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涨落潮槽水沙特性及输运机制对比研究

长江河口涨落潮槽水沙特性及输运机制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对河口涨落潮槽的水输移特征和输沙特性,以及它们的输移机制进行研究不仅是河口动力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上对港口选址和通海航道治理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桥水道、南支主槽这一对涨、落潮槽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文统计、动力分析对它们的水动力特性、悬沙特性和水沙输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采用LIIST对涨潮槽新桥水道的粒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涨、落潮槽的粒径特性提供了依据。基于2005年4月枯季小潮实测资料分析,结合已有的洪枯季资料,研究了涨落潮槽潮流的水沙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涨潮槽的水动力极为复杂。不仅存在洪枯季节的水文特征变化,而且存在着洪季大小潮和枯季大小潮的变化。随着水动力变化,涨落潮槽的悬沙特性也存在明显差异。涨潮槽中涨潮流最大流速和平均流速始终大于落潮流速,同时也大于同一断面上落潮槽中涨潮流速,落潮槽则相反。涨潮槽只有枯季大潮时表现为明显的涨潮优势,涨潮量大于落潮量,洪季及枯季小潮时,涨潮量要小于落潮量。涨潮槽欧拉余流洪季大潮方向向陆,洪季小潮及枯季向海。洪枯季及大小潮期间,涨潮槽的最大涨潮含沙量及平均涨潮含沙量均大于落潮槽中相应的涨潮含沙量;落潮时,枯季小潮最大落潮及平均落潮含沙量涨潮槽大于落潮槽,洪季大小潮时则相反。垂向上,落潮槽悬沙上扬范围始终保持在下层,而涨潮槽则发生了洪枯季及大小潮变化,洪季大潮时保持在下层,洪季小潮时部分可达上层,枯季小潮时大部分可达到上部。新桥水道上部始终保持涨潮优势沙不变,且枯季涨潮优势沙要大于洪季。平流输沙项在落潮槽对总输沙的贡献值都要大于在涨潮槽的值。涨、落潮槽的平源比枯季均大于洪季。洪季大潮时,涨潮槽平流输沙方向向陆,洪季小潮及枯季时向海。新桥水道下部,从表层到底层,平均粒径、中值粒径都保持增大趋势。表层悬沙平均粒径小于底层,憩流悬沙平均粒径大于急流。悬沙颗粒体积浓度沿垂线的分布规律和悬沙浓度沿垂线的分布规律相一致。悬沙颗粒粒径以粉砂为主,平均体积浓度69.5%,颗粒较粗。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研究的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0.3 本文的工作
  • 1 研究区概况
  • 1.1 地形地貌
  • 1.2 涨、落潮槽定义
  • 1.3 涨、落潮槽在长江口的分布
  • 1.4 南支主槽与新桥水道
  • 1.4.1 南支主槽
  • 1.4.2 南北港分流口
  • 1.4.3 新桥水道
  • 2 数据采集和分析
  • 3 涨落潮槽水动力特性及输运机制
  • 3.1 水文特性分析
  • 3.1.1 潮流历时的变化规律
  • 3.1.2 流速、流向特征比较
  • 3.1.3 潮周期平均流速
  • 3.1.4 垂向流速特征
  • 3.1.5 涨、落潮槽的单宽潮量
  • 3.1.6 优势流
  • 3.1.7 余流特性
  • 3.2 涨落潮槽水体输运机制
  • 3.2.1 水流纵向输移定义
  • 3.2.2 单宽水体输移
  • 4 涨、落潮槽悬沙特性及输移机制
  • 4.1 悬沙的平面分布
  • 4.2 悬沙的垂向分布
  • 4.2.1 潮周期垂向分布
  • 4.2.2 瞬时悬沙垂向分布
  • 4.2.3 含沙量垂线分布特征
  • 4.2.4 单宽输沙量和优势沙
  • 4.3 涨落潮槽泥沙输运机制分析
  • 4.3.1 悬沙纵向输移分解
  • 4.3.2 瞬时悬沙输移量
  • 4.3.3 单宽悬沙输移量
  • 4.3.4 平流输移和潮泵效应
  • 5 新桥水道下游悬沙粒径分布特性
  • 5.1 L1SST-100 工作原理
  • 5.2 悬沙粒径潮周期分布
  • 5.2.1 悬沙平均粒径
  • 5.2.2 悬沙中值粒径
  • 5.3 瞬时悬沙体积浓度及平均粒径垂向分布
  • 5.3.1 瞬时悬沙体积浓度垂向分布
  • 5.3.2 瞬时悬沙平均粒径垂向分布
  • 5.4 悬沙粒度特性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长江河口涨落潮槽水沙特性及输运机制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