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地上生物量研究

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地上生物量研究

论文摘要

测定群落的生物量,可以反映群落利用自然潜力的能力,衡量群落生产力的高低,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测定树种的生物量,对于评价该树种的生产力及提高营林水平和综合利用其产品都有重要意义。最初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是为了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后来是为评价森林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率和养分循环以及为森林的多途径利用提供基础数据。胡杨森林群落是塔里木河流域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胡杨是塔里木河流域唯一能够独自成林的乔木树种,常伴河而生,是我国荒漠区目前无以取代的自然成林树种,对于保护我国西北广大荒漠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和保障绿洲农牧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作为世界原始胡杨生长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在研究胡杨对环境约束的适应机制方面提供非常宝贵的资源。该保护区是全国两大胡杨保护区之一,在保持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自然与人类原因,尤其是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活动引起了该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的退化。本文选取新疆塔里木河中游地区的胡杨林保护区为研究区,以野外调查为基础,基于统计学和生态学的有关知识,利用PCQ方法对塔里木河中游地区建群种胡杨的地上生物量进行了估测和分析,为天然胡杨林的保护和恢复更新,改善塔里木荒漠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胡杨林的形态学变量(如胸径、树高等)变化特征与距河道距离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性。随着各样方点跟河道距离的增加胡杨胸径,冠幅和年龄也表现出规律性的结构变化。2)胡杨地上生物量的大小与距河道距离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距河道近的地方表现为数量多,密度大和长势较好的胡杨类型分布,胡杨林树叶生物量,树枝生物量逐渐变大。距河道较远的地方分布着长势差且密度小的胡杨种群,其中以衰老林和枯死树为主要类型,胡杨林的树径生物量和树根生物量逐渐变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植物生物量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 1.1.1 物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 1.1.2 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
  • 1.2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 1.2.1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意义
  • 1.2.2 森林生物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背景,内容和意义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思路
  • 2.4 研究意义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 3.1 研究区自然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地貌及地形
  • 3.1.3 气候特征
  • 3.1.4 水资源
  • 3.1.5 土壤类型
  • 3.2 社会经济状况
  • 3.3 动植物资源
  • 3.3.1 植物区系
  • 3.3.2 动物资源
  • 3.4 数据来源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样地设计与测定方法
  • 4.2 生物量的估算方法
  •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 5.1 胡杨林形态学变量变化特征分析
  • 5.1.1 胡杨胸径,冠幅和年龄变化特征分析
  • 5.1.2 胡杨树高的变化特征分析
  • 5.1.3 胡杨林密度变化特征分析
  • 5.2 胡杨林的生物量估算分析
  • 第六章 讨论与展望
  • 6.1 生物量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
  • 6.2 林生物量研究展望
  • 6.3 塔里木河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性分析
  • 6.4 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6.5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 第七章 创新点、有待于探讨的问题
  • 7.1 创新点
  • 7.2 有待于探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地上生物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