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例老年人心室晚电位观察分析

105例老年人心室晚电位观察分析

冯红(辽宁省朝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电图室122000)

国外关于心室晚电位的临床研究大约开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室速与无室速患者晚电位的发生率,晚电位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晚电位与心肌梗塞的关系及晚电位对预后的意义等。迄今为止,国内关于晚电位的临床观察分析还很少有报道,现将我们最近对105例60岁以上老年人检查晚电位的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检查对象共105例,分3组:(1)心肌梗塞组:均为陈旧性心肌梗塞,共37例,均为男性,年龄60~87(平均69.7±6.1)岁。(2)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共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61~90岁(平均67.1±6.8)岁。无MI病史。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为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所证实。(3)对照组:共50例,男42例,女8例,平均67.0±6.8岁,最大88岁。经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病史记载无MI病史。

1.2方法心室晚电位测定所用仪器为美国MAC—15多功能仪,采用信号叠加及双向滤波技术,有特别软件由微电脑自动计算程序测定并显示下列参数:(1)标准QRS时间(ms);(2)总的QRS时间(ms);(3)QRS终末部振幅低于40μV的时限(ms);(4)QRS最后40ms的振幅(μV);(5)基础噪音的振幅(μV);(6)所叠加的心动周期数。

测定使用x、y、z导联,每个导联叠加大约250个以上的搏动,用25Hz滤过,噪音控制在1.2μV以下范围内。测量以下指标:

(1)QRS波最后40ms的振幅,正常>25μV;(2)滤过的QRS波间期,正常<120ms;(3)滤过QRS波终末部振幅低于40μV的间期,正常<40μV。当2个或2个以上指标不正常时定为实验阳性。

2结果

心肌梗塞组37例,心室晚电位阳性者为5例,阳性率13.5%。37例中合并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8例,膜电位阳性4例,阳性率50%;而不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29例,阳性1例,阳性率3.4%,两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

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18例,晚电位阳性5例,阳性率27.8%;对照组50例,阳性3例,阳性率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心肌梗塞伴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1)。但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临床和实验研究已证实了折返在室性节律异常中的作用。单向阻滞与缓慢传导是折返发生的必要条件。在实验性心肌梗塞中舒张期碎袭电活动与传导减慢有关,由于这些电活动大多发生于ST段内,故称为“晚电位”。它们是具有高频低振幅的多形性尖波,是产生折返的场所。

标签:;  ;  ;  

105例老年人心室晚电位观察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