与对策,从治理理念、方式和机制方面探讨提升政府网络治理水平的路径;第五部分总结网络治理涵义、内容及模式,探索发展规律,并由广东政府推及到全国其他地方政府,激发公民网络参与热情。本文综合运用了传播学、危机管理相关理论和基本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在舆论传播新生态的背景下广东网络治理实践为基础,探讨政府在网络治理中的策略转变与发展趋势。通过评估政府网络理政、多元协同管理,梳理网络舆情与媒体执政的关系、政府信息发布与议程设置效果、舆情处置与危机管理的关系等,对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建议和意见。

马騻[5](2017)在《我国公安微博矩阵式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新媒体平台在我国迅速发展,尤其是微博平台,凭借其公开、交互的特点,逐步成为我国引领性的舆论场,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形成的信息藩篱,公众通过更加开放、去中心化的新媒体平台可以自由的发布、传播信息,从“沉默的大多数”一跃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并对政务公开、网络参与、网络民主等问题给予了空前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公安机关主动求变,通过建立公安微博,改进工作方式,主动回应公众的关切与期待,利用微博平台依法公开警务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积极收集网民智慧,对公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首先对公安微博以及微博问政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然后着重分析了公安微博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的必要性,对运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暴露的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使用矩阵式发展模式对微博建设工作加以改进,即加强科学的顶层设计,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形成强调协同联动、体现规模优势的微博集群。当然,现实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公安微博的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提高,本文所阐述的矩阵式发展只是一种可供借鉴的模式,并非万全之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情况建好、用好、管好公安微博,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微博服务公众的功能。

代珊珊[6](2016)在《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城市一卡通发展路径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文中提出政府作为国家经济生活的参与者与管理者,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服务功能的全面与否直接关系着城市的进步与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党的十八大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一步提出也要求政府必须加快转型步伐,尽快由传统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过渡。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竭尽所能的向公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全面的公共服务项目,运用更强更有利的方式拓宽服务渠道,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率。随着十三五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时代,智慧城市等新兴概念的相继提出,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管理方法成为政府面对的新课题。进一步利用互联网技术强化信息水平建设,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整合城市数据资源,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快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城市居民提供更高效更快捷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和便民服务,将是服务型政府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前,城市一卡通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从9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很多国内大中型城市的一卡通项目都彰显出生机与活力,各地城市一卡通项目在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小额消费领域都切实发挥好了便民利民的作用。城市一卡通因为其独有的资源整合、数据储存、电子支付等核心优势成为了百姓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而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立刻感受到政府高效管理带来便利的新兴科技产物。凭借这一优势,城市一卡通已然成为政府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更好的规划城市一卡通发展方向,挖掘城市一卡通资源整合,数据采集功能,以为政府提供决策,推进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探索城市一卡通的发展路径成为当前具有意义的课题。本文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重点以国内城市一卡通发展现状为例,从第一手资料入手,以现实问题为基本分析点,对我国城市一卡通项目当前发展情况,发展特征,主要问题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思索和探究。针对当前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一卡通未来发展思路,对提升政府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智慧政府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材料分析法,资料查阅法对城市一卡通未来的功能进行定位,从科学角度探究一卡通建设发展应考虑的现实问题和应用方向,对解决城市信息孤岛、避免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有一定的解决之道,对推动城市一卡通市场应用,推进城市互联互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于涛[7](2015)在《GSC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IC卡的行业应用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随着中国政府启动“金卡工程”项目IC卡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我国智能IC卡产业从启动、发展到大批量应用推广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居民二代身份证的普及、移动通讯领域SIM卡的爆发、中国人民银行PBOC2.0的迁移加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金融社保卡大力推广以及国家计生委的居民健康卡批量发行,国内智能卡的年发卡量已达10亿张,已成为世界IC卡应用发展最快的国家。