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石一杰(广东省广州增城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广州5113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X=8.197,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6.85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肺炎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效

重症性肺炎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腺病毒肺炎等,在肺炎基础上易发生并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故死亡率相对较高。因此,必须引起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1]。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4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的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6-66岁,平均年龄48.9岁。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49.3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吸氧、镇静、抗感染、止咳、平喘、化痰、强心、利尿、扩血管剂、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血益气治疗,方药如下:人参3g、麦冬6g、五味子3g、红花6g、丹参6g、地龙6g,每日一剂,水煎服75ml。两组疗程均为10天。

1.3疗效判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胸透、血常规均正常;好转: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心衰纠正,胸透肺部阴影仍未吸收,血常规正常或异常。

1.4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X=8.197,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6.857,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讨论

重症肺炎目前还没有普遍认同的标准,如果肺炎患者需要呼吸支持(急性呼吸衰竭、气体交换恶化伴高碳酸血症或持续低氧血症)、循环支持(血流动力学障碍、外周低灌注)和需要加强监护和治疗(肺炎引起的感染中毒症或基础疾病所致的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可认为重症肺炎[2]。目前许多国家制定了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虽然有所不同,但均注重肺部病变的范围、器官灌注和氧合状态。重症肺炎的治疗首先应选择广谱的强力抗菌药物,并应足量、联合用药。因为初始经验性治疗不足或不合理,或而后根据病原学结果调整抗菌药物,其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初始治疗正确者。重症肺炎常给予吸氧、镇静、抗感染、止咳、平喘、化痰、强心、利尿、扩血管剂、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方法[3]。

中医认为,肺炎常因劳倦过度、醉后当风等人体正气不足之时,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所致。邪伤肺卫,风邪束表,卫气郁闭,故见恶寒发热;肺气失宣,故咳嗽、气喘;肺不布津、聚而为痰,伤于寒邪则为白稀痰,伤于热邪或寒邪化热则见白粘痰或黄痰。邪气阻滞肺络,则致胸痛。邪伤肺络,可见咯血。若邪气过盛,正不胜邪,邪气入里,内传营血,则面唇青紫或衄血发斑;甚则邪热内陷、逆传心包、蒙闭心窍,出现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若邪热郁闭不宣,热深厥深,四末厥冷。若治疗得当,邪退正复,可见热病恢复期阴虚津伤之低热,手足心热或口干舌燥之证候[4-5]。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X=8.197,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6.857,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沛然,黄磊.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的诊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1(9):1207.

[2]宋志芳,郭晓红,王树云,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危险因素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9,19(3):137-140.

[3]王宗熙.无创面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18(3):173.

[4]刘又宁.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23例[J].四川中医,2009,25(2):129.

[5]钮善福.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临床观察[J].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5(2):135-136.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