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黄伞生物学特性及驯化的研究

西宁黄伞生物学特性及驯化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对在西宁地区采集到的12个蘑菇子实体进行形态学观察,参照文献及有关资料,初步鉴定为黄伞(Pholiota adipose(Fr.)Quél.),在分类系统中隶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鳞伞属(Pholiota)。通过对西宁地区黄伞的资源分布与生态特性进行调查发现,黄伞主要生长在杨、柳、桦等阔叶树的树干上,发生时间在8中旬至10初,9月份发生的概率最高。黄伞发生季节温度为7~20℃,地表温度为9~23℃,黄伞发生期空气相对湿度为54%~65%,降水量为17~86 mm。将采集到的黄伞子实体通过组织分离,得到5株黄伞菌株,通过试验,筛选出1株优良菌株,编号为XN-9-18。本文对其菌丝体的生理生化特性和栽培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黄伞菌丝体营养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黄伞利用最好的碳源是葡萄糖,其次是D-木糖、D-果糖、麦芽糖,不能较好利用的碳源是淀粉;黄伞利用最好的氮源是酵母膏和牛肉膏,其次是蛋白胨,在无机氮源硫酸铵[(NH4)2SO4]、硝酸钠(NaNO3)、硝酸铵(NH4NO3)和硝酸钾(KNO3)中黄伞菌丝长势较差,菌丝在0.2%尿素中不生长;生长因子维生素B2、维生素B1对黄伞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黄伞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为40∶1;对营养因子进行优化分析,得出最佳组合为乳糖2.0 g,蛋白胨1.5 g,磷酸二氢钾(KH2PO4)0.1 g,维生素B2 0.002 mg:环境因子正交试验[L9(34)],得出适宜黄伞菌丝生长的最适条件是:温度为25℃,湿度为60%,pH值为7.5,黑暗条件。通过对XN-9-18菌丝生长规律研究发现,其菌丝生长大致分三个时期,生长迟缓期、快速生长期和生长停滞期,其回归方程为:Y=—3.43t+1.81t2-0.08t3,Y为菌落直径,mm;t为天数,d。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黄伞的最适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0 g,酵母膏0.2 g,维生素B2 0.003 g,培养时间为10 d,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25℃,用250 ml生理盐水瓶盛装。黄伞多糖的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其结果是,菌丝体多糖得率最高的组合为浸提比1∶30,浸提时间3 h,浸提温度110℃;黄伞子实体多糖得率最高的组合为浸提比1∶30,浸提时间3 h,乙醇浓度100%。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黄伞的菌丝生长较理想的原种培养基配方为小麦粒55%,棉籽壳20%,麦麸20%、石膏2%、土壤2%,葡萄糖1%。最适栽培种培养料为:杂木屑38.5%,棉籽壳38.5%,麦麸20%,蔗糖1.0%,碳酸钙1.5%,硫酸铵0.5%。以该培养基做瓶栽试验,其生物学效率为52.43%,盆栽培试验,其生物学效率为83.36%。经人工驯化试验,探索了黄伞栽培工艺,其基本工艺流程是:母种→原种→栽培种→覆土栽培→出菇管理→采收。提出了栽培技术,为黄伞的人工驯化提供了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食用菌发展现状
  • 1.2 黄伞及其研究进展
  • 1.2.1 国外对黄伞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1.2.2 国内对黄伞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二章 西宁地区黄伞生态分布及形态学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标本采集
  • 2.2.2 标本处理
  • 2.2.3 黄伞子实体形态的观察分析
  • 2.2.4 测定孢子大小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西宁地区黄伞的生态分布和发生期
  • 2.3.2 黄伞的形态特征
  • 2.3.3 黄伞标本大小测定
  • 2.3.4 孢子大小的测定
  • 第三章 黄伞菌丝体生理学特性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菌种分离与纯化
  • 3.2.2 菌株的保存
  • 3.2.3 黄伞优良菌株的筛选
  • 3.2.4 黄伞菌丝体生理学特性研究
  • 3.2.4.1 碳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 3.2.4.2 氮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 3.2.4.3 生长因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 3.2.4.4 碳、氮比值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 3.2.4.5 培养基的选择试验
  • 3.2.4.6 温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 3.2.4.7 酸碱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 3.2.4.8 光照强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 3.2.4.9 培养条件的选择试验
  • 3.2.4.10 黄伞菌丝体生长曲线试验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菌种分离
  • 3.3.2 优良菌株的筛选
  • 3.3.3 黄伞菌丝体生理学特性分析
  • 3.3.3.1 不同碳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
  • 3.3.3.2 不同氮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
  • 3.3.3.3 不同生长因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
  • 3.3.3.4 不同碳氮比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
  • 3.3.3.5 营养因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优化分析
  • 3.3.3.6 不同温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
  • 3.3.3.7 不同酸碱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
  • 3.3.3.8 光照强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
  • 3.3.3.9 培养条件的选择试验结果
  • 3.3.3.10 黄伞菌丝生长规律
  • 第四章 黄伞菌丝体液态发酵及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2.1 黄伞菌丝体液态发酵
  • 4.2.1.1 活化菌种
  • 4.2.1.2 种子制备
  • 4.2.1.3 发酵条件优化试验
  • 4.2.2 黄伞菌丝体多糖提取
  • 4.2.3 黄伞子实体多糖提取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黄伞菌丝体液态发酵分析
  • 4.3.2 黄伞菌丝体多糖提取分析
  • 4.3.2.1 不同浸提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分析
  • 4.3.2.2 不同浸提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分析
  • 4.3.2.3 浸提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分析