目前在国内将近20个政府部门和行业推广应用IC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IC卡行业的技术壁垒已经不复存在。在IC卡行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价格几乎成为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立足的关键。本文研究了 GSC公司作为一个智能卡封装企业在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企业该如何进行战略选择和实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国内外IC卡行业的现状入手,结合GSC公司的发展情况,运用PEST、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等战略管理分析工具,分析了企业内外部环境优劣势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威胁,并运用波士顿矩阵和企业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IFE/EFE)重点对企业产品和内部资源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企业发展战略选择是SO战略(大胆发展战略),为了能够使企业的发展战略顺利实现,再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评估分析出企业经营层面战略应该实施创新和差异化战略,并在此基础上给出适合企业战略发展的相应实施和控制措施。

娄彦冰[8](2014)在《我国税务信息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是当今世界经济建设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是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事业开始起步并迅速发展,政府在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取得了显着成效。在此背景下,推进税务信息化,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历了30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这些成效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第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稳步推进了应用系统的建设,提高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第三,提升了基层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了纳税服务水平。基层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政府各部门中信息化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尽管如此,税务信息化建设距离完美水平依旧非常遥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且必须意识到,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建设长路漫漫。诺兰模型将信息化建设分为六个阶段: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以及成熟阶段。根据诺兰模型,结合我国税务信息建设的情况,可以将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可以划分为四大阶段,金税三期工程建设使我国现阶段已经到达了诺兰模型的成熟阶段。现阶段,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税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明显;税务信息化建设力量不足且分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税务信息化网络安全机制不完善;税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组织规划和整体部署。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具体给我国税务信息化带来的启示包括:高度重视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明确目标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优化税务管理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强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健全人才机制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认识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及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在这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期对提高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水平有所裨益。第一,规范标准,加强系统整合,实现信息共享。第二,强化数据分析,提高管理水平。第三,加快税务信息网络及系统安全的建设。第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对专业人才的重点培养。

潘倩[9](2013)在《广州市九龙镇电子政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子政务是快速发展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借助互联网兴起的公共服务电子平台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电子政务的内涵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不断延伸。电子政务已成为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乃至各国政府管理创新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基层乡镇电子政务的发展,对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选取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归纳、比较分析、实地调研、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在阐述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核心概念与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比对先进国家、城市的经验,对九龙镇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本文认为,九龙镇电子政务面临着服务对象网民化、上网用户终端移动化、服务对象多样化、数据系统海量化、服务体系协同化、社区服务智慧化和社会管理民主化的发展趋势,G2G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和G2E (Government to Employee)、G2C (Government to Citizen)、G2B (Government to Business)方面电子政务的需求正在初步显现并持续增长。通过对九龙镇电子政务发展概况、政府应用电子政务的状况、政府提供的网上服务状况、公众使用电子政务的状况进行分析,认为九龙镇电子政务发展存在政府部门业务数据难以整合、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程度较低、政府网上服务供给与公众期望相距甚远、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使用率低等问题,其原因在于管理机构纵横交错、缺乏整体规划和市场化、行政管理者对电子政务认识不足、行政管理者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公共对电子政务关注度和参与度较低。对此,提出了发展九龙镇电子政务制度层面的对策(制定发展规划、树立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调整行政部门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借力构建安全的资源共享体系)、技术层面的对策(提高行政管理者电子政务素质、建立内部效率效能电子政务模式、建设功能合理的政府服务网站)、公众层面的对策(提高公众对电子政务的参与度、发展电子化智慧社区、探索发展电子民主)。

