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变工况下流量与压比关系及热力参数应达值研究

汽轮机变工况下流量与压比关系及热力参数应达值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能源供需日趋紧张、用电需求量日益增大,用电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机组经常处于变工况乃至深度变工况运行中。与此同时电力行业节能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需要对汽轮机进行详细的变工况计算从而得出在工况变化时汽轮机的运行经济性,进而达到优化运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但目前机组变工况理论明显滞后,已经成为影响电厂安全经济运行、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汽轮机变工况计算的基础是级变工况,而级变工况难点是末级变工况计算。用统一的解析函数进行级的变工况计算是不可能的。本文首先研究了级喷嘴压比和整级压比与级流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背压降低时喷嘴先达到临界状态还是动叶先达到临界状态,将级的类型分为Ⅰ、Ⅱ和0三种类型的级并推导出级流型判别准则,并研究在实用变工况范围内蒸汽轮机级的类型与级的设计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分别求出各个类型级和级组的临界压力比,结合一个级组内各级在某一工况下的压力比,便可以判断级组内有无一级达到临界。本文在变工况计算中用整级彭台门系数来代替喷嘴彭台门系数以简化运算,并证明在正常运行工况时,此改变对效率的影响很小,在工程计算中完全可以适用。验证了加入了级临界压力比的改进型Flugle公式的正确性,即其不仅能够应用于中间级的计算,而且可以应用于末几级的计算,乃至末级的计算(非超临界工况),而且误差很小,精度较高。通过应用改进的Flugle公式对汽轮机中间级进行顺序变工况核算,在计算排汽焓时以汽轮机末级抽汽或次末级抽汽(过热蒸汽状态)为计算起点,根据初始假定的末级流量和现场实际的末级前热力状态和背压,用汽轮机变工况流型判别准则,判别级的流型,然后从末级前参数开始顺序进行一次级的变工况核算,得到新的排汽焓和排汽干度,最后算得机组的排汽焓。最后本文通过对火电厂热力系统变工况运行条件下系统各种运行环境参数应达值的确定,结合火电厂热经济性状态方程,确定出机组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主蒸汽压力的最优值。代入到顺序变工况计算中就可以得到各级的参数应达值。并将上述所有计算方法应用到SIS系统的性能计算和能损分析中,对热力系统的主要热经济性指标进行实时的在线计算,对影响机组热经济性的运行参数进行连续监督和分析,实时诊断机组的运行能损的分布情况,定量计算这些偏差所引起的能量损失并分析导致这些损失的原因,使机组经济运行。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汽轮机级的热力特性及流型判别准则
  • 2.1 级流型判别准则
  • 2.1.1 级流型的种类
  • 2.1.2 级的一般关系式
  • 2.1.3 级流型判别准则
  • 2.1.4 级流型准则数
  • 2.1.5 非定熵条件下的级流型准则数
  • 2.2 级的临界压比
  • 2.2.1 Ⅱ型级临节压力比
  • 2.2.2 Ⅱ型级伪临界压力比
  • 2.2.3 Ⅱ型级喷嘴的极限压力比
  • 2.2.4 0 型级的临界压力比
  • 2.2.5 Ⅰ型级的临界压力比
  • 2.3 级组临界压力比的确定
  • 2.4 喷嘴和动叶临界时的变工况分析
  • 2.5 Ⅰ型级的变工况分析
  • 2.6 Ⅱ型级的变工况分析
  • 2.7 级的伪临界压力的变工况分析
  • 2.8 级组临界压力的变工况分析
  • 2.9 级和级组临界压比的变工况计算数据验证
  • 第三章 Sttla 流量实验的数据验证及 Flugel 公式的改进
  • 3.1 喷嘴彭台门系数
  • 3.2 Sttla 流量实验的数据验证
  • 3.3 Flugle 公式的改进
  • 第四章 汽轮机组的变工况正向计算
  • 4.1 热力系统热经济状态方程
  • 4.2 排汽焓的计算
  • 4.2.1 各种损失的计算
  • 4.2.2 末级排汽焓的计算
  • 4.2.3 次末级排汽焓的计算
  • 4.3 中间级的计算
  • 4.4 调节级的计算
  • 4.4.1 喷嘴配汽方式
  • 4.4.2 调节级计算
  • 4.4.3 调节级特性曲线计算
  • 4.4.4 调节级变工况计算
  • 4.4.5 调节级计算实例
  • 4.4.6 调节级能耗分析
  • 第五章 汽轮机变工况运行参数应达值的确定
  • 5.1 汽轮机最优运行初压
  • 5.1.1 最优运行初压计算的数学模型
  • 5.1.2 加热器端差应达值确定
  • 5.1.3 变工况给水泵汽轮机参数应达值的确定
  • 5.1.4 给水温度
  • 5.1.5 抽汽管道压损的确定
  • 5.1.6 凝汽器真空应达值确定
  • 5.1.7 过热器减温喷水量的确定
  • 5.1.8 最优初压应用实例
  • 5.2 汽轮机各抽压力和温度应达值
