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

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1.探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2.探讨血糖代谢、血脂代谢及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与ADMA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选自2007年5-8月到我院体检的广州市居民,对其进行空腹指尖血糖筛查,并进行基线资料登记。阳性者进一步进行OGTT试验(葡萄糖氧化酶法),根据OGTT试验结果,把人群分为:NGT组(15例)、IGT组(33例)及T2DM组(31例)。IFG组因样本量过少(10例),未纳入本课题研究。2.各组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左、右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血流情况。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进一步把人群分为:1组-正常对照组(8例);2组-IGT无合并AS患者(15例);3组-IGT合并AS患者(15例):4组-T2DM无合并AS患者(7例);5组-T2DM合并AS患者(22例)。3.各组人群分别检测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不对称型二甲基精氨酸(ADMA);TG检测采用酶法,TC检测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HDL-C检测采用直接一步法,LDL-C检测采用直接一步法,ADMA检测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4.根据IDF-2005标准定义代谢综合征(MS)人群,以动脉粥样硬化(AS)为因变量,以MS、ADMA、TC、TG、HDL-C、LDL-C、FPG、2hPG、年龄、BMI、WHR、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上臂后皮下脂肪厚度、收缩压、舒张压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AS—YMS—X1BMI—X2年龄—X3腹壁皮下脂肪厚度—X4收缩压—X5方程为:Y=-44.718+5.403X1+0.641X2+0.222X3+4.969X4+0.091X5(R=0.681,P<0.000)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S、BMI、年龄、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及收缩压对亚临床AS的发生有影响,MS患者发生亚临床AS的危险约是非MS人群的222.132倍,BMI高的患者发生亚临床AS的危险约是BMI低者的1.899倍,年龄较大者发生亚临床AS的危险约是年龄较小者的1.249倍,腹壁皮下脂肪厚度达到肥胖诊断标准者发生亚临床AS的危险约是腹壁皮下脂肪厚度正常者的143.942倍,收缩压增高的患者发生亚临床AS的危险约是收缩压正常者的1.095倍。2.3组一般临床资料、血脂代谢、血清ADMA含量及平均IMT总例数79例,NGT组15例,IGT组33例,T2DM组31例。年龄,NGT组(56.2±9.2)岁,IGT组(59.9±13.7)岁,T2DM组(60.9±8.8)岁。(P=0.411,F=0.899)血压,收缩压,NGT组(124.7±16.4)mmHg,IGT组(136.0±23.0)mmHg.T2DM组(140.0±20.9)mmHg;(P=0.076,F=2.666)舒张压,NGT组(74.2±9.2)mmHg,IGT组(82.5±12.6)mmHg,T2DM组(82.0±10.6)mmHg。(P=0.054,F=3.043)血糖,空腹静脉血糖,NGT组(5.5±0.3)mmol/L,IGT组(5.8±0.5)mmol/L,T2DM组(7.6±2.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NGT组(6.6±0.7)mmol/L,IGT组(9.1±0.9)mmol/L,T2DM组(13.8±2.7)mmol/L。腹壁皮下脂肪厚度,NGT组(20.6±11.0)mm,IGT组(28.7±9.2)mm,T2DM组(28.9±8.1)mm。(P=0.011,F=4.770)上臂后皮下脂肪厚度,NGT组(14.8±5.9)mm,IGT组(17.7±6.4)mm,T2DM组(20.2±7.4)mm。(P=0.043,F=3.279)BMI,NGT组(21.9±4.1)kg/m2,IGT组(24.4±2.9)kg/m2,T2DM组(25.0±3.7)kg/m2。(P=0.019,F=4.163)TG--NGT组(0.97±0.69)mmol/L,IGT组(1.41±0.59)mmol/L,T2DM组(2.89±2.84) mmol/L;(P<0.000,χ2=24.551)TC--NGT组(4.72±0.61)mmol/L,IGT组(5.12±0.83) mmol/L,T2DM组(5.48±1.24)mmol/L;(P=0.112,χ2=4.832)HDL-C--NGT组(1.47±0.39)mmol/L,IGT组(1.22±0.21)mmol/L,T2DM组(1.14±0.22)mmol/L;(P=0.004,χ2=10.899)LDL-C--NGT组(2.40±0.45)mmol/L,IGT组(2.92±0.62)mmol/L,T2DM组(3.12±0.93)mmol/L。(P=0.020,χ2=7.811)ADMA--NGT组(0.94±0.98)μmol/L,IGT组(2.27±1.62)μmol/L,T2DM组(2.42±0.86)μmol/L。(P<0.000,χ2=17.839)平均IMT--NGT组(0.99±0.25)mm,IGT组(1.26±0.56)mm,T2DM组(1.48±0.62)mm。(P=0.018,χ2=8.040)以上各组的年龄、血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3组资料可比。3组间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GT组、T2DM组腹壁皮下脂肪厚度显著高于NGT组。3组问上臂后皮下脂肪厚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2DM组上臂后皮下脂肪厚度显著高于NGT组。3组间BMI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GT组、T2DM组BMI显著高于NGT组。3组TG差别有统计学意义,IGT组及T2DM组血清TG水平显著高于NGT组,T2DM组血清TG水平显著高于IGT组;3组TC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组HDL-C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DM组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NGT组;3组LDL-C差别有统计学意义,IGT组血清LDL-C水平显著高于NGT组;3组ADM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IGT组及T2DM组血清ADMA水平显著高于NGT组;3组平均IMT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DM组平均IMT显著高于NGT组。3.各亚组血脂代谢情况及血清ADMA含量TG-1组(1.00±0.94)mmol/L,2组(1.37±0.58)mmol/L,3组(1.49±0.64)mmol/L,4组(1.92±1.14)mmol/L,5组(3.23±3.25)mmol/L。(P=0.001,χ2=19.500)TC--1组(4.71±0.43)mmol/L,2组(4.72±0.46)mmol/L,3组(5.48±0.96)mmol/L,4组(5.13±1.47)mmol/L,5组(5.64±1.20)mmol/L。