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市民选中小学校长

洪湖市民选中小学校长

一、洪湖市民主选举中小学校长(论文文献综述)

蔡芳宏[1](2012)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财政的预算管理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农村财政的预算管理制度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乃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三农”问题在中国具有极端重要性。为此,党中央与国务院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即定战略。虽然农村财政支出不断增加,但是城乡贫富差距并没有明显改善,而且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层次还很低,以至“三农”问题依然严重。而农村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是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中,为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政府实施了许多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但是改革成效却非常有限,因此,研究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改革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国外文献中很难发现农村财政的概念,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国外文献主要是农业经济的财政问题研究与预算管理研究。而国内有关文献综述主要集中在农村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与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等方面。目前相关研究呈现一定程度的西方理论与中国实践脱节的现象,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趋势的影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先讨论农村财政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再分析农村财政预算管理实践,最后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改进农村财政预算管理的政策建议。据此,有关内容分为六章(第二、三、四、五、六、七章)。第八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本研究主要内容分章介绍如下:第二章主要是创新财政“三农”理论,以指导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实践。当前指导农村财政预算管理的财政理论是财政支援农业生产理论,简称财政支农理论。建立财政支农理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财政支农理论提出“农民自我积累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的财政原则。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中,财政支农理论不能解释当前的农村财政实践,因此,本文提出财政“三农”理论,以指导农村财政预算管理实践。财政“三农”理论认为,农村财政的概念具有历史阶段性的特点,当城乡一体化完成之时,也就是农村财政概念消亡之时,这个判断可在发达国家文献中没有农村财政的概念中得到印证。但是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如果不重视农村公共服务问题,不进行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改革,这些问题不会随城市化发展自然消亡,必然会阻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依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可以分为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生活服务以及农村社区管理服务。据此,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可分为促进农业现代产业化的预算管理改革,提高农民的可行能力的预算管理改革,以及实现农村“善治”的预算管理改革。第三章主要论述农村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必须与城乡一体化的趋势相吻合的问题。因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改革选择。首先,工作和居住在城市中的农业户籍者大多处于“半城市化”状态,面临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覆盖不足等困境,这影响到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用于农民生活的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没有顺应农民外迁到城市的大趋势。其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思想不是提供城乡一致的公共服务,而是要缩小地区与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因此,用于农民生活的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改革要促进社会公平。最后,政府的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试点表明,服务农民生活的预算管理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第四章主要分析当前农村财政预算管理现状及其改革。首先,从乡镇财政预算报告的视角来看,当前农村财政预算管理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农村财政预算管理主要取决于上级政府。这表现在乡镇财政预算的70%为专项资金支出,30%才是乡镇政府可支配支出;二是农村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缺乏村民参与。上级政府、乡镇领导及乡村干部的需求,在“保稳定、保重点与保工资”的预算管理原则中得到体现。其次,从乡镇财政调查视角来看,当前用于农业生产的农村财政预算管理关注投入与过程,不管实施结果与社会效果,影响了财政资金的公平性,政府惠农政策好意被低效的预算管理所破坏了。由于预算管理中的统一决策与地方多元需求的矛盾,一方面专项资金被分配不公平与低效率,另一方面,乡镇政府需要通过融资的方法来提供公共服务。最后,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来看,“乡财县管”是弱化乡镇政府预算地位的改革,这项改革没有引入公民参与机制,虽然规范了预算管理,却没有实现乡镇财政预算硬约束。政府单方面进行预算管理决策,这使得政府的好心不一定能得到乡镇村民好报的关键原因。“校财局管”的预算管理改革是用于农民生活方面的公共服务。这项改革只重视预算管理的效率而不重视人,农村教学点调整虽然节约了教育部门教育成本,但是大大增加了农民教育成本,还造成了许多校舍资源的浪费。“以钱养事”的预算管理改革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在没有成熟的市场环境下,这种预算管理改革导致的农业生产服务市场化改革必然会损害公共利益。第五章主要分析农村财政预算决策的机理。通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分析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路径,发现上级政府、乡镇领导、乡村干部以及乡镇村民在农村财政预算决策中的效用目标分别是保稳定、保重点、保工资与保民生。他们的主要策略分别是财政转移支付、奖惩下属、土地调整权与上访维权。就此建立乡镇政府预算制度演进博弈模型。运用该模型从历史演变的视角,分析乡镇政府制度变革的路径,发现中国基层政府财政自主权不同于国外地方政府的财政自治权。财政自主权属于对上级政府负责的权力,而财政自治权属于对社会公民负责的权力。财政自主权的核心是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事务中权力大小的划分,而财政自治权的核心是地方政府互不隶属,划分各自的公共事务职责范围。这种财政自主权导致农村财政预算管理统一决策与多元需求的矛盾,这是农村财政预算管理低效率的根源。第六章主要分析印度与美国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的特点。印度三农公共服务预算管理对中国改革带来一些启示。美国预算管理主要经验是预算内容公开、预算决策顺应形势变化、预算管理落实政府意图、全面防范财政风险,这种作法对我国的基层政府预算管理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对中国预算管理的启示是,一是建立民意机构对行政机关的硬约束是改善预算管理的基础,二是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报告制度是提高预算管理质量的关键。三是设计内容覆盖全面的预算报告体系是加强预算监督管理的切入点,四是设置地方公债规模控制指标是实施谨慎预算管理的重要手段。第七章提出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核心是引入社会参与预算决策与执行。共分四点论述,第一,乡镇政府应该具有一级预算主体地位,因为乡镇政府是提供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比较合适的主体。只有这样,农民才能通过民间组织参与公共预算决策,民间组织才能代理执行部分农村公共服务预算支出。第二,农业生产服务预算管理改革的方向是生产服务供给的社会化,实施结果导向的预算管理制度。根据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公共治理理论,农民应该有序地参与生产性公共服务供给的决策。即要成立业缘团体,即农业协会。基层政府在农业生产服务供给上与农协会的关系是合作治理的关系,而不是传统的统治与管理的关系。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由政府提供资助,农协会下属农业生产服务机构供给,就能使有关农业生产的财政预算管理实现高效与公平。第三,当前农民生活服务的预算管理改革重点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农民生活的公共服务应与城市公共服务统筹起来发展,使农民真正享有国民待遇。农村义务教育预算管理改革需要强调社会公平目标。财政预算管理上还需要对农村中小学与农村学生实施倾斜式的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预算改革重点是提高对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农村养老保险预算管理改革重点在于提高保障水平与统筹层次。农村低保预算管理改革重心是提高贫困线水平及保障水平。第四,农村社区管理的预算管理改革重点是促进农村民主自治。社区管理中农村财政的预算管理机制核心是加强农协会组织的建设。基于公民社会的理念,成立农民自我服务的农协会。农协会致力于农业生产服务,同时农协会是农民参与公共事务中经济类事务的平台。农协会与村委会的行政平台结合,反映地方多元需求,代理政府提供有关农业的公共服务。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一是本文在研究视角上基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趋势来研究农村财政预算管理问题。当前有关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农村财政预算体制的视角的研究,这是一种传统的就事论事的局部性分析。二是认识到地方政府只有对上负责的财政自主权,没有对下负责的财政自治权,这表现为地方政府在农村财政预算管理中,以执行上级政府的政策为主,这导致农村财政预算管理的集中决策与地方多元需求的矛盾,这是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效率低的重要根源。三是提出根据“三农”各自时代特点,实施预算管理改革。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生产服务的预算管理改革是社会化,即农协会代理预算,实现农民自我服务;农民生活服务的预算管理改革是城乡一体化,使农民享有国民待遇;农村管理服务的预算管理改革是民主化,即财政支持民间组织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实现“乡财民管”。

