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10年随访研究

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10年随访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虽然Zweym(u|")ller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BICON—PLUS双锥面螺旋臼和SL-PLUS矩形股骨柄)在设计理念、材料及表明处理等方面较之前同类假体有明显改善,但螺旋臼及矩形股骨柄的疗效一直饱受争议,有学者认为其与半球形臼及圆柱形或椭圆形股骨柄相比易出现假体松动等问题。目前国内外骨科医生对于假体类型的选择方面仍存在分歧。此外,由于国人在身体特点及生活习惯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差异,采用螺旋臼及矩形股骨柄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远期效果是否与国外报道一致需进一步研究。因此,本课题对1996-2002年在南方医院由同一术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且应用Zweym(u|")ller型人工髋关节假体的患者进行了5-10年的随访,从而系统评估BICON—PLUSH双锥面螺旋臼和SL—PLUS股骨柄的中期疗效,并为国内外骨科医生选择假体提供临床参考依据。目的评估BICON—PLUS双锥面螺旋臼和SL—PLUS股骨柄术后5-10年的疗效,为骨科医生选择假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随访方法采取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和上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电话或信件联系患者来我院门诊随访;对于能够取得联系但距离较远的患者通过电话随访,并嘱其按要求在当地医院拍X线片并将片寄回:对于未留有联系电话、信件寄出后长期未与随访人员取得联系的患者或因某些原因不愿来门诊随访的患者采用上门随访的方式,由随访人员陪同到当地医院行X线检查。2、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评估和放射学评估两部分。临床评估指标包括:Harris评分、术后疼痛时间、术后扶拐行走时间、满意度、并发症等。放射学评估指标包括:异位骨化、骨皮质肥厚、髓内骨化、透亮带、骨溶解、磨损率等。所有数据的采集及评估均由独立检查者完成。磨损数据采用X线片进行测量,并根据已知的股骨头直径(28mm)校正。结果1、共116例142髋符合纳入标准,57例72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49.1%。44例57髋同时获临床及放射学评估,7例8髋只获得临床评估,6例7髋只获得放射学评估。57例患者中,男31例41髋,女26例31髋;双髋15例,单髋42例;左髋33个,右髋39个。随访时间为平均7.4年(5-10年)。手术时平均年龄为51.1岁,平均体重指数22.7。手术原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4例55髋,强直性脊柱炎7例10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2例3髋,原发性骨性关节炎2例2髋,股骨颈骨折术后骨不连2例2髋。2、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6.0分提高到随访时的平均93.2分,49髋(75.4%)术后疼痛在1个月内缓解,术后弃拐行走时间平均为2个月。X线随访见远端骨皮质肥厚26髋(44.1.%),髓内骨化26髋(49.1%),异位骨化40髋(62.5%)。无一例髋臼侧出现透亮带,23髋(35.9%)股骨侧可见透亮带,均为区域性透亮带,以1区发生率最高。7髋(10.9%)髋臼侧出现骨溶解,18髋(28.1%)股骨侧出现骨溶解,骨溶解发生率为32.8%:髋臼侧骨溶解以3区发生率最高,而股骨侧则以7区发生率最高。聚乙烯磨损率为0.09mm/年(陶瓷—聚乙烯)和0.12mm/年(金属—聚乙烯)。虽然无已行翻修病例,但2髋因髋臼松动移位需行翻修术。以翻修手术或需行翻修手术作为失败的标准,髋臼杯假体存活率为96.9%,股骨柄的存活率为100%。结论1、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6.0分提高到随访时的平均93.2分;远端骨皮质肥厚发生率为44.1%,髓内骨化发生率为49.1%,异位骨化发生率为62.5%,透亮带发生率为35.9%,骨溶解发生率为32.8%;髋臼杯假体存活率为96.9%,股骨柄的存活率为100%。2、本组病例假体存活率与近似随访年限的其他文献报道相当,但骨溶解发生率偏高。总体疗效令人满意。3、116例142髋中57例72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49.1%。更换联系方式或记载不详、患者防病治病意识薄弱是造成随访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2.病例收集
  • 3.随访方法
  • 4.评估方法
  • 5.手术方法
  • 6.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临床评估
  • 2.放射学评估
  • 讨论
  • 1 关于螺旋臼
  • 2 关于磨损
  • 3 骨皮质肥厚与位内骨化
  • 4 透亮带与骨溶解
  • 5 深静脉血栓
  • 6 随访体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图片
  • 综述
  • 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盐酸巴马汀抑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实验研究[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2(06)
    • [2].1例下颌骨骨溶解症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03)
    • [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溶解的基础探索与临床诊治[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8(04)
    • [4].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诱导骨溶解实验研究[J]. 重庆医学 2013(34)
    • [5].全关节成形术中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概述:本体因素与未来发展方向[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02)
    • [6].益肾解毒汤治疗大骨溶解症1例[J]. 北京中医药 2012(07)
    • [7].特发性肢端骨溶解症一例[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9(11)
    • [8].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两种动物模型形态学比较研究[J]. 实用骨科杂志 2019(01)
    • [9].人工关节假体周围炎性骨溶解的生物学机制[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01)
    • [10].雷尼酸锶对钛颗粒诱导炎性骨溶解的抑制作用[J]. 骨科 2014(02)
    • [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中的作用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6)
    • [12].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发病机理与治疗进展[J]. 中医正骨 2010(07)
    • [13].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磨损颗粒刺激小鼠气囊植骨模型诱导骨溶解的超微病理改变[J]. 宁夏医学杂志 2019(03)
    • [14].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骨溶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8(09)
    • [15].人工关节磨损微粒诱导骨溶解的分子生物学机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26)
    • [16].假体周围生物学微环境与无菌性骨溶解[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20)
    • [17].中药防治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07)
    • [18].大块骨溶解症[J].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9(02)
    • [19].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像表现[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02)
    • [20].全髋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溶解的手术治疗体会[J]. 实用骨科杂志 2012(10)
    • [21].假体周围骨溶解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15)
    • [22].大块骨溶解症的影像学表现[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02)
    • [23].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J]. 中国骨伤 2008(03)
    • [24].白黎芦醇对小鼠磨损颗粒诱导炎性骨溶解的抑制作用[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06)
    • [25].1例双侧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行右侧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的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90)
    • [26].胫腓骨大块骨溶解症一例报告[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8(03)
    • [27].二氢杨梅素防治磨损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8(07)
    • [28].氧化应激对磷酸三钙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及其机制[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8(04)
    • [29].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右侧股骨头和股骨颈骨溶解症1例[J]. 中医正骨 2015(01)
    • [30].Bevacizumab抑制骨溶解的实验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03)

    标签:;  ;  ;  ;  

    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10年随访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