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程序轧制中轧辊横移与负荷分配的建模与优化研究

自由程序轧制中轧辊横移与负荷分配的建模与优化研究

论文摘要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钢铁一直是人类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目前,中国钢铁销售额约占全国GDP的8%,年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是我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当前钢铁生产的利润微薄,降低制造成本成为钢铁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用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产品品种、规格、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于是,能同时满足低成本和多样化要求的柔性化生产模式,成为钢铁企业的必然选择。在这种背景下,自由程序轧制技术(Schedule-Free Rolling, SFR)应运而生。SFR是带钢热轧中实现柔性生产组织的有效途径,它是指在一个换辊周期内,钢种、厚度、宽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过渡的轧制技术,能有效提高生产组织的自由度、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受制于硬件设备条件和优化控制技术等因素,SFR目前在国内并未得到普遍推广。近年,随着热轧设备不断进步,国内部分热轧生产线开始具备实施SFR的设备条件,但优化控制技术的缺失反而成为制约SFR实施的瓶颈。SFR优化控制技术的困难在于:一是过程建模复杂:优化目标的精度要求为微米级,且受到轧制规格、工艺参数、设备状态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二是优化算法困难,SFR问题是多目标优化问题,计算过程非常复杂、耗时较长,难以用于实时控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使得对SFR的综合优化成为可能。结合宝钢1880热轧在SFR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轧辊横移与负荷分配的建模与优化研究。通过研发SFR优化控制技术,克服轧制过程中不断增长变化的局部不均匀轧辊磨损与热凸度,保持精轧过程的轧制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及进展如下:1、在对轧辊磨损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切片法”,建立考虑横移影响的轧辊磨损模型。采用逐步累计一叠加方法,对一个换辊周期内的轧辊磨损进行分析计算,发现实施轧辊横移后,轧辊磨损在带钢宽度方向趋于均匀,消除了轧件边端部的局部严重磨损造成的猫耳现象,有利于实施自由程序轧制。2、通过对轧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建立高精度的轧辊热变形模型。考虑轧辊横移对轧辊热凸度的影响,提出模拟轧辊温度场PR格式的差分方法,指出轧件对轧辊温度场的影响存在“浅层效应”。对一个换辊周期内的轧辊热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实施轧辊横移后,轧辊热膨胀的范围向辊身边部区域扩展,起到分散热凸度作用,使热辊型曲线更为光滑平缓。3、提出轧辊横移策略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开发基于分解的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MODE/D),它使用差分进化算法代替遗传算法作为搜索引擎;提出变行程横移策略及其递推算法,通过横移步长、横移行程等决策变量来控制横移策略;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横移策略对轧辊综合辊型的影响,给出两个平滑指标,用来评价横移对轧件接触部位辊缝形状的影响,以轧制计划带钢的平均边部平滑指标、平均中部平滑指标为目标函数,建立横移策略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交叉轧制横移策略的两阶段优化法。4、提出精轧负荷分配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开发高精度轧制力与轧制力矩的一体化模型,为负荷分配计算提供力能参数;提出轧制力模式负荷分配的CLAD算法,用于在线实现负荷分配计算;提出确定负荷分配系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考虑能耗最小、负荷均衡和板形良好等优化目标,分析了不同目标间的矛盾关系。本文的研究内容,为轧辊横移策略与精轧负荷分配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面向自由程序轧制的在线控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相关成果应用到宝钢1880热连轧机组,大幅度拓展产线的自由轧制能力,同宽轧制长度从30km提高到60kmm,集批轧制总长度从70公里提高到100公里,实现复杂、难轧产品在大生产条件下的自由轧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自由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1 减少与均匀化轧辊磨损
  • 1.2.1.1 轧辊横移技术
  • 1.2.1.2 在线磨辊技术
  • 1.2.1.3 润滑轧制技术
  • 1.2.2 增强轧机凸度控制能力
  • 1.2.2.1 液压弯辊
  • 1.2.2.2 PC(Pair Cross)轧机
  • 1.2.2.3 CVC轧机(Continously Variable Crown)
  • 1.2.3 改善精轧过程的轧制稳定性
  • 1.2.3.1 高精度轧制设定模型
  • 1.2.3.2 精轧机组负荷分配方法
  • 1.3 本文的研究背景