  • 5.3 汽轮机再热蒸汽压力应达值
  • 5.4 锅炉效率的计算
  • 5.5 机组热经济性指标的计算
  • 第六章 基于 SIS 平台的变工况计算应用
  • 6.1 SIS 的简介
  • 6.2 汽轮机正向变工况计算在SIS 平台的数据验证
  • 第七章 结论
  • 7.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学术论文发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考虑压缩空气储能变工况特性的风储联合系统运行优化策略[J]. 高电压技术 2020(02)
    • [2].空分设备变工况操作及其对氩系统工况的影响[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14)
    • [3].多变工况烟气对余热锅炉性能影响的研究[J]. 冶金能源 2017(03)
    • [4].变工况下的发动机连杆动态应力与疲劳损伤分析[J]. 车用发动机 2012(04)
    • [5].风机盘管变工况供冷量灰色预估模型[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6].变工况下给水泵转速应达值的确定[J]. 电站辅机 2008(03)
    • [7].锅炉变工况NO_x排放特性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18)
    • [8].汽轮机变工况模型的简便建立方法及应用[J]. 热力发电 2019(02)
    • [9].基于颜巴赫燃气内燃机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变工况特性研究[J]. 发电与空调 2014(02)
    • [10].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变工况运行特性建模及风储协同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9(11)
    • [11].燃汽-蒸汽联合循环灵活性分析[J]. 节能 2019(09)
    • [12].煤气加压机变工况条件下的仿真研究[J]. 冶金动力 2017(07)
    • [13].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中燃气轮机的变工况特性[J]. 动力工程学报 2010(03)
    • [14].离心式透平的变工况特性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6(06)
    • [15].离心泵内变工况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2)
    • [16].大气环境对内燃机热电联供系统性能的影响[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05)
    • [17].变工况下调节级后超温原因分析[J]. 节能 2011(Z1)
    • [18].机械通风冷却塔变工况节能分析[J]. 节能 2019(09)
    • [19].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变工况调节方案对比分析[J]. 动力工程学报 2017(08)
    • [20].风冷热泵机组部分负荷变工况下优化风量的初步研究[J]. 流体机械 2008(04)
    • [21].有机朗肯循环机组性能仿真与变工况运行分析[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9(01)
    • [22].基于焓差法的燃机电厂机械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变工况特性研究[J]. 发电技术 2019(05)
    • [23].基于变工况除尘系统的风机调速分析及应用[J]. 低碳世界 2017(24)
    • [24].基于变工况除尘系统的风机调速分析及应用[J]. 钢铁技术 2017(02)
    • [25].变工况条件下Bang-Bang控制与常规PID控制的集成设计与分析[J].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6(09)
    • [26].大型汽轮机供热改造方案研究[J]. 汽轮机技术 2016(03)
    • [27].机组胀差的变化规律及控制胀差应采取的措施[J]. 商业故事 2015(11)
    • [28].变工况下高压加热器系统切除对机组运行热经济性的影响[J]. 华电技术 2014(02)
    • [29].船用核动力汽轮机组耦合变工况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汽轮机技术 2019(04)
    • [30].汽轮机变工况各级热力参数计算方法研究[J]. 汽轮机技术 2015(05)

    标签:;  ;  ;  ;  ;  

    汽轮机变工况下流量与压比关系及热力参数应达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