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啶预防全麻病人术后躁动的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啶预防全麻病人术后躁动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预防全麻病人术后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0~55岁,拟行气管插管全麻耳鼻喉、胃肠腺体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是否应用DEX将患者分为实验组(D组)和安慰剂组(P组),再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再将其分为静吸复合组(D1组、P1组)、全凭静脉组(D2组、P2组)、全凭吸入组(D3组、P3组)。麻醉诱导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控浓度为4~5μg/ml、芬太尼3μg/kg,顺苯磺阿曲库胺0.2mg/kg,3分钟后行气管插管。D组:右美托咪啶0.5ug/kg负荷剂量泵入,持续泵入10分钟,给完负荷剂量后以0.5ug/kg/h维持,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为3~4μg/ml,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芬太尼3μg/kg,顺苯磺阿曲库胺0.2mg/kg,3分钟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根据组别的不同采用静吸复合、全凭静脉或全凭吸入。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停用芬太尼和DEX。手术结束后转入PACU。按以下5个时点记录患者的SBP、DBP、HR:术前(T0)、停药后即刻(T1)、停药后10min (T2)、自主呼吸恢复(T3)、吸痰拔管(T4)。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估、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内前后各时间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相同时间点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D组无术后谵妄、躁动的发生,患者吸痰呛咳的发生率低,意识也较为清楚,拔管质量D组也较P组好,术后VAS评分D组也较P组低。术后T2、T3、T4 D组的心率、血压均较为平稳,更为接近基础值。D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P组没有统计学差异。但负荷量注射过快可发生暂时性血压升高、心率减慢,极少数病人拔管后可出现舌根后坠导致呼吸道梗阻。结论:1.右美托咪啶可明显降低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减轻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2.负荷量注射过快可发生暂时性血压升高、心率减慢,极少数病人拔管后可出现舌根后坠导致呼吸道梗阻。

论文目录

  • 一、英文缩略词
  • 二、中文摘要
  • 三、英文摘要
  • 四、论文正文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五、综述
  • 综述正文
  • 参考文献
  • 六、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右美托咪啶预防全麻病人术后躁动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