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鲫繁殖周期与内分泌生理功能研究

红鲫繁殖周期与内分泌生理功能研究

论文摘要

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iety)属鲫的变种,在我国分布甚广,是长江流域常见的小型淡水鱼类。本论文以人工养殖的红鲫为研究对象,运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方法以及生物化学方法,对红鲫的性腺、血浆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和血清无机磷含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得结果与结论如下:1.红鲫性腺发育周年变化的组织学研究1.1卵巢的发育分期和卵细胞变化雌性红鲫具有一对卵巢,对称分布于鳔腹面两侧。非生殖期的卵巢透明,呈粉白色或肉粉色;繁殖期的卵巢体积约占体腔60~70%,呈黄色或橙黄色囊状,可清晰观察到淡黄色的卵粒;退化期的卵巢呈暗红色。组织学观察发现,红鲫卵巢属于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分批产卵的类型,卵巢的周年发育分为5个时期,包括Ⅱ期、Ⅲ期、Ⅳ期、Ⅴ期和退化吸收Ⅵ期。卵细胞发育经历5个时相,滤泡膜及卵黄颗粒随着卵细胞的发育而变化。红鲫的繁殖期是在3~5月份,此时卵巢发育都在Ⅳ期到Ⅴ期;6~8月份是排卵后的退化阶段,从9月份开始进入休整期,此时的卵巢处在重复发育Ⅱ期,进入12月份以后,卵巢迅速发育至Ⅲ期,并以Ⅲ期卵巢越冬,从翌年3月份开始,卵巢迅速从Ⅲ期发育至Ⅳ期后,进入产卵高峰期。1.2精巢的发育分期和精细胞变化红鲫具有精巢一对,与大多数硬骨鱼类的精巢一样,红鲫的精巢属于小叶型。非繁殖期的精巢为细条状或者宽扁带状;而繁殖期精巢则肥大饱满,呈白色或乳白色。精小叶与精小叶间充满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及丰富的微血管。精子的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以及精子5个典型的发育阶段。从精巢发育的周年变化可以看出,其精巢发育与季节性繁殖活动同步。繁殖季节为3~5月份,6~8月份为退化吸收期,9~11月份为重复发育期,12月份开始启动生精活动。2.红鲫性腺雌激素受体(AR)、雄激素受体(ER)、芳香化酶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2.1雌激素受体(ER)在性腺及性细胞中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红鲫卵巢发育的各个时期中雌激素受体(ER)均有表达,滤泡细胞对ER呈强免疫阳性反应,ER在Ⅱ时相卵母细胞核质、胞质和大生长期的放射膜、卵黄颗粒、卵周的液泡以及Ⅵ期末退化吸收的滤泡团及排空的滤泡囊壁均有免疫阳性反应。在精巢发育的各个时期,ER主要定位在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核周、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呈免疫阳性反应,早期的精原细胞和精小叶之间的间质处ER表达较强,精子细胞及精子对ER呈免疫阴性反应。2.2雄激素受体(AR)在性腺及性细胞中免疫组织化学定位AR在Ⅱ期卵巢的胞质、核质、滤泡膜有较强表达;卵黄发生期,AR则在滤泡膜、放射膜、卵黄颗粒表达,随着卵细胞发育表达逐渐减弱,Ⅳ时相卵母细胞晚期分布在卵周的液泡也有弱阳性反应;Ⅵ期末退化吸收的滤泡团及排空的滤泡囊壁有较强的表达。在精巢,雄激素受体(AR)在各个时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间质细胞表达,精子细胞和精子显免疫阴性,精小叶间质处对AR的免疫阳性反应相对较强。这些结果表明,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在生殖细胞的增殖和发育过程起作用,为证明性类固醇激素在性腺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证据。2.3性腺及性细胞中芳香化酶的免疫组织化学芳香化酶在红鲫卵巢发育的各个时期中都有较强的免疫阳性反应。从Ⅱ时相卵母细胞到Ⅵ时相卵母细胞的卵细胞发育过程中,都对芳香化酶显免疫阳性反应。各期卵巢中Ⅱ、Ⅲ时相卵母细胞的胞质、滤泡膜;Ⅳ时相卵母细胞的胞核、卵黄颗粒、放射膜、滤泡膜以及Ⅵ卵巢中退化分解吸收的卵细胞以及排空的滤泡囊都对芳香化酶呈免疫阳性反应。芳香化酶在红鲫精细胞的表达从精母细胞成熟期(Ⅲ期)至精子成熟期(Ⅴ期)逐渐减弱,且精小叶间质细胞呈免疫阴性反应,但精子退化吸收期(Ⅵ期)精小叶间质处阳性表达较强。这些结果表明,芳香化酶的活性对红鲫性腺发育具有一定的生理效应。3.