王习明[2](2006)在《乡村治理中的老人福利》文中认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比城镇更高,农村老人福利的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老人福利的保障一直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但家庭养老并不局限于家庭内部,而是由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和相应的社会结构作支撑的:国家治理农村理念的变化、农村经济政治体制的改变、家庭成员间的法律关系的调整、社会结构的演变都会影响家庭养老的效力,从而影响老人福利。 本文以治理和善治为分析框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时期、集体化时期、后集体时期的乡村治理与老人福利变迁的历史考察和后集体时期不同区域类型的乡村治理与老人福利的差异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时期老人福利状况不同,并不是家庭养老模式发生了变化,而是家庭养老的制度基础发生了变化,其关键因素是支持农村社区组织控制社区经济和约束社区成员的国家意识形态、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法律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变化;(2)中国发展是不均衡的,后集体时期,我国治理农村的制度框架基本相同,都是乡政村治、分户经营,但不同的地区的老人福利也有很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不同区域类型的村庄有不同的社会结构,其老人的社会地位和不孝行为所受村庄公共舆论约束力不同;不同区域的乡村组织状况不同,其乡村干部保障老人福利的意愿和力度不同;(3)在现有的乡村治理模式中,选举老人特别是在村庄定居的退休干部担任村组干部,发展自治性的老年协会和开展经常性的、群体性的老年文体娱乐活动,可以提高老人福利、改善乡村治理。

