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梅梁湾梅鲚的食性研究:胃含物和稳定同位素分析

太湖梅梁湾梅鲚的食性研究:胃含物和稳定同位素分析

论文摘要

鱼类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鱼类的摄食除维持自身的生长发育外,同时还能够对饵料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动产生影响。对鱼类食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和管理渔业资源,同时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湖泊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及其变动的了解。2009年5、6、7、8、12月,每月从梅梁湾渔民渔获物中采集梅鲚样本若干,样本尽量涵盖各种体长大小个体,共获得鱼类样本106尾(全长114-282mm)。本文利用胃含物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梅梁湾梅鲚的食物组成、摄食选择性、食性转变以及营养级位置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太湖梅梁湾梅鲚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包括哲水蚤(Calanoid)、剑水蚤(Cyclopoid)、无节幼体(Nauplii)、象鼻溞(Bosmina spp)、裸腹溞(Moina spp.)、网纹溞(Ceriodaphnia spp.)、秀体溞(Diaphanosoma spp.)、溞(Daphnia spp.)、小鱼Ssmall fish)、虾类(Shrimp)和水生昆虫(Aquatic insect)等,其中象鼻溞的数量百分比最高、哲水蚤的出现频率最高、小鱼的重量百分比最高。稳定同位素分析显示:梅鲚的615N值比浮游动物高出约4‰,613C值与浮游动物非常接近,这也在一定程度表明梅鲚很可能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在对浮游动物的摄食选择性上,梅鲚对哲水蚤和溞具有较明显的偏好(主动选择),各个月份的选择性指数均为正值,而对剑水蚤、无节幼体、象鼻溞、裸腹溞、网纹溞等表现出明显的回避,各个月份的选择性指数均为负值。随着体长的增长,梅鲚的食性会发生一定的转变,但这种转变只在7、8两个月份中的样品中表现出来。在此期间,大个体梅鲚主要以小鱼为食,而小个体梅鲚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这一转变在梅鲚胃含物和肌肉稳定同位素值上均有明显体现。梅鲚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同时又捕食小型鱼类,而这些小型鱼类多数情况下又以浮游动物为食,因此,梅鲚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位置应位于次级消费者与三级消费者之间。我们以浮游动物为基线生物,利用梅鲚肌肉的δ15N值对其营养级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鲚的营养级位置为3.2级,这与前面的叙述基本一致。总的看来,梅鲚以多种动物性饵料生物为食,但浮游动物是其最主要的摄食对象,个体越小的梅鲚对浮游动物的摄食比例越高;同时,梅鲚对个体相对较大的溞和哲水蚤具有明显正选择。近些年来,梅鲚已成为太湖中的绝对优势鱼类,并且产量逐渐上升、小型化发展趋势明显,这必然会给太湖中浮游动物带来巨大的捕食压力,导致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控制力减弱,加速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文献综述
  • 1.1.1 鱼类食性及其研究意义
  • 1.1.2 鱼类食性研究方法
  • 1.1.3 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摄食选择性
  • 1.1.4 鱼类在生物调控中的应用
  • 1.2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地点概况
  • 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3.1 胃含物样品
  • 2.3.2 浮游动物样品
  • 2.3.3 同位素样品
  • 2.4 相关计算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梅梁湾浮游动物
  • 3.2 胃含物分析结果
  • 3.2.1 梅鲚食物组成
  • 3.2.2 不同体长梅鲚间的食物组成差异
  • 3.2.3 梅鲚对浮游动物的选择性
  • 3.3 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
  • 3.3.1 梅鲚碳、氮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 13C、δ15N值与其个体全长的关系'>3.3.2 梅鲚δ13C、δ15N值与其个体全长的关系
  • 3.3.3 梅鲚、浮游动物、悬浮有机质稳定同位素值间的关系
  • 4 讨论
  • 4.1 梅鲚食性
  • 4.2 梅鲚摄食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 4.3 胃含物分析与稳定同位素分析的比较
  • 5 论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太湖梅梁湾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2(12)
    • [2].太湖梅梁湾2008年有机污染物检测及环境影响度[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12)
    • [3].多元统计方法用于太湖梅梁湾水质特征识别[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3(03)
    • [4].夏季太湖梅梁湾水体中细菌的群落结构[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5(01)
    • [5].太湖梅梁湾岸边带底泥中重金属的形态与分布[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03)
    • [6].太湖梅梁湾水体重金属浓度的时空变化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 2010(05)
    • [7].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铁氧化氨作用及其脱氮贡献[J]. 生态环境学报 2018(08)
    • [8].太湖梅梁湾水体合成麝香的分布特征[J]. 环境化学 2014(04)
    • [9].太湖梅梁湾富营养化主要驱动因子的多时间尺度分析[J]. 湖泊科学 2012(06)
    • [10].太湖梅梁湾水污染及蓝藻分析计算[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11].波浪作用下太湖梅梁湾口近底部湍流特征[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6(01)
    • [12].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磷吸附/解吸平衡特征的季节性变化[J]. 环境科学学报 2008(01)
    • [13].太湖梅梁湾沉积物和水生生物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14].太湖梅梁湾生物控藻围栏内鲢、鳙比肠长和比肝重的动态变化[J]. 水生态学杂志 2012(03)
    • [15].太湖梅梁湾湖口表层沉积物中氮磷、重金属的风险评价[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16].太湖梅梁湾磷化氢气体浓度和通量日变化[J]. 环境化学 2010(03)
    • [17].太湖梅梁湾水体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1(Z1)
    • [18].太湖梅梁湾水土界面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J]. 湖泊科学 2009(06)
    • [19].太湖梅梁湾湖区悬浮物动态沉降特征的野外观测[J]. 湖泊科学 2017(01)
    • [20].2008年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变化[J]. 湖泊科学 2010(04)
    • [21].湖泊水质模型SALMO在太湖梅梁湾的应用[J]. 环境科学学报 2012(12)
    • [22].用FISH技术检测太湖梅梁湾水体中细菌优势种群在冬夏两季的变化[J]. 湖泊科学 2010(01)
    • [23].太湖梅梁湾水体中胶体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促进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05)
    • [24].藻类水华对太湖梅梁湾不同粒径有机组分结构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3)
    • [25].太湖梅梁湾大型生态控藻围栏内鲢鳙的生长特征[J]. 水生态学杂志 2011(05)
    • [26].水华期间太湖梅梁湾微囊藻原位生长速率的测定[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06)
    • [27].太湖梅梁湾有机污染物对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的遗传毒性效应[J]. 环境科学 2009(11)
    • [28].太湖梅梁湾藻蓝蛋白转录间隔区基因和伪空胞基因表达及其影响因子[J]. 湖泊科学 2015(05)
    • [29].太湖梅梁湾理化指标分层的空间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 2013(07)
    • [30].苦草与菖蒲对太湖梅梁湾沉积物磷释放抑制的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09)

    标签:;  ;  ;  ;  ;  

    太湖梅梁湾梅鲚的食性研究:胃含物和稳定同位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