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冲突: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认同的主因

角色冲突: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认同的主因

论文摘要

自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以来,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或者应该看作是一个专业性职业,逐渐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在教师的专业化进程中,从追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和权利到转向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国内外都出现了一个转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经历了“教师群体专业化—教师个体被动专业化—教师专业成长”历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学、教育学乃至心理学的角度关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教师群体乃至社会认同度相对较低的现状出发,提炼出“地位”一词作为桥梁,将“身份”与“角色”联系起来。论文采用的是访谈法,访谈对象选取了10位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访谈资料,从教育者本身,受众对象以及外在环境三方面来考虑,总结出影响理论课教师身份认同的五对矛盾:一是专业知识与价值关怀,为教育者的思想教育层面上的矛盾。二是政治灌输与学科创新,为教育者的政治教育方面的思想冲突。三为单轨制与双轨制的教授职务评价探讨,为教师利益层面上的分歧。四是面对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强大影响,理论课教师应该做出何种选择,才能既不与教育思想相违背,又不与时代相脱节。最后一对矛盾反映在学生对专业基础课与人文学科基础课的选择上。本文用理论来剖析材料,探讨相应的对策,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借鉴的是社会学的“角色冲突理论”,分别对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即在“角色定位”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扮演的应该是“消化器”而非“传书桶”的角色。在角色发展上,理论课教师应该摈弃“铁饭碗”的观念,而应该与时俱进,追求自我创新。在角色利益上,作为相关教育机构和学校组织,还是应该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考虑一下理论课教师的切身利益,从而重新设定标准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务进行考评。在角色的期待上,本文认为应该讲究“天秤原则”,注意授课的巧妙性与灵活性,授课内容既要反映国家的意识形态,也要结合新时代下学生的新情况,只有走进他们的心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效果才会水到渠成。最后在角色评价上,我们还是要一如既往地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化道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的意义
  •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身份认同问题的提出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冲突
  •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认同的叙事研究
  • 3.1 制度所搭设的“身份认同”
  • 3.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认同”
  • 3.3 学校生活中的“他我认同”
  • 4 角色冲突——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认同的主因
  • 4.1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认同的表现
  • 4.2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认同的主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 5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角色冲突: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认同的主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