史振厚[3](2005)在《农村非政府组织(RNGO)社会职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型,非政府组织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与政府和市场一起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三维。本论文主要从职能角度来研究农村非政府组织(RNGO),按照“RNGO的基本理论—RNGO的兴起与发展—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RNGO的博弈—RNGO的建设”这个总体研究思路进行。按照实证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历史和比较分析相结合以及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种方法,对农村非政府组织进行研究。文章的主要创新之处首先在于把“三农”问题与非政府组织结合起来,提出了研究“三农”问题的新视角;其次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研究农村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关系;另外提出了RNGO进行自身组织建设的途径。全文共分为九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文献评述、研究方法和思路、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小康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是不同部门,即政府、市场和非政府组织之间和谐共处,共同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然而,我国RNGO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层次比较低,人们的认识还不够清楚,甚至有些误解。理论上系统研究RNGO职能问题的成果还不多见,因此,深入研究就具有重大意义。第二章从理论上对农村非政府组织(RNGO)进行分析。从经典组织理论入手,到非政府组织理论的剖析,进而对RNGO进行理论界定。指出RNGO主要由农民自发成立,参与主体是农民,旨在于更好地实现农民利益。RNGO的存在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本章从不同角度对RNGO进行了分类,主要是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第三章讲述RNGO的兴起和发展。国际上考察了对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三个标本: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农村非政府组织,指出了其对中国RNGO的借鉴价值之所在。论述了中国近代RNGO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情况,考察了民国时期梁漱溟和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实验。重点分析了RNGO发展的必要性,从提高农民市场竞争力、表达农民自身利益、实现农民平等国民待遇等角度进行。最后阐述了中国RNGO发展的基本概况。第四章论述RNGO的政治职能。考察了中国近代农会的发展历程,论述了重建新式农会的必要性,认为新式农会是农村社会新的整合组织。RNGO的政治职能突出表现在能够促进农村的民主化进程和农民维权上,这也包括城市农民工。村民委员会是一种特殊的非政府组织,可看作是半政府、半民间组织,它们在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起到很大作用。第五章研究RNGO的经济职能。RNGO的经济职能体现在科技推广、专业生产、农村市场和扶贫开发等诸方面。本部分结合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民

何昌胜[4](2004)在《实施教师全员聘用制之我见》文中提出实施教师全员聘用制,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举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财政体制的客观要求,是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积极稳妥地实施教师全员聘用制?笔者认为,关键是理清主要问题,赋予校长更多的权利。

童珊[5](2004)在《论民主教育》文中研究说明民主教育是建设先进文化的保障,也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民主教育首先表现在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公民教育是民主教育的重要部分;民主治校是民主教育的基本保证。

张真弼,吴才,刘中云,周诚[6](2001)在《一湖春水漾清波——洪湖市教育系统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洪湖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小仅是风景如画的鱼米之乡,还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在这块洒满革命烈土鲜血的土地上,流传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在那风雨如磐的岁月,贺龙元

