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冬氨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聚天冬氨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论文摘要

为了在工业生产中节省大量的冷却用水,高效、环保的水处理药剂的合成成为当今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异丙醇胺(PA)或乙胺(eA)和聚琥珀酰亚胺(PSI)反应,分别合成了PA-PASP和eA-PASP两个系列的PASP共聚物,采用静态阻垢法测试了PA-PASP和eA-PASP对Ca3(PO4)2垢、CaSO4垢和CaCO3垢的阻垢性能;同时用乙醇胺(EA)和PSI反应,合成了EA-PASP。比较了EA-PASP、PA-PASP和eA-PASP三个系列的PASP共聚物在不同离子条件、不同pH值以及不同温度下阻Ca3(PO4)2垢的阻垢能力;采用核磁共振图谱表征了三个系列PASP共聚物的结构;并采用国家标准GB/T 21802-2008测试了三系列PASP共聚物的生物可降解性。所得结论如下:(1)经改性的PASP共聚物PA-PASP和eA-PASP对Ca3(PO4)2垢的阻垢性能要明显好于PASP、HEDP和HPAA。当投加量为16 mg/L时,P-1.6对Ca3(PO4)2垢的阻垢率最高可达96%;当投加量为20 mg/L时,e-1.6对Ca3(PO4)2垢的阻垢率可达97%。新官能团的引入有助于共聚物抑制Ca3 (PO4)2垢的生长;当异丙醇胺(或乙胺)与PSI的摩尔比为0.8时,合成的共聚物对CaCO3垢的阻垢率略大于PASP,说明新官能团的引入同样影响共聚物阻CaCO3垢的性能,但是随着PASP新引入羟基比例的增加,其对CaCO3垢的阻垢率有所下降,总体来说PASP共聚物对CaCO3垢的阻垢率要比HEDP和HPAA差;新官能团的引入对共聚物阻CaSO4垢的阻垢性能影响很小;(2)随着Ca2+浓度、P043-浓度的增加]EA-PASP、PA-PASP和eA-PASP系列阻垢剂对Ca3(PO4)2垢的阻垢率逐渐降低,EA-PASP、PA-PASP系列的阻垢剂要比eA-PASP系列阻垢剂对Ca2+浓度、PO43-浓度的容忍度大;当Ca2+浓度高达450 mg/L,投加量为16 mg/L时。阻垢剂E-1.6、E-2.0、P-1.6、P-2.0对Ca3(PO4)2垢的阻垢率均保持在80%以上;当P043-浓度增加到10 mg/L,投加量为16 mg/L时,阻垢剂EA-PASP系列的阻垢剂以及阻垢剂P-1.6、P-2.0的阻垢率也都保持在80%以上;(3)共聚物分子中的酰胺基也是抑制磷酸钙晶粒生长的有效官能团,羟基、酰胺基二者的协同作用使得药剂具有更好的阻Ca3(PO4)2垢的性能;当EA(或eA)与PSI的摩尔比大于1.2时,EA(或eA)与PSI在本实验条件下反应完全,而当PA与PSI的摩尔比大于1.6时,PA和PSI才在本实验条件下反应完全;用于改性的氨基化合物分子越小,反应越容易在氨基化合物与PSI摩尔比较低的情况下充分反应;pH值和温度对EA-PASP、PA-PASP和eA-PASP系列阻垢剂阻垢率的影响较小。(4)PASP共聚物E-1.6、P-1.6和e-1.6的核磁谱图表明:新的官能团已经成功的接枝到PASP分子中。以DOC为指标的生物降解实验证明了合成的PASP共聚物为可降解聚合物,属环境友好型水处理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冷却水中常见水垢的介绍
  • 1.2.2 防止结垢的方法
  • 1.2.3 常用的阻垢手段——投加阻垢剂
  • 1.2.4 环境友好型水处理剂——聚天冬氨酸(PASP)
  • 1.2.5 水处理行业中的聚天冬氨酸共聚物
  • 1.3 本论文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药剂
  • 2.1.2 污泥接种物
  • 2.1.3 实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阻垢剂的制备
  • 2.2.2 阻垢剂的表征
  • 2.2.3 PASP共聚物阻垢性能的测试
  • 3(PO42垢性能的影响'>2.2.4 反应条件对PASP共聚物阻Ca3(PO42垢性能的影响
  • 2.2.5 PASP共聚物的可生物降解性能
  • 第三章 聚天冬氨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垢性能的研究
  • 3.1 聚天冬氨酸共聚物
  • 3.2 聚天冬氨酸共聚物的阻垢性能
  • 3(PO42垢性能'>3.2.1 阻Ca3(PO42垢性能
  • 3垢性能'>3.2.2 阻CaCO3垢性能
  • 4垢性能'>3.2.3 阻CaSO4垢性能
  • 3.3 小结
  • 3(PO42垢性能的影响'>第四章 反应条件对PASP共聚物阻Ca3(PO42垢性能的影响
  • 4.1 PASP共聚物
  • 4.2 离子浓度的影响
  • 2+浓度的影响'>4.2.1 Ca2+浓度的影响
  • 43-浓度的影响'>4.2.2 PO43-浓度的影响
  • 4.3 PH值的影响
  • 4.4 温度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PASP共聚物的表征及其生物可降解性
  • 5.1 PASP共聚物的表征
  • 5.1.1 对PASP的结构的表征