俞永植[10](2013)在《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2010年)》文中研究说明中韩两国关于新词语的学术研究各具特点,近20年两国关于新词语研究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本文以中韩两国新词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为研究基础,借鉴前人和时贤的研究成果,通过汉语和韩语的分别研究和汉、韩跨语言对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从语言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分别总结了截止到2010年的汉语和韩语新词语的词形词义特点,对比汉、韩语新词语在词汇学方面的异同点,并通过两国各时期时代特点的新词语的分析,探讨两国受到国际化时代的影响和人们的意识变化和发展。本文研究对象为到2010年的汉语新词语和韩语新词语。主要参考《最新中韩新造语辞典》、《现代汉语新词词典》、《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1978——2000》、《21世纪华语新词语词典》、《新词语词典》、《2008年汉语新词语》、《2009年汉语新词语》、《2010年汉语新词语》中的汉语新词语以及韩国国立国语院1994-2010年“新语”调查中的韩语新词语。本文主要通过汉、韩语新词语研究、汉、韩语新词语语言学的词形词义对比研究和汉、韩语新词语社会语言学的比照研究,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讨论相结合,微观调查研究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描述了汉、韩语新词语的特点,集中分析和总结了两国新词语词汇学及社会语言学方面的异同点。在汉语新词语的研究综述部分,分别总结了2001年、2005年、2009年、2010年汉语、韩语新词语特点。汉、韩语新词汇言学的对比研究方面,主要进行了词类特点、造词法特点、词义形态、产生渠道和生成途径四个方面的研究。(一)中韩两国新词语词类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名词数量较多。(二)汉、韩语新词语在造词法上的特点如下:汉语新词语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韩语新词语分为“单一词”和“混种词(hybrid、复合词)①”。汉、韩语新词语大部分是已有词(素)的合成词,少有“完全新的词”,合成方式大部分相同,但因动宾顺序不同也存在不同点。汉、韩语新词语大致分为合成法生成的新词语和派生法生成的新词语。合成法生成的新词语中分为原形词根合成方式和变形词根合成方式。派生法生成的新词语分为接头派生(前缀)法和接尾派生(后缀)②法生成的新词语。合成法生成的新词语,原形词根合成方式中,汉、韩语新词语相同的合成结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素的结合;形容词素和名词素的结合;动词素和动词素的结合;动词素和名词素的结合;名词素和动词素的结合;形容词素和动词素结合;名词素和形容词素结合。韩语新词语特有的合成结构包括:副词素和名词素的结合;不完全词根和名词的结合;副词素和补助用言结合;直接写出“连音”的合成词。汉语新词语特有的合成结构包括:形容词素和形容词素的结合;动词素和形容词素的结合。变形词根合成方式中,包括缩略方式和混合方式生成的新词语。缩略方式包括提取法、节略法和音节的缩略;合成方式包括接头派生法和接尾派生法。派生法生成新词语,接头派生法生成新词语包括:固有语接头派生词;汉字接头派生词;外来词接头词。接尾派生法生成新词语包括:固有语接尾词;汉字语接尾词;外来词接尾词。(接头词也可叫“前缀”,接尾词也可叫“后缀”)(三)汉、韩语新词语词义形态的对比研究主要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化和色彩的变化四个方面。(四)汉、韩语新词语产生渠道形式和生成途径研究汉、韩语新词语产生的渠道形式主要有:创造新词、旧词被赋予新义、外来词的介入、方言的引入和修辞法。本文主要从“借用”、“修辞造语”、“类推”对比分析汉、韩语新词语的生成途径。借用分为“外来词的借用”和“在同一语言系统内的借用”。修辞造语分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和婉曲造语。类推包括反意的类推和类似的类推。在汉、韩语新词语社会语言学的比照研究部分,本文主要对近15年汉、韩语新词语的词义类别变化分析、社会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人们意识和外来词产生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从政治、社会、军事、通信、经济、科技、医学、娱乐、生活、文化、地理及其他12个词义类别,分别对2001年、2005年、2009年、2010年汉语、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汉语、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的异同点。(二)分析总结了中韩两国社会的变化发展,主要分析了各时期两国杨有时代特点的新词语。具体分析了80年代初期、1990年前期、2000年、2010年的中国主要社会变化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80年代后期、1990年、2000年、2010年韩国的主要社会变化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总结了只在中国使用的新词语、只在韩国使用的新词语、两国共同使用的新词语以及原来只在一个国家使用、但现在两国都通用的新词语和新词语族。(三)通过分析中韩两国外来词新词的使用现状,窥探了中韩人民对外意识的变化,比较了两国人民意识变化的不同之处。通过共同的新词语“酷”,总结了中韩两国人民的意识的变化发展原因,即新事物的流入、接受和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意识变化;中国和韩国“新一代人”的人际关系变化;两国经济结构和生活节奏的变化,等等。

二、金卡工程 打造信息时代通行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卡工程 打造信息时代通行证(论文提纲范文)

(1)政务服务变革视角下的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政务服务变革视角下的数字政府建设理论分析
    2.1 数字政府建设与政务服务变革的概念界定
        2.1.1 数字政府建设的涵义
        2.1.2 政务服务变革的涵义
    2.2 数字政府建设与政务服务变革的关系
        2.2.1 数字政府建设是政务服务变革的必然趋势
        2.2.2 政务服务变革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体现
        2.2.3 政务服务变革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3 数字政府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3.1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2.3.2 数字政府的公共物品属性
        2.3.3 非数字化政府所提供的政务服务出现信息不对称
        2.3.4 政务服务的深入变革需要数字政府建设的推动
        2.3.5 “互联网+”条件下政务服务变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4 数字政府建设的结构要素分析
        2.4.1 组织制度
        2.4.2 信息技术
        2.4.3 政务信息资源
        2.4.4 群众满意度
    2.5 数字政府建设的主要内容
        2.5.1 组织制度建设
        2.5.2 资源平台建设
        2.5.3 应用场景建设
        2.5.4 数据整合开放
    2.6 应用的公共管理学理论
