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融合 ——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融合 ——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

论文摘要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1999年11月4日,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并废除了已有66年历史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允许金融控股公司对银行、证券、保险进行兼业经营,成为继英国、日本后放弃金融分业经营的又一西方发达国家,混业之风愈演愈烈。反观我国,1993年才开始建立金融分业经营的制度框架,1995年正式形成金融分业经营的制度,1998年以保监会的成立为标志形成金融分业监管制度。近年来,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交叉经营的现象又日渐增多。在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我国银行证券分业经营的制度还能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吗?我国金融经营制度该何去何从?本文选题正式基于以上的考虑,希望就我国金融经营方式选择做出有意义的探讨。 本文的研究沿着以下逻辑思路展开:从世界各国金融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混业经营似乎已成为一种必然的方向。从理论上看,银行多元化经营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从各国的实践来看,混业经营也是银行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我国金融体系建立不足六十年,但其中关于经营制度的选择已经历了几次变革。在目前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是否也面临了多元化经营的压力?目前多元化经营的可行性如何?如果必要和可行,那如何成功的实现转变?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对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融合进行理论分析,并总结国际经验。具体从银行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概念界定出发,对银行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的理论基础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主要国家银行资本和虚拟资本融合的历程进行分析与经验总结。 其次回顾我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历程,并对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具体是按照我国金融业经营制度的变迁将我国金融业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详细论述,并结合当时的经济金融环境对各阶段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融合发展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执行严格分业经营以来银行业的发展水平及竞争力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明晰我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必要性。 再次是对中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可行性论证及路径选择的分析。该部分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我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可行性,并分析提出建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国内外文献回顾
  • 2.1 概念界定
  • 2.1.1 银行资本
  • 2.1.2 虚拟资本
  • 2.1.3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融合
  • 2.2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理论纷争
  • 2.2.1 关于虚拟资本界定的纷争
  • 2.2.2 关于融合的经济意义的纷争
  • 第3章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理论分析
  • 3.1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微观基础
  • 3.1.1 金融混业经营与范围经济
  • 3.1.2 金融混业经营与协同效应
  • 3.1.3 金融混业经营与信息不对称的改善
  • 3.2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宏观效应
  • 3.3 关于混业经营几个理论焦点的再分析
  • 3.3.1 金融混业经营不会必然导致利益冲突
  • 3.3.2 混业经营不会必然导致权力集中和垄断
  • 3.3.3 混业经营会影响金融稳定的实证证据不足
  • 3.4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成本收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际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 4.1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的发展历程
  • 4.1.1 银行资本的演变
  • 4.1.2 虚拟资本的发展阶段
  • 4.2 主要国家银行资本和虚拟资本融合的历史沿革
  • 4.2.1 银行资本和虚拟资本融合的方式
  • 4.2.2 德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融合
  • 4.2.3 日本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融合
  • 4.2.4 英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融合
  • 4.2.5 美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融合
  • 4.3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原因分析
  • 4.3.1 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推动金融混业经营的根本原因
  • 4.3.2 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混业经营的直接原因
  • 4.3.3 金融电子化为金融混业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 4.3.4 金融全球化加速了金融混业经营的传播
  • 4.3.5 理论的突破消除了人们对金融混业经营的疑虑
  • 4.4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成功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4.4.1 金融机构产权必须明晰
  • 4.4.2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必要的制度基础
  • 4.4.3 要实现混业经营,必须建立有效的、审慎的金融监管机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新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评价
  • 5.1 新中国金融发展的历程
  • 5.1.1 建国初期—20世纪80年代:单一银行资本垄断阶段
  • 5.1.2 20世纪80年代—1993年: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经营阶段
  • 5.1.3 1994年—1999年: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分离经营阶段
  • 5.1.4 1999年—至今: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出现再度融合的趋势
  • 5.2 对中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评价
  • 5.2.1 对1993年以前我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综合经营的评价
  • 5.2.2 对1993年以后我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分离经营的评价
  • 5.2.3 对我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再度融合的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分离下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现状
  • 6.1 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现状
  • 6.1.1 我国银行业的安全性