  • 5.1.2 对E-1.6的结构的表征
  • 5.1.3 对P-1.6的结构的表征
  • 5.1.4 对e-1.6的结构的表征
  • 5.2 PASP的生物可降解性
  • 5.2.1 以DOC为指标的生物可降解性
  • 5.2.2 以COD为指标的生物可降解性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生产技术及研究进展[J]. 石化技术 2016(03)
    • [2].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开发技术和市场调研[J]. 工程塑料应用 2020(03)
    • [3].降冰片烯与α-烯烃共聚物薄膜的性能研究[J]. 合成纤维 2016(11)
    • [4].衣康酸-天冬氨酸共聚物合成及其阻垢性能的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7(04)
    • [5].含磷阻燃耐高温聚芳醚/聚芳醚酮共聚物合成与表征[J]. 高分子学报 2016(04)
    • [6].氟-硅-醋-丙共聚物制备及其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 中国胶粘剂 2016(07)
    • [7].水溶性AA/AM/AHPSE/DNDA四元共聚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5(10)
    • [8].共聚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11(12)
    • [9].Polymer Latex上调SBR法共聚物价格[J]. 上海塑料 2010(01)
    • [10].二氧化碳共聚物研发创三项世界第一[J]. 河南化工 2009(02)
    • [11].二氧化碳共聚物研发创3项世界第一[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09(04)
    • [12].我国二氧化碳共聚物产业化开拓获新突破[J]. 深冷技术 2009(03)
    • [13].我国二氧化碳共聚物研究创七项世界第一[J]. 上海化工 2009(08)
    • [14].我国二氧化碳共聚物研究创7项世界第一[J]. 中外能源 2009(08)
    • [15].氨基酸衍生联酚与聚乙二醇两亲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 塑料 2009(04)
    • [16].蓖麻油与乳酸的共聚物合成与表征[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8(08)
    • [17].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流变性能[J]. 功能高分子学报 2017(01)
    • [18].羟基聚硅氧烷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 有机硅材料 2016(02)
    • [19].丙烯酸十八酯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材料导报 2016(06)
    • [20].新型四元共聚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评价[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5(01)
    • [21].聚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改性聚乳酸的研究[J]. 工程塑料应用 2015(04)
    • [22].可熔融丙烯腈-N-乙烯基咪唑共聚物及纤维的制备与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10)
    • [23].己内酰胺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24].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 石油化工 2013(12)
    • [25].AM/AA/AMPS/NPAB四元共聚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 2014(01)
    • [26].丙烯酸丁酯/异戊二烯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4(07)
    • [27].聚丙烯酸-聚氨酯-丁烯醛共聚物的复鞣应用研究[J]. 中国皮革 2013(13)
    • [28].无卤阻燃丙烯腈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09)
    • [29].苯胺与吡咯共聚物空心球的自组装制备及性能[J]. 高分子学报 2012(03)
    • [30].新型两性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2(07)

    标签:;  ;  ;  

    聚天冬氨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