        2.6.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6.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6.3 网络治理理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3.1 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背景
        3.1.1 肇庆市建设数字政府的政策环境
        3.1.2 肇庆市建设数字政府的基础条件
        3.1.3 肇庆市推动政务服务变革的总体情况
        3.1.4 肇庆市政务服务变革的存在问题
    3.2 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现状
        3.2.1 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的措施
        3.2.2 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效
        3.2.3 肇庆市以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变革的发展现状
    3.3 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现阶段的存在问题
        3.3.1 行政对象观念认识差异较大
        3.3.2 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
        3.3.3 服务事项标准化仍未完善
        3.3.4 数据共享开发利用效率低
        3.3.5 行业发展基础薄弱,创新活力不足
    3.4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4.1 主体建设意识未跟上,导致整体建设效果良莠不齐
        3.4.2 数据标准未建立,导致统筹推进受阻
        3.4.3 政务信息资源多样性,导致整合难度加大
        3.4.4 重平台轻规划,导致网络治理未成体系
        3.4.5 信息基础薄弱,导致产业发展滞后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数字政府建设的经验借鉴
    4.1 美国数字政府建设经验
        4.1.1 美国数字政府建设进程
        4.1.2 美国数字政府建设亮点
        4.1.3 美国数字政府建设对政务服务变革的推动作用
        4.1.4 启示
    4.2 英国数字政府建设经验
        4.2.1 英国数字政府建设进程
        4.2.3 英国数字政府转型战略特点
        4.2.4 英国数字政府建设对政务服务变革的推动作用
        4.2.5 启示
    4.3 杭州市数字政府建设经验
        4.3.1 杭州市数字政府建设背景及进程
        4.3.2 杭州市数字政府建设成效
        4.3.3 杭州市数字政府建设对政务服务变革的推动作用
        4.3.4 杭州市数字政府建设对肇庆市的启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破除体制牢笼,健全协同联动机制
        5.1.1 聚焦强化组织与规划
        5.1.2 构建网络治理新局面
    5.2 推进电子政务一体化发展
        5.2.1 完善政府信息化标准的政策法规
        5.2.2 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基础
        5.2.3 构建一体化电子政务设施环境
    5.3 完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机制
        5.3.1 建立政务信息跨地区、跨部门协同机制
        5.3.2 推动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共用
        5.3.3 建立政务数据开放机制
    5.4 创新便民服务模式
        5.4.1 优化营商服务环境
        5.4.2 充分拓宽市民网上办事渠道
        5.4.3 利用大数据实现政务服务人脸画像
        5.4.4 实现政务服务主动推送办理
        5.4.5 创新数字政府建设持续发展模式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关于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变革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决议书

(2)浙江省Q县电子政务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2.相关概念、理论及其作用机理
    2.1 电子政务概念及模式
        2.1.1 电子政务的概念
        2.1.2 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
        2.1.3 电子政务的模式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业务流程再造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 相关理论与电子政务的作用机理
3.Q县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
    3.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3.1.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梳理
        3.1.2 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简析
        3.1.3 我国电子政务报告简析
    3.2 Q县情况简介
        3.2.1 Q县基本县情
        3.2.2 Q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3.3 Q县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3.3.1 Q县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3.3.2 Q县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实例剖析
    3.4 Q县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成效
        3.4.1 建立政府门户网站,规范政务信息公开
        3.4.2 建设部门业务系统,推动行政审批自动化
        3.4.3 建设政务服务网,助推群众审批“跑一次”
4.Q县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政府缺乏系统性建设,主动作为不足
        4.1.1 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现象突出
        4.1.2 缺乏组织保障,多头管理现象突出
        4.1.3 行政思维未转变,缺乏主动作为
    4.2 社会力量不足,整体基础设施薄弱
        4.2.1 电子政务起步晚,基础设施薄弱
        4.2.2 专项投入不足,建设主动性不够
        4.2.3 缺乏运营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度不足
    4.3 公众参与度不高,电子政务氛围不浓厚
        4.3.1 农村人口众多,对电子政务认识不足
        4.3.2 缺乏参与度,体验度不高
        4.3.3 电子政务使用氛围不浓厚
    4.4 人员配备不足,专业人才匮乏
        4.4.1 人员配备不足
        4.4.2 专业人才匮乏
5.Q县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政府加强系统性建设,积极主动有作为
        5.1.1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一把手”负责制
        5.1.2 加强组织保障,整合各部门资源
        5.1.3 转变行政思维,加强主动作为
    5.2 引入社会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2.1 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延伸服务至基层
