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就业对弱势群体可持续增收的影响研究

非正规就业对弱势群体可持续增收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上海市率先推行政府扶持的非正规就业开始,非正规就业的作用日益凸显,并迅速涵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解决我国现阶段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日益成为弱势群体的重要收入来源。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地位,弱势群体的收入问题将成为长期内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而非正规就业作为尤其适合弱势群体的就业促进模式,将面临着不断发展的长期趋势,也将对弱势群体的增收问题产生长期而重要的影响,非正规就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与弱势群体的可持续增收问题息息相关。通过对我国弱势群体的定性分析和实证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城镇社会性弱势群体仍呈现出较大规模,且普遍面临着来自收入水平、人力资本等多重制约的就业和收入困境。体制因素制约下的劳动溢出与市场分割、市场因素推动下的需求结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就业结构调整,共同决定着弱势群体非正规就业的自发形成与不断发展。而从政策干预的必要性来看,使弱势群体与非正规就业岗位得以有效结合的制度因素也同样重要,如何从政策高度合理地鼓励、推动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将为弱势群体的收入增长提供重要动力来源,也有效促进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基于帕累托改进原理、效率工资原理、学习效应、就业替代效应及成本经济原理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论证表明,非正规就业有助于弱势群体收入水平、收入机会和收入能力的持续提高,具有促进弱势群体收入增长的内在功能和巨大潜力。通过实证检验指标的构建,结合我国历年实证数据的计算、检验和横向、纵向比较可以发现,非正规就业具有比正规就业更高的就业贡献率和就业弹性,从而具有更加显著的就业促进效应,非正规化指数与恩格尔系数的相关性检验则进一步验证了非正规就业具有减缓贫困、促进弱势群体收入增长的实践功能。综合来看,非正规就业将成为促进我国弱势群体就业并带动其收入不断增长的有力驱动。尽管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均已表明非正规就业具有促进弱势群体收入增长的巨大潜力,从国内实践来看,非正规就业仍然存在着制约弱势群体可持续增收的突出障碍: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失业风险模型表明,劳动市场体制分割下的系统风险、弱势群体人力资本制约下的个别风险共同决定了弱势群体非正规就业面临着更高的失业和从业风险,制约着弱势群体的可持续增收;另一方面,实证和规范分析均已表明,制度建设的滞后性使非正规就业的良性发展面临诸多障碍,这不仅加剧了弱势群体非正规就业的风险,而且成为弱势群体可持续增收的制度性障碍,突出表现为非正规就业内部社会保障制度、人力资本投资制度的缺失和制度缺陷,包括政策性歧视在内的社会观念障碍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弱势群体的可持续增收。伴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的经济、社会改革和持续不减的就业压力,非正规就业仍面临着迅速发展的持续动力,非正规就业仍然是促进弱势群体增收的有力驱动。从弱势群体收入增长的角度来看,应继续鼓励和推动非正规就业的发展,为弱势群体创造更多的收入来源和收入机会,通过就业驱动带动其收入逐步增长。从弱势群体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来看,非正规就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应不断进行非正规就业的制度建设和制度优化,合理分配市场调节和政府规制在非正规就业中的相互地位,构建合理、高效的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培育可持续发展的非正规就业人力资本投资体系,通过非正规就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和带动弱势群体的可持续增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0.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0.2.1 研究方法
  • 0.2.2 技术路线图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1 国外非正规就业研究现状
  • 0.3.2 国内非正规就业研究现状
  • 0.3.3 国内外研究的局限性及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 0.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0.4.1 可能的创新点
  • 0.4.2 不足之处
  • 1 非正规就业的理论阐释
  • 1.1 非正规就业的理论渊源
  • 1.1.1 贫困就业理论
  • 1.1.2 二元经济理论
  • 1.1.3 非正规经济理论
  • 1.1.4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 1.2 非正规就业的概念演变与分维度界定
  • 1.2.1 非正规就业的概念演变
  • 1.2.2 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分维度界定
  • 1.3 非正规就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 2 我国弱势群体非正规就业的形成与发展概述
  • 2.1 我国城镇弱势群体的人群构成及特征阐释
  • 2.1.1 弱势群体的定义
  • 2.1.2 我国城镇弱势群体的人群构成
  • 2.1.3 我国城镇弱势群体的特征阐释
  • 2.2 我国弱势群体非正规就业的形成机制
  • 2.2.1 体制因素制约下的劳动溢出与市场分割
  • 2.2.2 市场因素推动下的需求结构变化
  • 2.2.3 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就业结构调整
  • 2.3 发展弱势群体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必要性
  • 3 非正规就业促进弱势群体增收的理论论证与实证检验
  • 3.1 非正规就业促进弱势群体增收的理论论证