红鲫血浆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周年变化研究3.1雌性红鲫血浆E2和T水平的年周期变化采用125I标记的放射免疫测定方法(RIA)测定雌性红鲫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含量的季节变动情况。研究发现:繁殖期雌性红鲫血浆的T和E2含量迅速增加,呈显著性变化(P<0.05),E2含量此时高达36.8959±6.8846 pg/ml,T含量达到20.6011±3.6198ng/dl,退化期开始显著下降(P<0.05),至9~11月份进入休整期后T和E2降至全年最低,繁殖前期即12月份至翌年2月份,性激素含量开始缓慢升高。这些结果表明,雌性红鲫繁殖期血浆中雌二醇水平的提高,满足了卵黄形成和积累的需要,促进了卵巢的成熟。T含量与卵巢发育的相关性,提示它们是卵巢发育的一定阶段所必需的。3.2雄性红鲫血浆E2和T水平的年周期变化对雄性红鲫血浆睾酮(T)、雌二醇(E2)含量的季节变动研究发现:雄性红鲫血浆T和E2水平的周年变化规律与性腺成熟系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全年最高峰值出现在繁殖季节即3~5月份,血浆T含量为37.6000±9.0260ng/dl,血浆E2含量为11.9846±3.2606pg/ml,繁殖后开始显著下降(P<0.05),至静止期降到到最低,从精巢发育Ⅳ期开始T和E2含量升高。这些结果表明,雄性红鲫繁殖期睾酮维持在较高水平,促进精子的发生和形成。4.红鲫血清无机磷含量的周年变化研究红鲫血清无机磷的变化规律反映出其与性腺发育密切相关,无论雌性还是雄性,其周年变化规律也都与性腺成熟系数GSI变化规律一致,不同的性腺发育时期,血清无机磷的变化极为明显。繁殖期,红鲫血清无机磷含量增长迅速,呈显著性变化( P < 0.05 ) ,雌性和雄性红鲫血清无机磷含量分别为58.8975±13.6518mmol/L和47.4504±14.9158 mmol/L,6~11月份显著下降,直至繁殖前期血清无机磷含量开始缓慢升高。雌鱼和雄鱼繁殖期血清无机磷含量都为全年的最高峰,能够说明红鲫繁殖时对无机磷的需要量比较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硬骨鱼类性腺发育的周年变化研究
  • 2 鱼类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 3 鱼类卵黄蛋白原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红鲫性腺发育周年变化的组织学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2.1 卵巢的发育分期和卵细胞变化
  • 2.2 精巢的发育分期和精细胞变化
  • 3 讨论
  • 3.1 红鲫的产卵类型和卵巢发育特点
  • 3.2 红鲫的排精方式和精巢发育特点
  • 3.3 红鲫的精巢类型和精巢中非生殖细胞
  • 3.4 红鲫性腺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
  • 3.5 卵黄颗粒
  • 3.6 成熟卵的包埋方式
  • 4 小结
  • 图版2-I:红鲫卵巢发育的周期变化
  • 图版2-I 说明
  • 图版2-II:红鲫精巢发育的周期变化
  • 图版2-II 说明
  • 第三章 红鲫性腺雌激素受体(AR)、雄激素受体(ER)、芳香化酶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2.1 雌激素受体(ER)在性腺及性细胞中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 2.2 雄激素受体(AR)在性腺及性细胞中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 2.3 性腺及性细胞中芳香化酶的免疫组织化学
  • 3 讨论
  • 3.1 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与卵巢发育的关系
  • 3.2 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与精巢发育的关系
  • 3.3 芳香化酶与卵巢发育的关系
  • 3.4 芳香化酶与精巢发育的关系
  • 4 小结
  • 图版3-Ⅰ:性腺ER 免疫组化染色
  • 图版3-Ⅰ说明
  • 图版3-Ⅱ:性腺AR 免疫组化染色
  • 图版3-Ⅱ说明
  • 图版3-Ⅲ:性腺芳香化酶免疫组化染色
  • 图版3-Ⅲ说明
  • 第四章 红鲫血浆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周年变化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放射免疫测定(RIA)方法的建立
  • 3 结果