        5.2.2 加强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5.2.3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5.3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电子政务氛围
        5.3.1 入村入户,加强宣传
        5.3.2 拓展渠道,提高参与度
        5.3.3 提高公众满意度,营造电子政务氛围
    5.4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5.4.1 加强信息化人员配备
        5.4.2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Q 县电子政务建设公众满意度问卷调查
致谢

(3)基层政府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共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基层政府
        2.1.2 电子政务
        2.1.3 政府信息共享
        2.1.4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分类
    2.2 相关理论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信息共享理论
        2.2.3 信息生态学
3 我国电子政务中政府信息共享的发展历程
    3.1 政府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共享的关系
    3.2 政府电子政务中政府信息共享的发展历程
        3.2.1 电子政务的发展
        3.2.2 政府信息共享的发展
        3.2.3 基层政府信息共享的发展评述
4 基层政府电子政务中信息共享的案例分析
    4.1 基层政府电子政务中信息共享的案例
        4.1.1 浙江省基层政府电子政务与信息共享的整体情况
        4.1.2 温州市鹿城区
        4.1.3 杭州市X区
    4.2 存在的问题
        4.2.1 现有基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繁多却孤立,数据库不互联
        4.2.2 系统中信息数据缺乏有效维护与利用
        4.2.3 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安全无保障
        4.2.4 财政投入失衡、建设效果与信息共享预期不相符
    4.3 问题的成因分析
        4.3.1 基层人员思维观念仍未转变
        4.3.2 “信息孤岛”问题阻碍整体建设
        4.3.3 顶层设计有待完善且未被严格执行
        4.3.4 政绩推动原则与部门利益思想
        4.3.5 相关法律与制度规范不健全
5 外国基层政府电子政务中信息共享的经验借鉴
    5.1 以公民为中心进行电子政务的建设
    5.2 电子政务构成主体多元化
    5.3 建设时进行统一规划
    5.4 设置专岗、协调不同层级政府
    5.5 取得公民信任,保护公民隐私
6 对策建议
    6.1 配套完善顶层设计并严格执行
    6.2 树立基层政府的正确理念
    6.3 加强立法与制度规范
    6.4 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加大投入、合理配比
    6.5 建立信息数据共享协调交易机制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舆论传播新生态下的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变迁与发展研究 ——基于广东地区网络实践创新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政府网络治理转变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网络治理研究取向
    1.3 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的全新命题与内涵界定
    1.4 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研究的创新之处
2 舆论传播新生态与网络治理的观念嬗变
    2.1 舆论传播纳入政府治理体系
    2.2 从工具到“善治”的网络治理观念升级
    2.3 中国网络治理的发展脉络与多元动因
3 广东政府网络治理的实践创新与经验模式
    3.1 “互联网+政务服务”:借助新媒体打造“一网式”服务平台
    3.2 多元协同治理模式:“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创新社会管理
    3.3 网络舆情治理:第一时间主动回应,善用媒体议程设置
4 政府网络治理转型的思考与对策
    4.1 治理理念的转型升级
    4.2 治理方式的多元驱动
    4.3 治理机制的创新规划
5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公安微博矩阵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核心概念
    2.1 相关理论
        2.1.1 政务公开
        2.1.2 电子政务
        2.1.3 公众参与
    2.2 核心概念
        2.2.1 公安微博的概念
        2.2.2 公安微博的特点
第3章 公安微博概述
    3.1 公安微博的发展
        3.1.1 背景
        3.1.2 历程
    3.2 公安微博的必要性
        3.2.1 政务公开的需要
        3.2.2 电子政务的需要
        3.2.3 公众参与的需要
    3.3 与其他平台的比较
        3.3.1 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3.3.2 与政务网站的比较
        3.3.3 与微信公众号的比较
第4章 公安微博的现状——以天津市公安局为例
    4.1 运营现状
        4.1.1 重点推进“平安天津”建设,打造亮点品牌
        4.1.2 推动全市公安微博建设,突出规模优势
    4.2 在警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4.2.1 提供民生服务的新平台
        4.2.2 推进公安改革的新渠道
        4.2.3 开展公安宣传的新途径
    4.3 存在的问题
        4.3.1 门难进——规范程度有待加强
        4.3.2 脸难看——实质内容有所欠缺
        4.3.3 事难办——协调联动效果有限
    4.4 问题的原因
        4.4.1 前期——贪多求快、缺乏谋划
        4.4.2 中期——思想抵触、支持不足
        4.4.3 后期——马太效应、两极分化
第5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矩阵式发展
    5.1 相关概念
        5.1.1 概念
        5.1.2 类型
    5.2 矩阵式发展的优势
        5.2.1 利于进行统筹规划
        5.2.2 利于@相关单位
        5.2.3 利于接受公众监督
        5.2.4 利于发挥规模效益
    5.3 具体操作
        5.3.1 转变观念——矩阵建设的前提
        5.3.2 统筹组织——矩阵建设的核心
        5.3.3 开拓创新——矩阵建设的手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城市一卡通发展路径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其框架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2.1 服务型政府
    2.2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2.3 城市一卡通
    2.4 智慧城市
    2.5 大数据平台
第三章 城市一卡通在公共服务层面的价值体现
    3.1 城市一卡通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3.2 城市一卡通是实现政府基础数据整合的重要载体
