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判教研究

藏传佛教判教研究

论文摘要

判教就是面对佛教内部不同思想、学派、以及大量经典的出现,而将其从内容、形式、形成时间、所说义理深浅等方面所作的一个价值评价与会通。一般认为,它是中国佛教的最大特征之一。作为中国佛教重要组成部分的藏传佛教判教理论,它直接继承了印度佛教的相关判教论说,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创新性的组合构建,由此形成了具有藏传佛教地方特色的判教理论体系,是藏传佛教教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藏传佛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论文围绕着藏传佛教判教的内涵范畴为主要论述对象,对藏传佛教判教进行阐释。论文认为藏传佛教的判教主要包括对印度佛教中宗义判教、经典判教、密宗判教及根器判教四种判教形式的继承和重构,印度佛教中这方面的相关论述是藏传佛教判教思想的渊源。以此为依据,本文从判教主体(即判教者的角度)出发,将藏传佛教中的判教分为个体判教和教派判教两种类型,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判教个案进行阐释论说,在注重藏传佛教判教内部思想逻辑及其发展前提下,对藏传佛教中两种类型的判教面貌进行论述阐释,并对这两种判教类型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为明确藏传佛教判教的地方化特征,本文在中国佛教的视野下,以思想史的范畴,对汉藏佛教判教以纲要式的形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基于以上理解,论文分为六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对选题意义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以及文章思路、写作框架进行论述;第二章藏传佛教判教思想的渊源,该章主要对藏传佛教判教有直接影响的印度佛教经论中的判教表述进行阐释论说;第三章藏传佛教的个体判教,这一章对藏传佛教中的个体判教类型展开阐述,选取译师智军(现存资料中藏传佛教中第一个表达判教思想的译师)、译师吉祥积(现存资料中藏传佛教中第一个对密宗思想进行判教的译师)、赞普赤松德赞(现存资料中第一个通过行政干预来指导佛教思想的赞普)和论师法成(现存资料中第一个对汉藏两地判教理论进行融合的译师)四人的判教思想为论述对象,来展现这一类型判教的面貌,并对这一类型判教的特征作以分析;第四章藏传佛教的教派判教,这一章对藏传佛教中的教派判教类型展开论述,选取藏传佛教宁玛派(以密宗为主导的判教)、觉囊派(显密并重的判教)和格鲁派(以显宗为主导的判教)的判教思想展开论述,来展现藏传佛教的教派判教面貌,并对这一类型的判教特征作以分析;第五章余论,该章将藏传佛教判教置于中国佛教的背景下进行审视,以思想史的范畴对汉藏佛教判教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方面进行纲要式的比较,最后结语对整篇论文作一总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基本思路及写作框架
  • 第二章 藏传佛教判教的理论渊源
  • 第一节 宗义判教
  • 第二节 经典判教
  • 第三节 密宗判教
  • 第四节 根器判教
  • 第三章 藏传佛教的个体判教
  • 第一节 智军译师的判教
  • 一、智军译师判教的内容
  • 二、对智军译师判教的评价
  • 第二节 吉祥积译师的判教
  • 一、吉祥积译师判教的内容
  • 二、对吉祥积译师判教的评价
  • 第三节 赞普赤松德赞的判教
  • 一、赞普赤松德赞行政判教的内容
  • 二、对赞普赤松德赞行政判教的评价
  • 第四节 法成论师的判教
  • 一、法成论师判教的内容
  • 二、对法成论师判教的评价
  • 第五节 藏传佛教个体判教的特点分析
  • 小结
  • 第四章 藏传佛教的教派判教
  • 第一节 宁玛派的判教
  • 一、宁玛派判教思想发展概况
  • 二、宁玛派的判教标准——"大圆满"见
  • (一) 在显宗层面对"大圆满"见的理解
  • (二) 在密宗层面对"大圆满"见的理解
  • 三、宁玛派的判教内容
  • (一) 宁玛派的"九乘判教"
  • (二) 宁玛派对众生根器的判教
  • 四、对宁玛派判教的评价
  • 第二节 觉囊派的判教
  • 一、觉囊派判教思想发展概况
  • 二、觉囊派的判教标准——"他空"见
  • (一) 显宗"他空"见
  • (二) 密宗"他空"见
  • 三、觉囊派的判教内容
  • (一) 觉囊派对经典的判教
  • (二) 觉囊派对宗义的判教
  • (三) 觉囊派对密宗的判教
  • 四、对觉褒派判教的评价
  • 第三节 格鲁派的判教
  • 一、格鲁派判教思想发展概况
