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类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中氯腐蚀规律研究

秸秆类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中氯腐蚀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技术利用了现有燃煤发电系统的巨额投资和基础设施,初投资低、风险小,是现阶段比较可行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但由于生物质中碱金属和氯的含量较高,在掺入煤中混燃时,特别是在大量掺烧生物质时,会引起过热器受热面严重的积灰、结渣、腐蚀等问题。因此,研究生物质混煤燃烧过程中碱金属和氯的析出规律,及由此引起的氯腐蚀作用机理,对防治生物质混燃锅炉过热器氯腐蚀,提高生物质的有效利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秸秆类生物质(麦秆和玉米杆)与贫煤,针对混燃过程中K和Cl的析出规律和氯腐蚀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并对氯腐蚀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首先,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常用的氯离子检测方法,以确定检测析出氯的最佳方法。目前,常用的三种氯离子检测方法为硝酸银容量法、佛尔哈德法和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试验发现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量精度高、下限低,与佛尔哈德法和硝酸银滴定法相比,更适用于秸秆与煤混燃析出氯的检测。并且试验得出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的最大检测误差为3.5%。其次,在管式炉反应器上对T91过热器管材进行了静态高温氯腐蚀试验。试验得出,在试验工况下T91金属试样的腐蚀增重量曲线均符合抛物线规律,y=kpt1/2+c。腐蚀初始阶段为快速氯腐蚀阶段,之后腐蚀速率显著降低。试验研究了涂灰、温度、和气相HC1浓度对腐蚀的影响。涂灰降低了快速氯腐蚀阶段的腐蚀速率,但增长了腐蚀的持续性,最终加剧了腐蚀;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符合Arrhenius定律,腐蚀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气相中的HC1浓度的升高,使腐蚀速率呈线性增加,腐蚀反应为一级反应。通过对腐蚀产物的微观分析得出,500℃时,T91金属管材表现出较好的抗腐蚀性,腐蚀为点腐蚀。而600℃时,腐蚀较为严重,表现为均匀腐蚀,有一层明显的腐蚀氧化膜。对氧化膜的EDS分析发现,氧化膜中有Cl的聚集现象,发生活性氧化腐蚀。并且温度和HCl浓度越高,氧化膜中Cl含量越高,腐蚀也越严重。最后,采用定温法,对氯腐蚀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发现腐蚀反应符合一维扩散模式,得出腐蚀速率定量表征了氯腐蚀反应过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中K、Cl和S析出规律的研究现状
  • 1.2.1 Cl的析出规律
  • 1.2.2 K的析出规律
  • 1.2.3 S的析出规律
  • 1.3 生物质与煤混燃腐蚀的研究现状
  • 1.3.1 氯腐蚀
  • 1.3.2 硫腐蚀
  • 1.3.3 低温共晶熔融
  • 1.3.4 腐蚀的防治措施
  •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2 试验样品及其元素分析方法
  • 2.1 试验样品
  • 2.2 秸秆与煤中碱金属钾、钠及氯含量的检测
  • 2.2.1 煤中全钾、钠含量的检测
  • 2.2.2 秸秆中全钾、全钠含量的检测
  • 2.2.3 煤中全氯含量的检测
  • 2.2.4 秸秆中全氯含量的检测
  • 2.3 小结
  • 3 秸秆与煤混燃过程中析出Cl检测方法的探讨
  • 3.1 试验装置与方法
  • 3.2 氯离子检测原理
  • 3.2.1 硝酸银容量法
  • 3.2.2 佛尔哈德法
  • 3.2.3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 3.3 干扰离子的分析与消除
  • 3.3.1 对标准氯离子溶液检测结果的分析
  • 32-和要SO32-对分光光度法的影响'>3.3.2 烟气收集液中CO32-和要SO32-对分光光度法的影响
  • 3.4 三种方法对烟气收集液中氯离子检测的对比分析
  • 3.5 小结
  • 4 秸秆与煤混燃氯腐蚀的试验研究
  • 4.1 腐蚀试验系统及方法
  • 4.2 秸秆混煤燃烧氯腐蚀特性
  • 4.2.1 积灰对氯腐蚀的影响规律
  • 4.2.2 温度对腐蚀的影响规律
  • 4.2.3 HCl浓度对腐蚀的影响
  • 4.3 秸秆混煤燃烧氯腐蚀的微观分析
  • 4.4 小结
  • 5 氯腐蚀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 5.1 腐蚀动力学基本关系式
  • 5.2 最佳模式函数的确定
  • 5.3 动力学三因子的确定
  • 5.4 动力学方程的优劣讨论
  • 5.5 小结
  • 6 全文总结及建议
  • 6.1 全文总结
  • 6.2 建议
  • 附录
  • 附表1 T91金属试样腐蚀增重量
  • 附表2 T91金属试样的腐蚀外貌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面向多服务的美国生物质炭科技[J]. 国际学术动态 2019(02)
    • [2].磷石膏和生物质炭联合改良云南红壤的试验研究[J]. 磷肥与复肥 2019(12)
    • [3].制备方法对生物质炭外源磷吸附解吸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9(05)
    • [4].基于乡镇环境下家用生物质取暖炉人性化设计研究[J]. 居舍 2020(01)
    • [5].生物质灰的特性及综合利用[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02)
    • [6].四乙烯五胺改性生物质炭对水中锌(Ⅱ)的吸附性能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2)
    • [7].紫球藻生物质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 2020(02)
    • [8].生物质灰理化特性及其应用于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J]. 能源环境保护 2020(01)
    • [9].生物质油精制中催化剂的应用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22)
    • [10].生物质炭的土壤效应研究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9)
    • [11].生物质炭对土壤改良及农业生态效应响应的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 2020(02)
    • [12].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化技术及其应用进展[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04)
    • [13].图说欧洲生物质精炼行业[J]. 中华纸业 2020(05)
    • [14].生物质精炼:欧洲造纸行业发展生物经济的试金石——欧洲制浆造纸行业生物质精炼领域应用专题[J]. 中华纸业 2020(05)
    • [15].欧洲造纸行业向生物质精炼领域转型的影响因素及未来潜力[J]. 中华纸业 2020(05)
    • [16].芬兰和瑞典造纸行业生物质精炼发展情况[J]. 中华纸业 2020(05)
    • [17].德国发展生物质精炼,促进浆纸等传统行业转型:优势、不足与政策选择[J]. 中华纸业 2020(05)
    • [18].生物质复合烧结燃料制备机理分析[J]. 烧结球团 2020(02)
    • [19].炭化工艺对生物质煤焦性能的影响[J]. 煤炭转化 2020(03)
    • [20].生物质炭的固碳减排与合理施用[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4)
    • [21].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对小白菜和大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13)
    • [22].生物质炭的特性和应用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20(09)
    • [23].生物质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6)
    • [24].生物质炭施用量对旱地酸性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土壤 2020(03)
    • [25].生物质炭改善土壤矿质营养吸收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0)
    • [26].生物质基材料的制备和循环利用[J]. 绿色包装 2020(07)
    • [27].生物质炭的制备和应用研究[J]. 应用化工 2020(07)
    • [28].典型农业生物质化学特性的比较与分析[J]. 广东蚕业 2020(04)
    • [29].生物质炭化还田作为土壤改良与循环农业的技术途径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14)
    • [30].黑龙江农村深入推进生物质清洁取暖任重道远[J]. 统计与咨询 2020(02)

    标签:;  ;  ;  ;  ;  

    秸秆类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中氯腐蚀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