  • 6.1.2 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性
  • 6.1.3 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
  • 6.2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分离下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分析
  • 6.2.1 评价方法介绍
  • 6.2.2 指标及样本选取
  • 6.2.3 分析结果
  • 6.3 我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必要性
  • 6.3.1 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未来挑战
  • 6.3.2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我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可行性论证
  • 7.1 我国银行业范围经济问题研究
  • 7.1.1 模型选择及变量计算
  • 7.1.2 数据分析
  • 7.1.3 结果讨论
  • 7.2 我国银行资本与外部虚拟资本融合的成本效应研究
  • 7.2.1 模型与研究方法
  • 7.2.2 数据分析
  • 7.2.3 结果讨论
  • 7.3 我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基础条件分析
  • 7.3.1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需求旺盛
  • 7.3.2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向纵深推进
  • 7.3.3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业务上的严格界限逐渐模糊
  • 7.3.4 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多元化服务创造了基础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我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模式选择
  • 8.1 三种可资借鉴的综合经营模式
  • 8.2 中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模式选择
  • 8.2.1 已有模式分析
  • 8.2.2 中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现实选择——金融控股公司
  • 8.2.3 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必须注意的问题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我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 9.1 中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制约因素分析
  • 9.1.1 制约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宏观因素分析
  • 9.1.2 制约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微观因素分析
  • 9.2 中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路线选择
  • 9.2.1 目前可供借鉴的融合路线
  • 9.2.2 我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三步走”战略
  • 9.3 中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政策建议
  • 9.3.1 进一步推进我国银行业的改革
  • 9.3.2 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 9.3.3 建立既具灵活性又有超前性的金融监管体制
  • 9.3.4 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 9.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效益评价工作浅析——以P银行为例[J]. 中国总会计师 2019(12)
    • [2].放松银行准入管制与企业创新——来自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的准自然试验[J]. 经济学(季刊) 2019(04)
    • [3].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扶贫问题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19(24)
    • [4].贷款占比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 中国物价 2020(02)
    • [5].“一带一路”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的策略[J]. 国际融资 2020(03)
    • [6].浅析5G时代下商业银行数字渠道转型[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02)
    • [7].中资商业银行发行境外债券的机遇、挑战及相关建议[J]. 债券 2020(04)
    • [8].浅谈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发展[J]. 财经界(学术版) 2020(11)
    • [9].商业银行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J]. 产业创新研究 2020(07)
    • [10].商业银行基层行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探析[J]. 现代金融 2020(03)
    • [11].银行供给侧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 中国金融 2020(08)
    • [12].“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背景下黑龙江省商业银行“三品”战略研究[J]. 知识经济 2020(13)
    • [13].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人才培养和开发路径的实践[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08)
    • [14].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财会审计研究[J]. 现代审计与会计 2019(11)
    • [15].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20(02)
    • [16].商业银行信贷尽职调查问题及其解决分析[J]. 上海商业 2020(06)
    • [17].新冠疫情式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与数字化转型研究——以商业银行为例[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8].国有商业银行人才培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 2020(06)
    • [19].疫情影响下的商业银行应急服务创新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20(07)
    • [20].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潜在风险分析——以中行原油宝事件为例[J]. 绿色科技 2020(14)
    • [21].智慧社区视角下商业银行策略研究[J]. 财经界 2020(29)
    • [22].数字货币或成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关键路径[J]. 现代商业银行 2020(13)
    • [23].新冠疫情冲击下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J]. 现代金融 2020(07)
    • [24].新冠疫情“催熟”商业银行数字化进程[J]. 中国农村金融 2020(12)
    • [25].新冠疫情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研究[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 [26].浅议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的途径[J]. 现代企业 2020(09)
    • [27].乡村数字治理是商业银行拓展农村场景的突破口[J]. 银行家 2020(06)
    • [28].提高商业银行成本管理质效的对策建议[J]. 产业创新研究 2020(17)
    • [29].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究[J]. 中外企业家 2018(27)
    • [30].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下的商业银行发展方式探究[J]. 中外企业家 2018(27)

    标签:;  ;  ;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融合 ——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