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稻田CH4和N2O排放措施的研究

减少稻田CH4和N2O排放措施的研究

论文摘要

CH4和N2O是仅次于CO2的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稻田是CH4和N2O的重要排放源。本研究通过整合分析我国稻田CH4和N2O排放的规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双季稻稻田的氮和磷肥用量和不同有机无机配施的CH4和N2O排放,筛选减少稻田CH4和N2O排放的技术措施。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对我国稻田CH4和N2O排放的整合分析表明:(1)我国稻田CH4排放存在明显的地带性规律,主要表现为西南地区稻田CH4排放远高于其他地区;我国稻田N2O排放的地带性特征不明显。(2)水稻生长季节水分管理方式、非水稻生长季水分状态对稻田CH4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与淹水灌溉(CF)相比,前期淹水-中期晒田-淹水(F-D-F)、前期淹水-中期晒田-淹水-湿润灌溉(F-D-F-M)和间歇灌溉或完全湿润(M)降低稻田CH4排放的幅度为45%、59%和83%。与休闲期淹水(F)相比,采取冬闲期排干(SD)、稻旱轮作(LD)或旱-旱-稻轮作模式(TD),能降低稻田CH4排放42%~56 %。(3)化肥氮素投入量和有机物料种类对稻田CH4排放具有重要影响(P < 0.05)。不同有机添加物产生CH4的能力的顺序为:作物秸秆+厩肥(S+FM)>绿肥(GM)>厩肥(FM)>作物秸秆(S)>堆肥或沼渣(CM)。化学氮肥的种类对CH4排放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特征与有关试验结论不符。随着氮肥用量(N)的增加,CH4排放逐渐降低。当N位于0< N≤150 kg N ? hm-2,150< N <250 kg N ? hm-2和≥250 kg N ? hm-2时,CH4排放较不施任何肥料降低12 %、29 %和65 %。(4)水稻生长季节水分管理方式、非水稻生长季水分状态对稻田N2O排放具有重要影响(P < 0.05)。与CF相比,F-D-F、F-D-F-M和M能够增加稻田N2O排放12 %、140 %和478 %,而且在F-D-F、F-D-F-M模式下的氮肥N2O-N直接排放因子分别为0.43%和0.68%。不同非水稻生长季水分状态模式下N2O排放平均值表明,SD、LD和TD比F增加40%~110%的排放。2.田间试验观测得出:(1)施氮、磷肥均提高早、晚稻返青期的CH4排放,所有处理的早。晚稻生长期内CH4排放通量差异均不显著(P > 0.05);N2O排放量与施氮量的无相关性。(2)在总氮投入基本相等的情况下,与新鲜稻草(RS+NPK1)相比,采用菌渣(MR+NPK1)可减少早、晚稻田CH4排放的46%和68%,增加N2O排放的57%和28%;与新鲜牛粪(CD+NPK2)相比,采用沼渣(BD+NPK2)可减少早、晚稻田CH4排放的56%和65%,增加N2O排放63%和179%。(3)有机物料转化CH4的能力与自身易分解有机碳含量关系更为密切。C/N比对有机肥产生N2O的调节理论适用于C/N比相差较大的有机肥种类。对于C/N比接近的有机物料而言,氮素形态、有机碳组成可能起主要作用。(4)晒田对早、晚稻CH4排放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晒田期间均无N2O排放峰值出现,CH4和N2O排放并无发现消长关系。(5)氮、磷用量对双季稻的整体温室效应影响很小,但可以显著影响稻谷产量;有机无机配施下早、晚稻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整体温室效应有极大的影响。CH4是早、晚稻田主要的温室气体,当地的减排措施应该以减少CH4排放为主。在施肥方面可以采取以产量最佳确定化肥用量,以整体温室效应最小确定有机肥种类的策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目前研究进展
  • 4 排放'>1.2.1 CH4排放
  • 2O 排放'>1.2.2 N2O 排放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和研究方法
  • 4和N2O 数据库建设'>2.1 稻田CH4和N2O 数据库建设
  • 2.1.1 数据来源
  • 2.1.2 数据分类
  • 2.1.3 统计分析
  • 2.2 大田试验观测
  • 2.2.1 观测要素和试验仪器
  • 4和N2O 测定设备和性能测试'>2.2.2 CH4和N2O 测定设备和性能测试
  • 2.3 试验设计
  • 4和N2O 的影响'>2.3.1 氮、磷用量增减对双季稻田CH4和N2O 的影响
  • 4和N2O 的影响'>2.3.2 有机无机配施对双季稻田CH4和N2O 的影响
  • 4和N2O 排放及减排整合分析'>第三章 我国稻田CH4和N2O 排放及减排整合分析
  • 3.1 统计分析结果
  • 3.1.1 数据分布检验
  • 4和N2O 排放分布特征'>3.1.2 我国不同稻作区CH4和N2O 排放分布特征
  • 4和N2O 排放的水肥管理因素'>3.1.3 影响我国稻田CH4和N2O 排放的水肥管理因素
  • 4 排放'>3.2 稻田CH4排放
  • 3.2.1 水分管理方式
  • 3.2.2 非水稻生长期水分状态
  • 3.2.3 有机添加物种类
  • 3.2.4 化学氮肥种类
  • 3.2.5 化学氮肥数量
  • 2O 排放'>3.3 稻田N2O 排放
  • 3.3.1 水分管理方式和氮投入总量
  • 3.3.2 非水稻生长季节水分状态
  • 4和N2O 综合分析'>3.4 稻田CH4和N2O 综合分析
  • 3.5 讨论
  • 4 减排途径'>3.5.1 我国稻田CH4减排途径
  • 2O 减排途径'>3.5.2 我国稻田N2O 减排途径
  • 4和N2O 排放产生的综合温室效应和减排对策'>3.5.3 稻田CH4和N2O 排放产生的综合温室效应和减排对策
  • 3.6 小结
  • 4和N2O 排放的影响'>第四章 氮、磷肥用量对双季稻田CH4和N2O 排放的影响
  • 4 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4.1 双季稻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
