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进步模式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我国技术进步模式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各区域的技术水平、资源禀赋等极不平衡,因此,各区域依靠同样的技术进步模式是不现实的,我国各区域应该根据各自要素禀赋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来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模式,这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的理性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技术进步模式选择的决定因素,认为区域技术进步模式主要是由区域创新能力和技术引进吸收能力决定的。区域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技术基础设施水平和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引进吸收能力主要包括技术差距、人力资本存量和贸易开放度。其次,通过区域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我国区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引进吸收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区域的技术进步模式应该具有差异性。随后本文对各区域的技术进步模式进行了定性的估计。再次,为了检验估计的正确性,本文还用2000-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各区域的技术进步模式进行计量分析,所得的结论与之前的估计基本一致:中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使得东中西部地区的主导技术进步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性。东部地区主要靠原始创新来促进技术进步;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模式主要是以技术引进为主,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最大;在西部地区出现了以原始创新为主的技术进步模式和以技术引进为主的技术进步模式并存的局面,在某些不可能引进核心技术的行业必须要以原始创新为主,其他一些行业可以采用以技术引进为主的技术进步模式。因此,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经济、科技政策应当注重各区域主导技术进步模式的差异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体系
  • 1.4 创新点
  • 第2章 技术进步模式选择及对技术进步影响的理论分析
  • 2.1 技术进步模式的界定
  • 2.1.1 以原始创新为主的技术进步模式
  • 2.1.2 以技术引进为主的技术进步模式
  • 2.2 技术进步模式的特征及比较
  • 2.2.1 以原始创新为主的技术进步模式的特征
  • 2.2.2 以技术引进为主的技术进步模式的特征
  • 2.2.3 两种技术进步模式的比较
  • 2.3 后发国家技术进步模式与技术进步的理论模型分析
  • 2.3.1 模型设定
  • 2.3.2 模型的竞争均衡求解及结论
  • 第3章 技术进步模式的决定因素及我国区域技术进步模式的选择
  • 3.1 技术进步模式的决定因素
  • 3.1.1 技术差距
  • 3.1.2 人力资本投入
  • 3.1.3 原始创新效率
  • 3.1.4 技术引进效率
  • 3.2 我国区域技术进步模式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及技术进步模式的选择
  • 3.2.1 我国区域技术进步模式影响因素的差异性
  • 3.2.2 我国区域技术进步模式的选择
  • 第4章 我国技术进步模式区域差异性的实证分析
  • 4.1 计量模型的选定
  • 4.2 方法和数据说明
  • 4.3 计量结果与相关解释
  • 第5章 政策建议
  • 5.1 各区域应根据地区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技术进步模式
  • 5.2 加强原始创新促进东部发达地区技术进步
  • 5.3 提高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带动中部欠发达地区技术进步
  • 5.4 扩大经济开发,发挥西部落后地区技术后发优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研发投入的绿色技术进步效应——基于城市层面技术进步方向的视角[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02)
    • [2].中国技术进步方向测算——基于增强型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技术进步适宜性:要素投入比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耦合关系——基于浙江省的经验研究[J]. 嘉兴学院学报 2018(01)
    • [4].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否仍然“劳动密集”——基于要素构成与技术进步偏向的关联考察[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10)
    • [5].技术进步方向、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 财经论丛 2016(09)
    • [6].环境管制、对外开放与中国工业的绿色技术进步[J]. 经济研究 2014(09)
    • [7].技术收敛与经济收敛的匹配性——基于技术进步体现观的分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 [8].美国教师不使用微信[J]. 少年儿童研究 2017(05)
    • [9].风云卫星是怎样预报天气的?[J]. 太空探索 2017(02)
    • [10].话题四 看中智能、互联和新能源汽车大集团火力全开[J]. 市场观察 2017(06)
    • [11].那是一定会出现的,尽管不在此刻[J]. 中国画画刊 2017(03)
    • [12].快速轨道:中国、欧洲和美国高速铁路的比较[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26)
    • [13].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25)
    • [14].《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技术进步,勿忘生命本源[J]. 知识就是力量 2017(10)
    • [15].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的依据、机理与路径研究[J]. 黄海学术论坛 2011(01)
    • [16].金融发展、要素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J]. 金融与经济 2020(10)
    • [17].技术进步偏向对工业产能过剩影响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9(12)
    • [18].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相容性政策条件——环境技术进步方向视角下的政策偏向效应检验[J]. 管理世界 2020(03)
    • [19].我国智能技术进步的就业门槛效应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20(01)
    • [20].金融支持、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研究述评[J]. 时代经贸 2020(12)
    • [21].环境规制工具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差异性影响[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12)
    • [22].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模式[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7)
    • [23].二元经济结构与技术进步偏向[J]. 财经科学 2020(07)
    • [24].智能化如何影响技术进步偏向?[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0(04)
    • [25].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6].技术进步能否抑制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检验[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7].流通创新技术进步偏向及区域异质性检验[J]. 邢台学院学报 2019(02)
    • [28].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技术进步预测与路径优化选择[J]. 科学学研究 2019(08)
    • [29].技术进步带来了就业质量的提升吗?——基于中国2000~2016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8(08)
    • [30].地方官员流动是否能够带动技术进步[J]. 特区经济 2018(09)

    标签:;  ;  ;  ;  

    我国技术进步模式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