  • 1.3.1 1880热轧产品结构对自由轧制的要求
  • 1.3.2 1880实现自由轧制存在的制约性问题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轧辊横移对轧辊磨损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热连轧机轧辊磨损的特点
  • 2.2.1 工作辊的局部不均匀磨损
  • 2.2.1.1 局部不均匀磨损的特点
  • 2.2.1.2 局部不均匀磨损的形成原因
  • 2.2.1.3 局部不均匀磨损的减轻方法
  • 2.2.2 前部机架与后部机架磨损量的差别
  • 2.3 热连轧机轧辊磨损模型的开发
  • 2.3.1 轧辊磨损影响因素的分析
  • 2.3.1.1 计划长度对轧辊磨损的影响
  • 2.3.1.2 轧制负荷对轧辊磨损的影响
  • 2.3.1.3 润滑条件对轧辊磨损的影响
  • 2.3.2 轧辊磨损模型的结构与参数
  • 2.3.3 轧辊磨损模型的优化与验证
  • 2.3.3.1 轧辊磨损的现场测量
  • 2.3.3.2 磨损模型的参数优化
  • 2.3.3.3 磨损模型的实验验证
  • 2.4 横移策略对轧辊磨损辊型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轧辊横移对轧辊热变形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轧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3.2.1 轧辊传热的基本方程
  • 3.2.2 温度场PR格式的差分模型
  • 3.2.3 轧辊换热边界条件
  • 3.2.3.1 接触传热
  • 3.2.3.2 强制水冷
  • 3.2.3.3 辐射换热(Z2和Z10)
  • 3.2.3.4 空气自然冷却(Z5、Z7和间歇时Z1)
  • 3.2.4 两种边界处理方式的比较研究
  • 3.2.5 换辊周期内温度场的演变规律及频域分析
  • 3.3 轧辊热凸度的研究
  • 3.3.1 轧辊热凸度模型及实验验证
  • 3.3.2 换辊周期内热凸度的演变规律
  • 3.3.3 轧制工艺参数对热凸度的影响
  • 3.3.3.1 带钢宽度
  • 3.3.3.2 轧制节奏
  • 3.4 横移策略对轧辊热辊型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轧辊横移策略的多目标优化
  • 4.1 引言
  • 4.2 基于分解的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
  • 4.2.1 多目标优化问题描述
  • 4.2.2 MODE/D算法框架
  • 4.2.2.1 确定权重的混料均匀设计法
  • 4.2.2.2 差分进化操作
  • 4.2.2.3 局部搜索策略
  • 4.2.2.4 多样性保留策略
  • 4.2.2.5 MODE/D算法流程
  • 4.2.3 实验研究
  • 4.3 轧辊横移策略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 4.3.1 变行程横移策略及其递推算法
  • 4.3.1.1 变行程定步长横移策略(VSFS)
  • 4.3.1.2 变行程变步长横移策略(VSVS)
  • 4.3.2 横移策略对轧辊综合辊型的影响
  • 4.3.2.1 轧辊综合辊型的数值模拟
  • 4.3.2.2 轧件接触部位辊缝形状的数值模拟
  • 4.3.2.3 轧件接触部位辊缝形状的评价指标
  • 4.3.3 普通轧制计划横移策略的优化
  • 4.3.3.1 多目标优化模型的定义
  • 4.3.3.2 实例计算与分析
  • 4.3.4 交叉轧制计划横移策略的优化
  • 4.3.4.1 交叉轧制板形控制难点
  • 4.3.4.2 横移策略的两阶段优化法
  • 4.3.4.3 实例计算与分析
  • 4.3.5 关于横移策略优化目标的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精轧负荷分配的多目标优化
  • 5.1 引言
  • 5.2 轧制力与轧制力矩的一体化模型
  • 5.2.1 数学模型的推导
  • 5.2.2 统一表达式的建立
  • 5.2.2.1 共同的影响因子
  • 5.2.2.2 指数型公式的探索
  • 5.2.2.3 待定参数的确定
  • 5.2.3 新型轧制力能模型的应用
  • 5.3 轧制力模式负荷分配的CLAD算法
  • 5.3.1 CLAD算法
  • 5.3.1.1 基本假设
  • 5.3.1.2 算法推导
  • 5.3.1.3 收敛判据
  • 5.3.1.4 初始值确定
  • 5.3.2 计算实例
  • 5.4 确定负荷分配系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 5.4.1 多目标优化模型
  • 5.4.1.1 目标函数
  • 5.4.1.2 模型定义
  • 5.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2.1 两目标优化实验
  • 5.4.2.2 三目标优化实验
  • 5.4.2.3 单目标优化与多目标优化的比较
  • 5.4.3 应用流程与案例
  • 5.4.3.1 应用流程
  • 5.4.3.2 应用案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自由轧制技术的现场应用
  • 6.1 宝钢1880机组概况
  • 6.1.1 轧辊横移系统的功能特点
  • 6.1.2 1880大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6.2 轧辊横移策略优化方法的现场应用
  • 6.2.1 应用方案
  • 6.2.1.1 横移策略优化计算的设计思路
  • 6.2.1.2 横移策略优化计算的简化思路
  • 6.2.2 生产验证
  • 6.2.2.1 无取向硅钢55公里同宽轧制
  • 6.2.2.2 取向硅钢与碳钢2:1交叉轧制
  • 6.3 轧辊横移与在线磨辊的联合应用
  • 6.3.1 工作辊有效辊型的定义
  • 6.3.2 WRS与ORP结合的辊型控制
  • 6.4 自由轧制在1880机组的实施效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自由程序轧制中轧辊横移与负荷分配的建模与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