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解放区“三农”法规研究

哈尔滨解放区“三农”法规研究

论文摘要

哈尔滨作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在解决城郊农村“三农”问题上,始终贯穿着保障人民生活的主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地方政权机关按照各自的职能与权限制定和发布了相关法律文件,这使得“三农”法规无论是制定主体还是法规形式,都呈现出一种复杂和多元的状态。部分法规内容完备、稳定性强;部分法规侧重于实施和操作;还有一部分则内容简略,是对已施行法规的不足进行补充。土地改革法规解决了城郊农村的土地问题,使农民分得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农业合作组织法规作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法规,调整了农村生产互助合作的形式,逐步的消除着农民经营的个体性和分散性,为引导农民由个体经济逐步向集体经济迈进准备了条件;关于蔬菜生产的法规体现了郊区农村不同于普通农村“以粮为纲”的城市特色;针对城郊农民制定的保护农民民主选举权利的法规,巩固和保障土改胜利成果,保证了农民政治权利的行使,是对农民法律意识的一种提高,也改善了干群关系;移民法规解决了城市失业半失业人员的民生问题及对城市的压力。哈尔滨解放区“三农”法规的制定,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对根据地时期和其他解放区立法经验的传承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并在城市土壤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对新中国的农业立法产生影响。在法规研究中,也对城郊土地权属和农民的身份与权利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希望以此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缘起
  • 二、理论框架
  • 三、文献综述
  • 四、本文的概念界定及史料依据
  • 第一章 哈尔滨解放区“三农”法规概述
  • 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保障民生为主
  • 一、“耕者有其田”
  • 二、“农村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生产”
  • 三、“城市郊区的农民要以种菜为主”
  • 四、“组织移民促进生产,减轻城市压力”
  • 第二节 法规制定机关:主体多元
  • 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 二、中共中央东北局
  • 三、东北行政委员会
  • 四、中共松江省工作委员会
  • 五、中共哈尔滨市委员会
  • 六、哈尔滨(特别)市政府
  • 七、哈尔滨市朝阳区政府
  • 第三节 法规的类型:实体法与程序法并存
  • 一、规定实体内容的法规
  • 二、侧重于实施和操作的法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哈尔滨解放区“三农”法规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城郊土地法规
  • 一、解放初期哈尔滨城郊土地概况
  • 二、以土地改革为核心的土地法规内容
  • 三、城郊土地改革法规的特点
  • 第二节 城郊农业生产与合作组织法规
  • 一、农业生产法规的制定与内容
  • 二、农村合作组织法规的制定与内容
  • 三、农业生产与合作组织法规的特点
  • 第三节 关于农民权利保护的法规
  • 一、解放区初期城郊农民概况
  • 二、农民民主权利保护法规的制定与内容
  • 三、《移民暂行条例》与移民问题
  • 四、农民权利保护法规的成就与局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对哈尔滨解放区“三农”法规的评析
  • 第一节 哈尔滨解放区“三农”法规的特点
  • 一、法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 二、体现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取向
  • 三、法规的制定具有继受性
  • 四、解决了城郊“三农”的特殊问题
  • 五、土地改革法规比重大
  • 六、政策色彩浓厚,针对性强
  • 七、部分条款缺乏可操作性
  • 第二节 哈尔滨解放区“三农”法规的作用及影响
  • 一、保证了城郊土地改革的完成
  • 二、解放了城郊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三、保障了城郊农民民主权利的行使
  • 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援
  • 五、对新中国土地法规的制定产生了直接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思考与启示
  • 第一节 关于城郊土地的权属问题
  • 一、城郊土地所有权主体
  • 二、城郊土地征用
  • 第二节 关于城郊农民的身份及权利问题
  • 一、身份定位模糊导致权利缺失
  •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解放区前期的平剧改革[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09)
    • [2].解放区土地改革与中共领导能力[J]. 兰台世界 2013(10)
    • [3].东北解放区小说综论[J]. 励耘学刊 2020(01)
    • [4].特殊解放区时期大连的历史贡献——以大连博物馆藏品为例[J]. 大连城市历史文化研究 2019(00)
    • [5].解放区的“抓懒汉运动”[J]. 山西老年 2012(11)
    • [6].抗战歌曲《解放区的天》的故事[J]. 民间传奇故事(A卷) 2018(06)
    • [7].抗战时期解放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就及启示[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 [8].冀中解放区开展对外贸易的条件[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01)
    • [9].哈尔滨解放区法制史研究文献综述[J]. 法制与社会 2014(11)
    • [10].哈尔滨解放区劳动法规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4)
    • [11].地域文化与解放区小说创作[J]. 贵州社会科学 2010(12)
    • [12].历史关注不足与时代观照——对表现解放区儿童的文艺作品的反思[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9)
    • [13].对《解放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邮票》的补充[J]. 集邮博览 2011(09)
    • [14].哈尔滨解放区法制建设进程中苏联法的“中国化”实践[J]. 求是学刊 2014(05)
    • [15].传统的发明:翻身运动中的仪式与身体——以冀中解放区为中心[J].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3(02)
    • [16].东北解放区公营商业发展述论[J].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19(00)
    • [17].欢度春节——《解放区的天》[J]. 艺术品鉴 2020(04)
    • [18].中国解放区抗战文艺精神在当下创作实践中的价值涵化[J]. 抗战文化研究 2008(00)
    • [19].溢出集体话语的个人话语表达——对解放区小说的一种解读[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0].夹缝中的文学书写——解放区小说矛盾的主题表达解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1].哈尔滨解放区对外侨案件的审理[J]. 法学研究 2012(02)
    • [22].新秧歌运动:解放区抗战歌谣的新高潮[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03)
    • [23].新秧歌运动:解放区抗战歌谣的新高潮[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4)
    • [24].论“人民司法”的城市实践——以哈尔滨解放区司法建设为例[J]. 学术交流 2011(12)
    • [25].历史的转折与文体的演进——论解放区的报告文学[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6].第一次文代会中的“解放区文艺”[J]. 传记文学 2019(07)
    • [27].钢琴曲《解放区的天》创作手法分析[J]. 大舞台 2014(08)
    • [28].抗战时期解放区文化人眼中的农民与文化——以文学界为中心[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S1)
    • [29].论丁玲解放区时期女性意识的转变[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06)
    • [30].从解放区文艺到人民文艺:1942年—1966年革命民间文艺对人民性的凝铸[J]. 华中学术 2020(02)

    标签:;  ;  ;  ;  

    哈尔滨解放区“三农”法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