  • 二、格鲁派的判教标准——"缘起性空"
  • (一) "应成中观"
  • (二) "缘起自性空"
  • 三、格鲁派的判教内容
  • (一) 格鲁派对经典的判教
  • (二) 格鲁派对宗义的判教
  • (三) 格鲁派对密宗的判教
  • (四) 格鲁派对众生根器的判教
  • 四、对格鲁派判教的评价
  • 第四节 藏传佛教教派判教的特点分析
  • 小结
  • 第五章 余论
  • 第一节 藏汉两地佛教未形成教派时的判教比较
  • 一、两地佛教未形成教派时的判教背景比较
  • 二、两地佛教未形成教派时的判教内容比较
  • 三、两地佛教未形成教派时的判教影响比较
  • 第二节 藏汉两地佛教的教派判教比较
  • 一、两地佛教教派的判教背景比较
  • 二、两地佛教教派的判教内容比较
  • 三、两地佛教教派的判教影响比较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内藏传佛教觉囊派研究现状综述[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7(01)
    • [2].史与法相融,身与德共长——评索南才让的专著《觉囊派教法史略》[J]. 西藏研究 2015(06)
    • [3].觉囊派研究的一部力作——读《他空见与如来藏》一书[J]. 中国藏学 2014(04)
    • [4].藏传佛教觉囊派学经系统传承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 2018(04)
    • [5].藏传佛教觉囊派绘画遗存概说[J]. 艺术探索 2019(01)
    • [6].艺术人类学视野下川西藏传佛教觉囊派藏洼寺考察研究——以藏传佛教艺术与文化传承为视角[J]. 宗教学研究 2019(04)
    • [7].昂仁寺的创建及归属探析[J]. 西安社会科学 2012(01)
    • [8].仁达瓦与觉囊派之间的关系(英文)[J]. China Tibetology 2018(01)
    • [9].大渡河源周边地区宗教地理独特性刍议[J]. 宗教学研究 2009(04)
    • [10].走近藏哇寺[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2(04)
    • [11].索南才让教授的多部译著出版[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2].藏传佛教觉囊派梵音古乐在北京演出[J]. 佛教文化 2010(01)
    • [13].《他空见与如来藏:觉囊派人物、教法、艺术和历史研究》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J]. 中国西藏(中文版) 2014(04)
    • [14].藏传佛教觉囊派唐卡艺术首次在京展出[J]. 法音 2012(01)
    • [15].杜明伦 我相信我的相信[J]. 今日民航 2012(08)
    • [16].藏传佛教觉囊派唐卡画一组[J]. 西藏艺术研究 2012(04)
    • [17].觉囊派法位继承制探析——多罗那他成为觉囊派第一位活佛法主原因释疑[J]. 中国佛学 2012(02)
    • [18].哲布尊丹巴转世考疑[J]. 世界宗教文化 2017(04)
    • [19].多罗那他大师判教思想论略[J]. 宗教学研究 2017(03)
    • [20].岁末驱魔法会之金刚神舞仪式音乐研究——以藏传佛教觉囊派确尔基寺为例[J]. 艺海 2015(11)
    • [21].古韵恪律 集萃华章——觉囊画派艺术风格[J]. 中国西藏(中文版) 2013(01)
    • [22].试述觉囊派教义思想的融通性[J]. 集宁师专学报 2009(02)
    • [23].自空他亦空——宗喀巴对“他空”见的批判[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4].哲学 宗教[J]. 全国新书目 2010(18)
    • [25].修行梵音——藏传佛教觉囊派藏哇寺寺院器乐音乐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1(01)
    • [26].阿坝州觉囊“梵乐”的衍生特质及其保护利用路径[J]. 西藏艺术研究 2010(01)
    • [27].觉囊觉域流派稽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11)
    • [28].藏传佛教觉囊派在四川藏区的传播与发展[J]. 民族学刊 2016(04)
    • [29].贡塘往事钩沉(一)[J]. 中国西藏(中文版) 2014(01)
    • [30].西藏甘丹彭措林寺大经堂壁画题记识读与研究[J]. 中国藏学 2014(03)

    标签:;  ;  ;  

    藏传佛教判教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