(P=0.021,χ2=11.515)HDL-C--1组(1.50±0.33)mmol/L,2组(1.27±0.22)mmol/L,3组(1.18±0.22)mmol/L,4组(1.24±0.29)mmol/L,5组(1.12±0.20)mmol/L。(P=0.022,χ2=11.431)LDL-C--1组(2.34±0.34)mmol/L,2组(2.57±0.35)mmol/L,3组(3.23±0.66)mmol/L,4组(2.68±0.82)mmol/L,5组(3.29±0.94)mmol/L。(P=0.005,χ2=14.800)ADMA--1组(0.83±0.71)μmol/L,2组(2.70±2.04)μmol/L,3组(1.98±1.09)μmol/L,4组(2.38±0.80)μmol/L,5组(2.48±0.91)μmol/L。(P=0.006,χ2=14.358)5组之间TG、TC、HDL-C、LDL-C及ADMA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组、4组及5组的血清TG含量显著高于1组,5组血清TG含量显著高于2组,5组血清TG含量显著高于3组;3组及5组血清TC含量显著高于1组,3组及5组血清TC含量显著高于2组;3组及5组血清HDL-C含量显著低于1组;5组血清HDL-C含量显著低于2组;3组及5组血清LDL-C含量显著高于1组,3组血清LDL-C水平显著高于2组;2组、3组、4组及5组血清ADMA含量显著高于1组。【结论】1.本研究中,以AS为因变量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S、BMI增大、年龄较大、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增加及收缩压升高是亚临床AS的危险因素。2.血糖代谢异常人群、血脂代谢紊乱人群及颈动脉平均IMT增厚人群血清ADMA浓度显著高于血糖正常人群。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研究生毕业论文统计学审稿证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研究儿童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与贫血和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及预防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3)
    • [2].亚临床抑郁大学生的分离性快感缺失及其与共情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03)
    • [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脊柱亚临床骨折研究进展[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9(03)
    • [4].阿托伐他汀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02)
    • [5].妊娠期合并甲状腺亚临床功能减退患者采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A4)
    • [6].亚临床房颤与卒中的研究进展[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8(03)
    • [7].亚临床心房颤动的认识与进展[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05)
    • [8].奶牛主要亚临床疾病的科学防治[J]. 中国兽医杂志 2015(10)
    • [9].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儿童血脂水平分析[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01)
    • [10].基底细胞癌亚临床侵袭范围[J]. 临床医药实践 2010(17)
    • [11].亚临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0(10)
    • [12].检验指标在发现亚临床疾病中的作用[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8(08)
    • [13].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01)
    • [14].儿童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与贫血和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研究及预防[J]. 哈尔滨医药 2015(S1)
    • [15].帮您分析化验单(18) 检验指标在发现亚临床疾病中的作用[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8(06)
    • [16].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30)
    • [17].ELISA法检测外周血环氧合酶-2活性在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02)
    • [18].亚临床及临床甲减应用左旋甲状腺素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12)
    • [19].联合检测母血MMP-9、IL-6预测胎膜早破、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意义[J]. 吉林医学 2014(02)
    • [20].老年人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3(06)
    • [21].胃癌腹膜亚临床转移的诊治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03)
    • [22].江门市白领人群生活方式对肥胖及亚临床疾病影响[J]. 中国热带医学 2009(07)
    • [23].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23)
    • [24].血清趋化素及hs-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临床意义[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7(02)
    • [25].核因子表达变化与早产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研究[J]. 河北医药 2009(03)
    • [26].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其与亚临床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的关系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07)
    • [27].亚临床甲功异常患者血脂、HCY、血常规与甲功指标的相关分析[J]. 新医学 2018(01)
    • [28].急诊首次确诊2型糖尿病伴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的危险因素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4(23)
    • [29].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亚临床肝肾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36)
    • [30].白细胞介素-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8(16)

    标签:;  ;  ;  ;  ;  ;  

    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