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远程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远程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远程医疗是指医学专家利用电子通讯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实现远距离医学检测、急救、保健、诊断、治疗,以及远距离教育、信息交流和管理等等,在不同区域的医疗单位之间,患者与医师之间,医学专家之间搭建的一座桥梁。我国建立的远程医疗系统已具备了很多功能,比如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咨询等,但由于我国的通讯网络等计算机基础设施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维护费用高、人们认识观念不同,使远程医疗的一些功能,比如远程医疗、远程护理、网上医院还没有实现。虽然开展远程医疗的研究与应用是刚刚起步,但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各研究专家仍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远程医疗进行研究,为我国远程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旨在针对我国远程医疗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大量国内外文献研究并结合访谈、问卷等调查研究结果,明确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及远程医疗成功实施的影响因素,探寻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我国卫生领域有关部门解决问题提供研究参考,推进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我国远程医疗的应用现状、研究现状。在问卷调查中,根据研究目的及内容,依据地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具体调查情况为:1.随机抽取未开展过远程医疗的医院30家,进行远程医疗的需求和参与意愿分析。向信息科发放问卷30份,收回28份,有效问卷27份,有效回收率为90%;向医生发放问卷100份,收回及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为98%。2.随机抽取开展过远程医疗的医院21家,进行远程医疗的实施现状分析和满意度分析。向信息科发放问卷21份,收回20份,全部有效;向参加过远程医疗的医生发放问卷63份,收回59份,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为89%。对回收后的数据收集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用EXCEL,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通过统计分析、系统分析、归纳总结出我国开展远程医疗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建议。研究结果(1)远程医疗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并非昙花一现,应不断发掘其潜在需求。(2)远程医疗的成功开展主要受五个方面的影响:医患双方,管理部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资金投入等。(3)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六方面的对策建议:加大宣传,激发潜在需求;加强管理,降低风险,提高远程医疗质量;增加投入并对其进行效益分析;统一标准规范,以标准规范为依据和保障;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医疗责任;医院应理性选择远程医疗服务模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远程医疗概述
  • 1.1 远程医疗的定义
  • 1.2 远程医疗的意义
  • 1.3 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
  • 1.4 我国远程医疗存在的问题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
  • 5 问卷质量控制
  • 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 对远程医疗的需求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1.1 医院对远程医疗的了解程度
  • 1.2 了解远程医疗的方式及其途径
  • 1.3 远程医疗对解决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是否有作用
  • 1.4 是否愿意开展远程医疗
  • 1.5 小结
  • 2 参与远程医疗的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分析
  • 2.1 基本情况
  • 2.2 参加远程医疗之前是否进行过培训
  • 2.3 医生参加远程医疗的形式
  • 2.4 参加远程医疗患者类型调查分析
  • 2.5 医务人员对远程医疗效果评价
  • 2.6 继续参加远程医疗的意愿调查
  • 2.7 小结
  • 3 医院远程医疗应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3.1 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 3.2 影响远程医疗实施的因素调查
  • 3.3 推进远程医疗的工作重点调查
  • 3.4 小结
  • 第三章 开展远程医疗的影响因素成因探讨
  • 1 医患双方对远程医疗的影响
  • 2 管理部门的影响
  • 3 法律法规问题
  • 4 标准规范问题
  • 5 资金投入问题
  • 第四章 开展远程医疗的对策及建议
  • 1 加大宣传,激发潜在需求
  • 2 加强管理,降低风险,提高远程医疗质量
  • 3 增加投入并对其进行效益分析
  • 4 统一标准规范,以标准规范为依据和保障
  • 5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医疗责任
  • 6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服务模式
  • 第五章 结论
  • 1 总结
  • 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及参考文献
  • 附件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件2(调查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际远程会诊服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卫生软科学 2019(03)
    • [2].互联网+中医远程会诊平台构建与展望[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9(04)
    • [3].区域性病理远程会诊平台解决方案[J]. 福建电脑 2019(08)
    • [4].我国区域远程会诊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9(07)
    • [5].实施远程会诊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8(06)
    • [6].基于医联体的多路径远程会诊平台建设[J]. 中国新通信 2018(19)
    • [7].一种基于云平台大数据远程会诊软件的研发与测试[J]. 中国医学装备 2018(11)
    • [8].预约与应急融合的远程会诊实践与思考[J]. 中国医院 2017(11)
    • [9].远程会诊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分析[J]. 新疆医学 2016(05)
    • [10].预约制远程会诊模式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 中国数字医学 2016(10)
    • [11].探究病理远程会诊在基层病理科的应用效果[J]. 黑龙江医药 2016(05)
    • [12].病理远程会诊在基层医院病理科内的应用价值[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05)
    • [13].509例病理远程会诊分析及及应用价值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03)
    • [14].郑州首个国际远程会诊中心落户郑州市六院 注入动力引擎提升该市医疗服务国际化水平[J]. 协商论坛 2015(04)
    • [15].注入动力引擎 提升医疗服务国际化水平——郑州首个国际远程会诊中心落户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5(04)
    • [16].门诊化远程会诊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5(10)
    • [17].远程会诊在急危重症诊治中的问题与管理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10)
    • [18].远程会诊服务下医——医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9(09)
    • [19].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中美远程会诊”[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20].安徽省3所县级公立医院远程会诊运行情况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7(11)
    • [21].病理远程会诊在基层病理科的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29)
    • [22].贵州远程会诊费用有标准[J]. 中国农村卫生 2016(05)
    • [23].昆山市心电远程会诊中心建设实践: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区域心电解决方案[J]. 科技新时代 2017(02)
    • [24].2010年-2013年6928例远程会诊病例统计分析[J]. 中国病案 2014(03)
    • [25].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例远程会诊转诊成功实施[J]. 华西医学 2014(03)
    • [26].数字化病理切片在病理远程会诊中的应用与体会[J]. 青岛医药卫生 2014(04)
    • [27].如何提高远程会诊质量[J]. 新疆医学 2013(06)
    • [28].肿瘤远程会诊建50家试点医院[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0(10)
    • [29].医疗会诊的新模式——探讨开展远程会诊[J]. 新疆医学 2008(10)
    • [30].区域性心电远程会诊网络的管理构建与展望[J]. 心电与循环 2019(01)

    标签:;  ;  ;  

    我国远程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