    3.3 城市一卡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
    3.4 城市一卡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推手
第四章 全国主要城市一卡通项目发展现状——以西安市为例
    4.1 国内“城市一卡通”发展状况
    4.2 西安“城市一卡通”发展状况
        4.2.1 主要应用领域
        4.2.2 主要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4.3 城市一通卡的发展启示
第五章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我国城市一卡通的发展路径
    5.1 以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为目标规划城市一卡通发展方向
    5.2 加快信息平台建设,为城市互联互通提供数据支持
    5.3 实现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
    5.4 建设大数据平台
    5.5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推进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协调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GSC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行业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战略管理理论
        1.4.2 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的概念
        1.4.3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和过程模型
        1.4.4 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结构
        1.4.5 核心竞争力理论
第2章 智能卡行业现状及公司概况
    2.1 国外智能卡产业现状
    2.2 国内智能卡产业现状
        2.2.1 国内智能卡的应用领域
        2.2.2 国内智能卡的发展趋势:
    2.3 GSC公司概况
        2.3.1 总体经营情况
        2.3.2 主要的发展历程
        2.3.3 公司组织架构、愿景及使命
第3章 GSC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企业外部行业环境分析
        3.2.1 企业的发展现状
        3.2.2 潜在参加竞争者的威胁
        3.2.3 替代品生产者的威胁
        3.2.4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2.5 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3.2.6 企业之间的竞争
    3.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3.1 行业内竞争对手产能比较
        3.3.2 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比较
        3.3.3 行业内竞争对手的综合实力评估
第4章 GSC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有形资源状况
    4.2 无形资源状况
    4.3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4.4 公司的竞争力状况
    4.5 企业的价值链
    4.6 产品定位
    4.7 GSC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5章 GSC公司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5.1 SWOT分析法
    5.2 企业的战略选择
        5.2.1 GSC公司EFE评价矩阵
        5.2.2 GSC公司IFE评价矩阵
        5.2.3 GSC公司层面战略选择与SWOT分析关系图
        5.2.4 GSC公司运营层面战略
        5.2.4.1 差异化战略
        5.2.4.2 创新战略
第6章 GSC公司战略实施和控制
    6.1 企业战略目标
        6.1.1 近期目标(1—3年)
        6.1.2 中长期目标(3—10年)
    6.2 培育与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增强核心竞争力
    6.3 财务成本的控制
    6.4 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创新型组织
        6.4.1 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6.4.2 创新型组织实施策略
    6.5 运营管理实施策略
        6.5.1 做好精益成本管理:
        6.5.2 做好生产现场5S管理
        6.5.3 建立精益成本控制的保障机制
        6.5.4 加大技术投入
    6.6 市场营销策略
        6.6.1 组织架构的调整
        6.6.2 市场营销策略的设计
    6.7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策略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我国税务信息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 信息化是世界发展趋势
        2 我国正在推进信息化建设
        3 税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文献回顾
        2 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四)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 研究方法
        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二 税务信息化的概念及意义
    (一) 信息和信息化的含义
        1 信息的内涵
        2 信息化的含义
    (二) 税务信息化的含义
    (三) 税务信息化的内容及特征
        1 税务信息化的内容
        2 税务信息化的特征
    (四) 税务信息化在日常税收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 提高税收管理的工作效率
        2 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制度
        3 坚持依法治税,强化征管水平
        4 降低纳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5 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进程
三 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历程回顾及问题
    (一) 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历程回顾及与之相对应的诺兰模型阶段
        1 起步阶段(1983 年—1989 年)——初装、蔓延阶段
        2 初步应用阶段(1990 年—1999 年)——控制阶段
        3 整合发展阶段(2000 年—2007 年)——集成阶段
        4 集中深化阶段(2008 年至今)——数据管理、成熟阶段
    (二) 我国税务信息化的现状及“金税”工程
    (三) 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1 税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明显
        2 税务信息化建设力量不足且分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3 税务信息化网络安全机制不完善
        4 税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组织规划和整体部署