  • 2 含量的年周期变化'>3.1 雌性红鲫血浆 E2含量的年周期变化
  • 3.2 雌性红鲫血浆 T 含量的年周期变化
  • 3.3 雄性红鲫血浆 T 水平的周年变化
  • 2 水平的周年变化'>3.4 雄性红鲫血浆 E2水平的周年变化
  • 4 讨论
  • 2 和 T 的周年变化'>4.1 雌性红鲫血浆 E2 和 T 的周年变化
  • 2 和 T 的周年变化'>4.2 雄性红鲫血浆 E2 和 T 的周年变化
  • 5 小结
  • 第五章 红鲫血清无机磷含量的周年变化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血清无机磷含量的测定
  • 3 结果
  • 3.1 雌性红鲫血清无机磷含量的周年变化
  • 3.2 雄性红鲫血清无机磷含量的周年变化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实验红鲫标准化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及展望[J]. 实验动物科学 2016(03)
    • [2].萍乡红鲫和黄尾鲴冬片鱼种混养试验[J]. 江西水产科技 2020(02)
    • [3].壬基酚致红鲫发育畸形的机制[J]. 水产学报 2020(10)
    • [4].江西“第四红”——萍乡红鲫[J]. 科学养鱼 2017(06)
    • [5].红鲫池塘养殖技术[J]. 农村科学实验 2011(05)
    • [6].重金属铅对实验红鲫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7].微卫星标记预警实验红鲫对苯酚遗传毒性响应的研究[J]. 实验动物科学 2013(02)
    • [8].萍乡红鲫高阻隔袋充氧试验[J]. 江西水产科技 2017(06)
    • [9].壬基酚对红鲫、草鱼和鲢鱼的毒性及组织蓄积研究[J]. 卫生研究 2012(05)
    • [10].红鲫肥大细胞鉴别方法比较[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4(08)
    • [11].用DAPI染色法观察红鲫胚胎发育[J]. 激光生物学报 2011(04)
    • [12].锦鲤和红鲫高效混养技术[J]. 科学养鱼 2012(04)
    • [13].改良红鲫Dmc1基因编码阅读框的克隆及表达[J]. 激光生物学报 2012(05)
    • [14].芙蓉鲫(芙蓉鲤♀×红鲫♂)及其原始亲本的形态学分析[J]. 淡水渔业 2009(05)
    • [15].新型高背型鲫鱼的形成及其生物学特征研究[J].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8(07)
    • [16].冷水观赏鱼红鲫、锦鲤的亲本培育及病虫害防治试验[J]. 水产养殖 2012(08)
    • [17].捕捞操作胁迫对红鲫幼鱼的影响(英文)[J].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18(01)
    • [18].苯酚在实验红鲫C1HD系体内富集的实验研究[J]. 科技传播 2012(05)
    • [19].人工配合饲料与鲜活饵料对红鲫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J]. 科学养鱼 2013(04)
    • [20].醋酸镉对实验红鲫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9(01)
    • [21].实验红鲫C1HD系遗传质量控制地方标准的研究[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8(02)
    • [22].红鲫Gsk3β基因克隆与分化表达模式[J]. 激光生物学报 2018(01)
    • [23].津新乌鲫[J]. 中国水产 2015(01)
    • [24].实验红鲫水族箱饲养技术[J]. 实验动物科学 2018(02)
    • [25].实验红鲫对~(137)Cs辐射的氧化应激响应[J]. 实验动物科学 2016(02)
    • [26].红鲫(♀)×鲤(♂)杂交鱼的胚胎染色体组倍性研究[J]. 水产学报 2011(09)
    • [27].实验红鲫C1HD系SNP标记的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19)
    • [28].水产良种——津新乌鲫[J]. 农村百事通 2016(08)
    • [29].遇流水巧施招[J]. 钓鱼 2013(10)
    • [30].合方鲫[J]. 海洋与渔业 2017(06)

    标签:;  ;  ;  ;  ;  ;  

    红鲫繁殖周期与内分泌生理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