韩玉琦[7](2001)在《教师应享有对校长的选举权》文中研究指明 公立中小学的教师为什么就不能享有对校长的选举权呢? 当然,上级主管部门在任命校长之前,往往也在学校中搞一下民意测验或民主推荐,但那与教工民主选举校长从根本上说是两回事。因为那种搞法结果不公开,对校长的任免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当家的往往还是上级主管领导。因为教师对校长的任免没有实质性权力,所以有些校长在内心里根本不把教师当回事,有的甚至公开对提意见

张真弼[8](2001)在《洪湖市民主选举中小学校长》文中研究指明本报讯(记者 张真弼)能者上,庸者下,谁来当校长,群众最有发言权。这在湖北省洪湖市已成为现实。该市一中145名教职工民主选举校长,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周伟华以123票当选。周伟华不负众望,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在洪湖市,

顾绍珊,刘中云,周诚[9](2000)在《洪湖117所中小学“海选”校长》文中研究说明本报讯:通讯员顾绍珊、刘中云、周诚报道:昨日,洪湖市第一中学会议室。“周维发,125票……”洪湖市副市长吴锦华话音刚落,会场上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

《中国乡镇行政管理研究》课题组[10](1998)在《中国乡镇行政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总论乡镇政权是国家最基层的权力机关,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落脚点。加强乡镇政权行政管理研究,是充分发挥乡镇政权及村社组织职能,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一、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管理体制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二、洪湖市民主选举中小学校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洪湖市民主选举中小学校长(论文提纲范文)

(1)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财政的预算管理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2 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理论基础
    2.1 农村财政支出理论
    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 治理理论
3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背景
    3.1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与农村财政预算管理的关系
    3.2 城市化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3.3 财政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表现及其影响
    3.4 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实践
4 农村财政的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4.1 基层农村财政预算报告内容分析
    4.2 乡镇财政预算管理问卷调查分析
    4.3 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考察
5 农村财政预算决策机制问题分析
    5.1 农村基层财政预算决策主体分析
    5.2 乡镇政府预算制度演进分析
6 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国际借鉴
    6.1 印度农村财政预算管理的特点
    6.2 印度农村财政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启示
    6.3 美国基层预算管理特点
    6.4 美国基层财政预算管理的启示与借鉴
7 农村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政策选择
    7.1 乡镇政府预算主体地位改革
    7.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预算管理改革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乡村治理中的老人福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由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样本和资料
    五、分析思路和叙述框架
第一章: 历史考察:制度变迁中的老人福利
    第一节: 传统时期的老人福利
        一、国家对孝文化的提倡和对孝道的维系
        二、国家对家族长老统治的保护和支持
        三、家族在保障老人福利方面的作用与局限
    第二节 集体化时期的老人福利
        一、社队组织在保障老人福利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二、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制的建立与农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五保优抚和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 后集体时代的老人福利
        一、集体时期建立的社区保障制度逐渐失效
        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三、国家有关农村老人福利的新政策不能满足农村老人的需要
第二章 区域比较:不同村治模式的老人福利
    第一节: 老人福利在不同区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一、比较农村老人福利的指标体系
        二、个案村的比较
    第二节: 通过老人福利透视村治模式的区域类型
        一、老人福利与乡村治理结构
        二、老人福利与乡村组织
    第三节: 老人福利与乡村治理
        一、乡村治理绩效的评估标准
        二、乡村治理绩效的关键指标比较
        三、老人福利水平和乡村治理绩效的关联
第三章 组织建设:老人协会发展中的老人福利
    第一节: 自发产生的老年组织——以高寨、赵宅为例
        一、老年组织的发展历程比较
        二、老年组织对老人福利影响
        三、老年协会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四、老年协会的运作机制和社会环境
    第二节: 新乡村建设实验中的老年协会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以荆门、洪湖、兰考实验为例
        一、洪湖、荆门、兰考老年协会实验的基本情况
        二、农村老年协会实验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基本结论和相关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一、我国农村老年协会发展概况
    二、高寨上小老年组织的发展历程
    三、赵宅老年组织的发展历程
    四、大李西村老年协会实验简介
    五、洪湖、荆门老年协会实验简介
后记