  • 3.1.1 非正规就业对弱势群体的帕雷托改进:基于更高的收入水平
  • 3.1.2 非正规就业对弱势群体的就业促进效应:基于更多的收入机会
  • 3.1.3 非正规就业对弱势群体的学习效应:基于更强的收入能力
  • 3.2 非正规就业促进弱势群体增收的实证检验
  • 3.2.1 实证检验指标的构建
  • 3.2.2 基于非正规就业贡献率的检验
  • 3.2.3 基于非正规就业弹性系数的检验
  • 3.2.4 基于非正规化指数的检验
  • 4 非正规就业制约弱势群体可持续增收的突出障碍
  • 4.1 弱势群体非正规就业的特殊失业风险分析
  • 4.1.1 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失业风险模型
  • 4.1.2 弱势群体非正规就业的特殊风险阐释
  • 4.2 非正规就业制约弱势群体可持续增收的突出障碍
  • 4.2.1 非正规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障碍
  • 4.2.2 非正规就业的人力资本投资障碍
  • 4.2.3 非正规就业的社会观念障碍
  • 5 规范非正规就业促进弱势群体可持续增收的对策
  • 5.1 培育市场调节与政府规制相协调的非正规就业市场
  • 5.1.1 坚持市场调节在非正规就业市场中的主导作用
  • 5.1.2 发挥政府规制在非正规就业市场中的调节力度
  • 5.2 构建合理高效的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 5.2.1 构建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思路
  • 5.2.2 构建我国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措施
  • 5.3 建立非正规就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支持体系
  • 5.3.1 落实弱势群体非正规就业的人力资本投资补偿机制
  • 5.3.2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支持体系
  • 5.3.3 提高非正规就业人力资本投资体系的服务功能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1 历年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 附表2 历年城镇不同就业单位就业人数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劳而有获抑或不劳而获:清代康熙中期不同群体收入分配的蠡测[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20(01)
    • [2].石家庄市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 统计与管理 2012(04)
    • [3].辽宁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2(04)
    • [4].我国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界定与评价[J]. 法治与社会 2014(04)
    • [5].减税不如转税:破解收入倍增难题[J]. 改革与开放 2013(05)
    • [6].农转非群体收入优势的体制部门分异[J]. 城市问题 2020(05)
    • [7].鲜奶适应性质量改善对增加多群体收入的尝试——德国无国界兽医组织的索马里项目经验[J]. 中国奶牛 2013(09)
    • [8].房租的上限取决于居民收入而不是房价[J]. 财富生活 2019(03)
    • [9].职工扶贫解困的新途径——红兴隆农垦管理局的“三防一保”扶贫机制[J]. 中国工人 2013(12)
    • [10].下大力气促进城乡低收入群体增收[J]. 宏观经济管理 2017(08)
    • [11].我国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商业经济 2014(04)
    • [12].国际金融危机对各类人群收入分配影响[J]. 生产力研究 2010(08)
    • [13].辽宁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08)
    • [14].2009年我国经济面临四大挑战[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09(01)
    • [15].媒体精选[J]. 祝你幸福(知心) 2014(03)
    • [16].黑龙江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对策研究[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02)
    • [17].楼市两种世界观的争斗[J]. 楼市 2013(Z8)
    • [18].美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制度及政策借鉴[J]. 商业经济 2014(05)
    • [19].求解“收入倍增”困局[J]. 瞭望 2010(11)
    • [20].我省连续四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J]. 山西财税 2014(04)
    • [21].事件[J]. 卓越理财 2013(02)
    • [22].增加居民收入政策该向谁倾斜[J]. 中国社会导刊 2008(05)
    • [23].高度重视城乡居民差距扩大的趋势[J]. 辽宁经济 2019(09)
    • [24].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弱势群体的增收路径[J]. 农业经济 2017(09)
    • [25].政府权力与群体间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 东南学术 2014(06)
    • [26].2014年中国大事件前瞻[J]. 今日辽宁 2014(03)
    • [27].平台经济背景下特殊群体手工作品交易新模式[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0(10)
    • [28].马克思的公平分配理论及对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启示[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6)
    • [29].基于房价收入比的贵阳市商品住房价格研究[J]. 知识经济 2017(11)
    • [30].协调利益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J]. 湖北社会科学 2008(06)

    标签:;  ;  ;  ;  

    非正规就业对弱势群体可持续增收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