四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情况及启示
    (一)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1 美国
        2 日本
        3 澳大利亚
        4 西班牙
        5 其他国家情况
    (二) 对加强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1 高度重视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2 明确目标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3 优化税务管理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4 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5 强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6 健全人才机制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五 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 规范标准,加强系统整合,实现信息共享
        1 规范税务信息化标准
        2 提高涉税信息集中度
        3 提高金税三期工程建设速度
        4 加快部门间业务系统的整合
    (二) 强化数据分析,提高管理水平
        1 重视对涉税信息的分析与应用
        2 分工做好信息增值应用工作
        3 重点做好综合数据应用平台的规划和建设
    (三) 加快税务信息网络及系统安全的建设
        1 完善信息安全制度体系
        2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安全管理
    (四)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重点培养专业人才
        1 培养专业的信息化人才
        2 完善激励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广州市九龙镇电子政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电子政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子政务
        1.2.2 乡镇电子政务特点
        1.2.3 电子政务的作用
        1.2.4 电子政务服务对象
        1.2.5 电子政务的分类
        1.2.6 乡镇电子政务建设的存在问题
        1.2.7 乡镇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核心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核心概念
        2.1.1 政府门户网站
        2.1.2 信息孤岛
        2.1.3 数字鸿沟
    2.2 基础理论
        2.2.1 电子政务阶段划分理论
        2.2.2 政府客户管理理论
        2.2.3 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2.2.4 电子民主理论
第3章 九龙镇电子政务环境发展趋势与需求
    3.1 九龙镇简介
    3.2 九龙镇电子政务环境发展趋势
        3.2.1 服务对象网民化
        3.2.2 上网用户终端移动化
        3.2.3 服务对象多样化
        3.2.4 数据系统海量化
        3.2.5 服务体系协同化
        3.2.6 社区服务智慧化和社会管理民主化
    3.3 九龙镇电子政务的需求
        3.3.1 G2G和G2E的电子政务需求
        3.3.2 G2C的电子政务需求
        3.3.3 G2B的电子政务需求
第4章 九龙镇电子政务问题与产生原因
    4.1 九龙镇电子政务的现状
        4.1.1 发展概况
        4.1.2 政府应用电子政务的状况
        4.1.3 政府提供网上服务的状况
        4.1.4 公众使用电子政务的状况
    4.2 九龙镇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2.1 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程度较低
        4.2.2 政府部门业务数据难以整合
        4.2.3 政府网上服务供给与公众期望相距甚远
        4.2.4 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使用率低
    4.3 九龙镇电子政务问题产生的原因
        4.3.1 管理机构纵横交错
        4.3.2 缺乏整体总体规划和市场化
        4.3.3 行政管理者对电子政务认识不足
        4.3.4 行政管理者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4.3.5 公众对电子政务关注度和参与度较低
第5章 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
    5.1 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5.1.1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5.1.2 国内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5.2 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经验
        5.2.1 制定发展战略
        5.2.2 以公民为中心
        5.2.3 信息公开共享与安全
        5.2.4 优化政府工作流程
        5.2.5 重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
        5.2.6 消除数字鸿沟
        5.2.7 进行市场化运作
第6章 九龙镇电子政务发展对策
    6.1 制度层面发展对策
        6.1.1 制定发展规划
        6.1.2 树立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
        6.1.3 调整行政部门结构优化业务流程
        6.1.4 借力构建安全的资源共享体系
    6.2 技术层面的发展对策
        6.2.1 提高行政管理者电子政务素质
        6.2.2 建立内部效率效能电子政务模式
        6.2.3 建立功能合理的政府服务网站
    6.3 公众层面的发展对策
        6.3.1 提高公众对电子政务的参与度
        6.3.2 发展电子化智慧社区
        6.3.3 探索发展电子民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2010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和实践意义
        1. 选题来源
        2. 本文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 新词语理论研究综述
        1. 语言理论研究基础
        2. 社会历史原因
第二章 新词语研究现状
    第一节 汉语新词语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韩语新词语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1. 本文的研究范围
        2.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近 15 年汉、韩语新词语调查情况研究
    第一节 近 15 年汉语新词语调查情况研究
        1. 2001 年汉语新词语调查
        2. 2005 年汉语新词语调查
        3. 2009 年汉语新词语调查
        4. 2010 年汉语新词语调查
    第二节 近 15 年韩语新词语调查情况研究
        1. 2001 年韩语新词语调查
        2. 2005 年韩语新词语调查