(3)农村非政府组织(RNGO)社会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2.1 国外非政府组织研究概况
        1.2.2 国内非政府组织研究概况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非政府组织的理论概览
    2.1 经典组织理论概要和农村非政府组织的界定
        2.1.1 当代经典组织理论
    2.2 非政府组织的理论界定
        2.2.1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2.2.2 非政府组织的功能
    2.3 农村非政府组织(RNGO)的基本理论
        2.3.1 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内涵
        2.3.2 农村非政府组织的独特性质
        2.3.3 农村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
        2.3.4 农村非政府组织的类型
第三章 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和发展
    3.1 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国际视野
        3.1.1 美国
        3.1.2 日本
        3.1.3 韩国
    3.2 农村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3.2.1 近代民间组织的变迁
        3.2.2 民国时期的农村非政府组织概况
    3.3 中国农村非政府组织兴起与发展的必然性
        3.3.1 提高农民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
        3.3.2 代表农民自身利益的需要
        3.3.3 实现农民平等国民待遇的需要
    3.4 中国当代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四章 农村非政府组织的政治职能
    4.1 中国农会发展的近代历程
        4.1.1 二十世纪中国农会的发展历程
        4.1.2 重建新式农会的意义
    4.2 农村非政府组织促进农村政治民主化
    4.3 农村非政府组织与农民维权
    4.4 农村非政府组织和城市农民工
    4.5 村民委员会与农村社会民主化进程
        4.5.1 村民自治的现状
        4.5.2 宗族势力对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制约
第五章 农村非政府组织的经济职能
    5.1 农村非政府组织与农业科技推广
        5.1.1 农业科技推广的类型
        5.1.2 农民组织参加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5.2 农村非政府组织与农村市场
        5.2.1 农村消费市场
        5.2.2 农村生产和流通市场
    5.3 农村非政府组织与农村扶贫开发
        5.3.1 我国农村的贫困现状
        5.3.2 农村非政府组织的扶贫作为
        5.3.3 农村非政府组织在扶贫中的优势
        5.3.4 农村非政府组织扶贫的局限性
第六章 农村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职能
    6.1 RNGO 与农村文化教育
        6.1.1 RNGO 与农村教育
        6.1.2 RNGO 与农村文化
    6.2 RNGO 与农民健康
        6.2.1 RNGO 与农民医疗
        6.2.2 RNGO 与农民健身
    6.3 RNGO 与农村计划生育
    6.4 农村非政府组织与农村环境保护
        6.4.1 我国农村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6.4.2 RNGO 的环保行动
    6.5 农村宗教与社会发展
        6.5.1 宗教在农村存在的条件
        6.5.2 农民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
        6.5.3 农村宗教的社会功能
    6.6 农村宗族组织与社会发展
        6.6.1 农村宗族组织的概况
        6.6.2 农村宗族势力兴起的原因
        6.6.3 农村宗族组织的功能
第七章 博弈论与农村非政府组织(RNGO)
    7.1 博弈论理论简介
    7.2 RNGO 与政府的博弈
        7.2.1 RNGO 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
        7.2.2 RNGO 与基层政权的冲突
        7.2.3 几点建议
    7.3 RNGO 与市场的博弈
    7.4 RNGO 之间的博弈
    7.5 RNGO 的国际博弈
第八章 农村非政府组织(RNGO)的建设问题
    8.1 RNGO 的社会责任
    8.2 农村非政府组织(RNGO)的诚信建设
        8.2.1 RNGO 的社会公信力
        8.2.2 RNGO 与社会监督
    8.3 RNGO 发展的法律环境
    8.4 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其它障碍
    8.5 农村非政府组织的能力建设
第九章 个案考察---湖北洪湖渔场老年协会实验的进程
    9.1 洪湖渔场老年协会的概况
    9.2 洪湖渔场老年协会的意义和启迪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实施教师全员聘用制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问题
对策建议

(5)论民主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主教育是建设先进文化的保障,也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
二、民主教育首先表现在教育方式的民主化
三、公民教育是民主教育的重要部分
四、民主治校是民主教育的基本保证