  • 4.3.2.4 浸提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与多糖得率的关系
  • 4.3.3 黄伞子实体多糖分析
  • 4.3.3.1 不同浸提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分析
  • 4.3.3.2 不同浸提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分析
  • 4.3.3.3 乙醇浓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分析
  • 4.3.3.4 浸提比、浸提时间、乙醇浓度与多糖得率的关系
  • 第五章 黄伞人工驯化的初步研究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2.1 原种培养基的制作与筛选
  • 5.2.2 栽培原料筛选
  • 5.2.3 栽培试验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原种培养基的选择
  • 5.3.2 栽培料对黄伞产量影响的分析
  • 5.3.3 不同栽培方式对黄伞产量的影响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西宁地区黄伞生态分布及形态学特征
  • 6.1.1 西宁地区黄伞生态分布
  • 6.1.2 黄伞的形态学特征
  • 6.2 黄伞菌丝体生理学特性
  • 6.2.1 黄伞菌丝体利用营养因子试验总结
  • 6.2.1.1 黄伞菌丝体利用碳源
  • 6.2.1.2 黄伞菌丝体利用氮源
  • 6.2.1.3 生长因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影响
  • 6.2.1.4 碳氮比对黄伞菌丝体生长影响
  • 6.2.1.5 营养因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优化分析
  • 6.2.2 环境因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6.2.2.1 温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影响
  • 6.2.2.2 酸碱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影响
  • 6.2.2.3 光照对黄伞菌丝体生长影响
  • 6.2.2.4 培养条件的选择试验结果
  • 6.2.3 黄伞菌丝生长规律
  • 6.3 黄伞菌丝体液态发酵及多糖的提取
  • 6.3.1 黄伞菌丝体液态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 6.3.2 黄伞菌丝体多糖提取条件的确定
  • 6.3.3 黄伞子实体多糖提取条件的确定
  • 6.4 黄伞的人工驯化小结
  • 6.4.1 原种培养基的筛选
  • 6.4.2 栽培原料对黄伞产量的影响
  • 6.4.3 栽培方式对黄伞产量的影响
  • 6.4.4 黄伞栽培技术工艺小结
  • 6.4.4.1 黄伞生产工艺流程
  • 6.4.4.2 黄伞生产技术要点
  • 6.4.4.3 黄伞生产注意事项
  • 6.5 结论
  • 6.6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版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矿质元素对滑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现代农业研究 2020(03)
    • [2].一株长白山野生桦褐孔菌菌株的分离及菌丝生长特性研究[J]. 特产研究 2020(04)
    • [3].五种无机盐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20(14)
    • [4].不同培养基对黑木耳锁状联合菌丝比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5)
    • [5].不同矿质元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食用菌 2015(01)
    • [6].不同矿质元素对真姬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5(09)
    • [7].菌丝在建筑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设计[J]. 建筑与文化 2020(10)
    • [8].1-氨基环丙烷-1-羧酸在恶臭假单胞菌趋化双孢蘑菇菌丝中的作用[J]. 华北农学报 2019(06)
    • [9].黑根霉Q_(3Y)在旱胁迫效应下的菌丝生长特性及糖化产物[J]. 中国酿造 2020(03)
    • [10].外源营养因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J]. 青海科技 2017(01)
    • [11].外源镉胁迫对姬松茸菌丝生长及其酶活性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16(03)
    • [12].白灵菇液体培养菌丝的富锌能力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8)
    • [13].照光抑制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转录组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0(05)
    • [14].磷和镉对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外生菌丝内聚磷酸累积的影响[J]. 菌物学报 2010(03)
    • [15].怎样对菌丝活力作简易鉴定[J]. 食用菌 2009(04)
    • [16].一种野生香灰菌丝的纯化与利用[J]. 食用菌 2008(01)
    • [17].白灵菇菌丝生长因子的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2008(01)
    • [18].白灵菇菌丝生长营养物质优化试验[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07)
    • [19].3个桑黄菌株的菌丝特性研究及培养条件的优化[J]. 四川蚕业 2020(02)
    • [20].一种室内快速检测黑木耳菌丝活力的方法[J]. 北方园艺 2016(24)
    • [21].理化因素及栽培基质对雷丸菌丝生长的影响[J]. 中草药 2015(03)
    • [22].不同碳源对绣球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5(08)
    • [23].北虫草子实体组织分离菌丝生长比较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07)
    • [24].锰离子对糙皮侧耳菌丝生长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J]. 食用菌学报 2015(03)
    • [25].栽培基质中黑木耳菌丝生长的测定方法研究[J]. 食用菌 2013(05)
    • [26].菌核侧耳高产菌丝多糖的固态培养基优化[J]. 食品工业 2020(11)
    • [27].竹荪栽培中菌丝“氨害”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 食用菌 2013(03)
    • [28].银耳芽孢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萌发状况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2(05)
    • [29].无机盐及生长因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30].外源营养元素对青海柴达木盆地野生大肥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1(17)

    标签:;  ;  ;  ;  ;  

    西宁黄伞生物学特性及驯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