        3. 2009 年韩语新词语调查
        4. 2010 年韩语新词语调查
第四章 汉、韩语新词语的词汇学特点
    第一节 汉、韩语新词语的词类特点
    第二节 汉、韩语新词语造词法特点
        1. 汉、韩语新词语的造词法分类
        (1) 韩语新词语的构词法分析
        (2) 汉、韩语新词语结构类型对比
        2. 合成法生成新词语
        (1) 原形词根合成方式
        汉语和韩语共有的合成结构
        韩语独有的合成结构
        汉语独有的合成结构
        (2) 变形词根合成方式
        缩略方式
        混合方式
        3. 派生法生成新词语
        (1) 接头词派生法生成新词语
        (2) 接尾词派生法生成新词语
    第三节 汉、韩语新词语的词义形态
        1. 词义的扩大
        2. 词义的缩小
        3. 词义的转移
        4. 词义色彩的变化
    第四节 汉、韩语新词语产生的渠道及主要生成途径的比较分析
        1. 汉、韩语新词语产生的渠道
        (1) 创造新词
        (2) 旧词被赋予新义
        (3) 外来词的介入
        (4) 方言的引入
        (5) 修辞法
        2. 汉、韩语新词语主要生成途径的比较分析
        (1) 借用
        外来词的借用
        在同一语言系统内的借用
        (2) 修辞造语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婉曲
        (3) 类推
第五章 近 15 年汉、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变化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第一节 近15年汉、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变化分析
        1. 2001年汉、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变化分析
        2. 2005 年汉、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变化分析
        3. 2009 年汉、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变化分析
        4. 2010 年汉、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变化分析
    第二节 近 15 年汉、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比较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1. 政治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2. 社会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3. 军事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4. 通信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5. 经济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6. 科技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7. 医学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8. 娱乐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9. 生活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10. 文化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11. 地理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12. 其他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新词语词义类别比率与关注度的相对关系分析
第六章 中国和韩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第一节 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1. 80 年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2. 90 年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3. 2000 年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4. 2010 年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第二节 韩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1. 80 年代韩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2. 90 年代韩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3. 2000 年代韩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4. 2010 年代韩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第三节 近 15 年中韩人民意识的变化和外来词新词语的产生
        1. 中韩人民意识的变化和外来词新词语的使用现状
        2. 通过新词语“酷”来看中韩两国人民的意识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四、金卡工程 打造信息时代通行证(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务服务变革视角下的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研究[D]. 卢杭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浙江省Q县电子政务的现状研究[D]. 张耕铭.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4)
  • [3]基层政府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共享研究[D]. 马清骁. 浙江工业大学, 2018(07)
  • [4]舆论传播新生态下的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变迁与发展研究 ——基于广东地区网络实践创新的考察[D]. 李润芳. 暨南大学, 2017(02)
  • [5]我国公安微博矩阵式发展研究[D]. 马騻. 天津大学, 2017(09)
  • [6]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城市一卡通发展路径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D]. 代珊珊.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4)
  • [7]GSC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于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4)
  • [8]我国税务信息化问题研究[D]. 娄彦冰. 郑州大学, 2014(02)
  • [9]广州市九龙镇电子政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潘倩.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0)
  • [10]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2010年)[D]. 俞永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12)

标签:;  ;  ;  ;  ;  

打造信息时代护照的金卡项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