(10)中国乡镇行政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总论
    一、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管理体制的形成
        1.
        2.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体制。
        3.现行乡 (镇) 体制
        (二) 我国乡镇行政效能的现状分析
        1.乡镇政府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乡 (镇) 政府行政效能的制约因素
        (三) 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1.大刀阔斧裁减冗员全面推行乡镇机关精兵简政
        2.实行乡镇党委政治领导下的党政分开。依法加强乡镇政府机构的职能
        (1) 从认识上明确乡镇党委对政府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2) 理顺党政关系的两种过渡模式。
        3.改革乡镇“条块分割体制实现乡镇政府的权力归位
    二、继续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动农村两个根本转变
        (一) 我国乡镇行政职能的历史变迁
        1.农村社会结构的巨变
        2、农村所有制结构的变革
        3.农民的分化呈现多元化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长期稳定
        (二) 继续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客观必然
        1.经济体制的转变要求政府职能转变
        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转变政府职能
        3.农村现代化的客观进程要求转变政府职能
        4.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要求转变政府职能
        (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1.政府在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上的职能定位
        2.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四) 乡镇转变职能的基本内容
        1.实行政企分开
        2.经济调控。
        (1) 乡镇财政调控。
        (2) 乡镇金融调控。
        (3)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加强村级管理方式研究——从行政机构到自治组织
        (一) 我国村级管理现状及依据
        1、我国村级管理概况。
        (1) 村级自治形式。
        (2) 行政管理形式。
        (3) 混合管理形式。
        2.现实依据
        (1) 村级自治形式:
        (2) 行政管理形式。
        (3) 混合管理形式。
        (二) 目前村级组织的运行状况和改革设想
        1.目前的村级组织实质上仍是一级非完全性的行政机构
        2.乡村之间因为职责上的矛盾而产生了体制变形
        3.自治职责不明加剧了村级组织管理功能的弱化和农民的分散发展
        4.集体经济的薄弱和自治意识的淡薄制约着农村自治建设
        (三) 把村务公开作为推进村民自治的突破口
        1.村务公开是村民自治的内容。
        2.村民自治是村务公开的前提。
        3.村务公开是村民自治的需要。
        4.村民自治是村务公开的保障。
        (四) 强化村规民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四、加强乡镇行政管理素养, 提高乡镇行政管理水平
        (一) 乡镇行政管理的思想基础建设
        1、加强乡镇公务行为自律机制建设
        (1) 思想道德建设
        (2) 行政道德建设
        (3) 行政道德修养
        (4) 行政科学素养
        (二) 乡镇行政执行的特点与要求
        1.乡镇行政执行的特点:
        2.乡镇行政执行中的问题。
        3.乡镇行政执行的要求
        4.乡镇行政执行与创办示范基地
        (三) 探索乡镇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方法
    五、科学评价乡镇行政效能,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 建立科学的行政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的指标体系
        2.评价标准的误区
        (二) 在评价乡镇行政效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近期与远期的一致性。
        2.注意局部与全局的统一性。
        3.正确看待组织与个人的工作成果与绩效。
        4.注意分析原因与结果。
        5.正确看待潜在绩效和显着绩效。
        6.上级评价与下级评价并重。
        (三) 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持续发展
        1.全面搞好乡镇精神文明建设
        (1) 明确职责, 要把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2) 结合实际, 认真贯彻“重在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3) 以人为本, 发挥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推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 从指导思想上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方略
        (2) 理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
        (3) 围绕可持续发展进行一次农业科技革命
        (4) 按可持续发展思路整体开发、改善、保护整个国土资源
        (5) 加强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10项建设
乡镇行政管理历史沿革和基本特点
    一、乡镇行政管理的历史沿革
        (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乡制
        1、秦汉的“乡亭制”。
        2、魏晋南北朝之乡制。
        3、隋唐的乡里行政组织。
        4、
        5、明代的乡制, 明朝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高度发展的朝代。
        6、清朝之乡制。
        (二)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乡镇行政制度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乡镇建制
        1、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议行合一”的乡苏维埃 (1927—1937)
        2.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的乡镇建制 (1937—1945)
        3.解放战争时期的乡镇建制。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乡镇建制
        1.建国至人民公社化前的乡镇建制。
        2.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体制 (1958—1983) 。
        3.现行乡镇体制 (1983至今)
    二、乡镇行政管理的基本特点
        1.管理对象的直接性。
        2.管理渠道的终端性。
        3.管理内容的聚集性。
        4.管理方式的具体性。
农村社会变迁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一、农村社会变迁与乡镇政府职能的相关性
        (一) 制度变迁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
        (二) 农村社会变迁的主要表现及其关联
        三、政府在农村社会变迁中的作用
    二、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继续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一) 经济体制的转变要求政府职能
        (二)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转变政府职能
        (三) 农村现代化的客观进程要求转变政府职能
        (四) 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要求转变政府职能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一) 政府在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上的职能定位
        1.保护产权。
        2.提供公共产品。
        3.保护资源与环境。
        4.稳定和管理市场。
        5.收入再分配。
        (二)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1.执行职能。
        2.建设职能。
        3.服务职能。
        4.协调职能。
        5.监督职能。
        6.治安职能。
    四、继续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对策研究
        (一)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应理顺四种关系
        1.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加强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
        2.理顺政企关系, 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宏观管理。
        3.依法整合乡村关系, 有效发挥乡镇政府职能。
        4.合理解决县乡关系, 健全和完善乡镇政府职能。
        (二)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应解决两对矛盾
        1.职能扩张与财政制约的矛盾。
        2.职能转变与行政环境的矛盾。
乡镇行政决策执行与控制
    一、乡镇行政运行机制
        (一) 行政运行机制的含义
        (二) 行政运行机制的内容
        1.行政运行的权力调整机制。
        2.行政运行协调机制。
        3.行政运行激励机制。
        4.行政运行适应机制。
        5.行政运行的约束机制。
        (三) 乡镇行政运行机制要素简析
        1.乡镇行政运行主体要素。
        2.乡镇行政运行动力要素。
        3.行政运行控制要素。
        4.行政运行程序要素。
        5.行政运行保障要素。
    二、乡镇行政决策
        (一) 乡镇行政决策的范围
        (二) 乡镇行政决策的特点
        (三) 乡镇公共决策过程
        (四) 乡镇日常决策的主要方法
        (五) 乡镇决策的主要问题
        (六) 乡镇行政决策面临的矛盾
    三、乡镇行政执行
        (一) 乡镇行政执行的特点
        (二) 乡镇行政执行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三) 乡镇行政执行的要求
        (四) 乡镇行政执行与创办示范基地
    四、乡镇行政控制
    五、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运行
        (一) 乡镇与县级条块关系
        (二) 乡镇党政关系
        (三) 乡镇政企关系
        (四) 乡镇行政管理与村级自治的关系
        (五) 解决县乡条块矛盾的设想
        (六) 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依据
        1.一个理论依据。
        2.实践依据。