  • 2O 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4.2 双季稻田N2O 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
  • 4 排放的影响'>4.3 氮、磷用量对双季稻不同生育期CH4排放的影响
  • 2O 排放的影响'>4.4 氮、磷用量对双季稻田N2O 排放的影响
  • 4.5 氮、磷肥用量对双季稻田综合温室效应和产量的影响
  • 4.6 小结
  • 4和N2O 排放的影响'>第五章 有机无机配施对双季稻田CH4和N2O 排放的影响
  • 4 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5.1 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
  • 2O 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5.2 N2O 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
  • 5.3 讨论
  • 4和N2O 排放的影响机理'>5.3.1 有机物料种类对双季稻田CH4和N2O 排放的影响机理
  • 4和N2O 排放的环境因素'>5.3.2 影响双季稻田CH4和N2O 排放的环境因素
  • 4和N2O 排放的关系'>5.3.3 双季稻田CH4和N2O 排放的关系
  • 5.3.4 有机无机配施对综合温室效应和产量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4和N2O 整合分析'>6.1.1 稻田CH4和N2O 整合分析
  • 6.1.2 田间试验观测
  • 6.2 创新性
  • 6.2.1 研究特色
  • 6.2.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恢复双季稻需警惕地方政府“抢跑”[J]. 中国经济周刊 2020(07)
    • [2].种植方式变化下双季稻田氮素平衡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7)
    • [3].乐平市双季稻种植热量条件分析与区划[J]. 江西科学 2016(06)
    • [4].湖南双季稻生产重心移动轨迹及发展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 2016(11)
    • [5].双季稻产量破纪录 年均亩产量高达1537.78公斤[J]. 农村百事通 2017(01)
    • [6].田头镇2015年双季稻高产创建技术总结[J]. 江西农业 2017(03)
    • [7].要大力发展双季稻生产[J]. 湖南农业 2015(05)
    • [8].湖南省单、双季稻识别与生育期提取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10)
    • [9].农业农村部:提高双季稻最低收购价[J]. 中国农资 2020(37)
    • [10].破解双季稻生产困惑的对策—规模化加机械化[J]. 衡阳通讯 2013(12)
    • [11].气候变化对广西双季稻种植布局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0(09)
    • [12].不同种植模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广东蚕业 2020(09)
    • [13].余姚市双季稻施肥现状分析与建议[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0)
    • [14].蘖肥运筹方式对机插双季稻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9(04)
    • [15].20世纪30~40年代四川双季稻的试验与推广[J]. 农业考古 2018(03)
    • [16].长江中下游北部单双季稻混作区周年光温高效利用与水肥精确调控节本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7)
    • [17].双季稻全程机械化实现新突破[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3(27)
    • [18].双季稻:粮食安全的“保险阀”——湖南双季稻生产调查[J]. 农村工作通讯 2014(12)
    • [19].金融危机下农民用户对双季稻管理知识需求及应对策略实证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11)
    • [20].双季稻田冬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13(02)
    • [21].有效破解制约双季稻机械化技术“瓶颈”的探讨[J].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3(04)
    • [22].破解双季稻生产困惑的对策:规模化与机械化[J]. 湖南农机 2012(04)
    • [23].规模化加机械化 破解双季稻生产难题[J]. 农机科技推广 2012(07)
    • [24].湖南发展双季稻生产的优势[J]. 作物研究 2008(04)
    • [25].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养分累积及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05)
    • [26].双季稻北缘区水稻“一种两收”绿色增效技术模式探讨[J]. 中国稻米 2019(06)
    • [27].湘东地区双季稻施用有机肥对土壤镉活性及稻米镉含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20(05)
    • [28].江西省双季稻田多作复合种植系统的能值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03)
    • [29].清康熙年间扬州试种双季稻[J]. 档案与建设 2014(06)

    标签:;  ;  

    减少稻田CH4和N2O排放措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