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发抑郁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晚发抑郁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晚发抑郁(1ate-onset depression,LOD)是指发病年龄大于60岁的一组抑郁综合征,临床突出表现为情绪障碍与认知障碍(执行功能障碍为主)并存,且多伴有脑血管病变或血管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有研究提出边缘-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limbic-cortical-striatal- pallidal-thalamic,LCSPT)环路为调节情绪及认知功能的重要环路,与心境障碍相关,其中前额叶背外侧皮质(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环路在情绪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脑内该区域白质纤维连接的改变可能影响情绪调节过程,增加抑郁发生的风险。现有的老年抑郁脑白质纤维成像研究未能充分平衡组间的血管危险因素。目的:在全面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后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来检验LOD患者该区域白质以及中央区白质微结构的改变,并探讨其与执行功能、病情的关系。方法:对20名晚发抑郁患者(抑郁组)及16名与抑郁组按性别、年龄、教育年限以及血管危险因素匹配的正常老年人进行磁共振T2WI及DTI扫描,采用词语流畅性测验、Stroop色词测验对执行功能进行评价。通过在DTI图像上前额叶背外侧、胼胝体、内囊及枕叶白质选取感兴趣区(ROI),分别对各向异性分数(FA)及表观弥散系数(ADC)进行测量,并分析其与执行功能、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晚发抑郁患者存在前额叶背外侧白质区FA值减低;2、晚发抑郁患者存在执行功能下降,并与前额叶白质FA值成负相关;3、晚发抑郁患者前额叶背外侧白质FA值的改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负相关。结论:1、经过控制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血管危险因素后,同对照组相比,晚发性抑郁患者表现出情绪调节相关环路(右额上、中回)的白质纤维完整性损害;2、与同年龄段对照组相比,晚发性抑郁患者存在明显的执行功能障碍;双侧DLPFC皮质下白质纤维完整性同执行功能呈负相关;3、LCSPT环路白质纤维的完整性能够提示晚发性抑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对象和方法
  • (五) 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参考文献
  • (九) 附页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左侧和右侧非病变性颞叶癫间病人脑白质网络的改变[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0(01)
    • [2].脑白质高信号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多因素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17)
    • [3].脑白质高信号的研究进展[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08)
    • [4].脑白质计算机断层扫描值在血管性痴呆风险评估中的意义[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10)
    • [5].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白质损害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12)
    • [6].分析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白质损害[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5(18)
    • [7].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白质损害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31)
    • [8].高血压对脑白质高信号的影响及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J]. 智慧健康 2020(15)
    • [9].轻型卒中患者脑白质高信号与认知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30)
    • [10].脑白质异常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应证的讨论[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9(04)
    • [11].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白质损害[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11)
    • [1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白质改变的关系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 2009(04)
    • [13].高龄缺血性脑白质损害患者的临床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08)
    • [14].脑小血管病脑白质高信号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 2019(11)
    • [15].成人脑白质性别差异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的初步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14)
    • [16].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分析[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7(05)
    • [17].老年性脑白质改变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关系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71)
    • [18].偏头痛与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4(01)
    • [19].485例脑白质改变的影像学与血管性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03)
    • [20].学龄高功能孤独障碍患儿脑白质结构的对照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8(12)
    • [21].飞行员脑白质高信号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03)
    • [22].一种新的脑白质分割方法[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2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7(12)
    • [24].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J]. 山东医药 2017(17)
    • [25].脑白质缺血怎样调治[J]. 老友 2011(08)
    • [26].高龄患者脑白质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动脉硬化关系[J]. 江苏医药 2014(15)
    • [27].脑白质改变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3(03)
    • [28].首次发病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白质异常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16)
    • [29].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脑白质损害情况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24)
    • [30].脑白质高信号与痴呆的相关研究[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9(02)

    标签:;  ;  ;  ;  

    晚发抑郁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