四、洪湖市民主选举中小学校长(论文参考文献)

  • [1]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财政的预算管理改革研究[D]. 蔡芳宏. 江西财经大学, 2012(05)
  • [2]乡村治理中的老人福利[D]. 王习明. 华中师范大学, 2006(09)
  • [3]农村非政府组织(RNGO)社会职能研究[D]. 史振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3)
  • [4]实施教师全员聘用制之我见[J]. 何昌胜. 湖北教育(政务宣传), 2004(11)
  • [5]论民主教育[J]. 童珊. 教育探索, 2004(09)
  • [6]一湖春水漾清波——洪湖市教育系统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纪实[J]. 张真弼,吴才,刘中云,周诚. 湖北教育(政务宣传), 2001(06)
  • [7]教师应享有对校长的选举权[J]. 韩玉琦. 教师之友, 2001(05)
  • [8]洪湖市民主选举中小学校长[N]. 张真弼. 中国教育报, 2001
  • [9]洪湖117所中小学“海选”校长[N]. 顾绍珊,刘中云,周诚. 湖北日报, 2000
  • [10]中国乡镇行政管理研究[J]. 《中国乡镇行政管理研究》课题组. 地方政府管理, 1998(S2)

标签:;  ;  ;  ;  ;  

洪湖市民选中小学校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