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读文本开启小学语文有效课堂

用细读文本开启小学语文有效课堂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善友小学138000

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细读至关重要,它是成就有效课堂的前提。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所谓文本细读,是指读者通过作品文本的详细阅读,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在课程教学的语境下,文本细读则转移至服务阅读教学,是从阅读教学出发,为了阅读教学并与之结伴同行。”可以说文本细读是我们上好语文课的第一步。

一、读懂文章“写了什么”,把握文本内容及主旨

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也就是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有些文章的中心我们一读就懂,还有些文章的中心就在题目中一读便知。但是当我们无法一下子明白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时,该怎样在短时间内把握这些呢?我认为可以试着这样做:内容复杂的文章把它读“简单”,内容简单的文章把它读“复杂”。

1.复杂的文章“简单”读。面对复杂的文章内容,我们在进行细读时要力求“简单”,这里并不是指我们随意地、敷衍了事地读这样的文章,而是指针对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文章,我们要找到一条“简单”的线索进行把握和理解,这样细读的思路就更加简单明了,便于我们一下子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找到文章的中心所在。运用到课堂,学生也能跟随这样简单明了的思路很轻松地学习、认知和感受。

2.简短的文章读“丰富”。我们来看另一类非常简短又很简单的文章——儿歌。在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课本中常有儿歌出现。这些儿歌大多是一、二年级儿童常见的、喜爱的内容。特别是一年级上册的一些儿歌往往浅显易懂,易唱易诵,内容非常的简单。很多老师会觉得这里没什么供我们研究与教学的内容,只要带领孩子们学一学生字,唱一唱儿歌就能够轻松掌握知识点。那么这样的课文我们该怎么细读呢?悉心研究就会发现,其实每篇简短的课文或儿歌里都有它暗藏玄机的地方,所以面对如此简单的文本内容,我们在进行文本细读时不妨“丰富”些。

二、关注作者“怎么写”,探寻文本表达方式

在明白了文章的要表达的内容之后,我们不妨来个“逆推”,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的,也就是“怎么写的”,这有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结构、词句等表达的方法。

1.把自己当文章作者。在面对文章内容,我们常常会对作者谋篇布局、语言特色及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那么,我们不如把自己当成文章作者,思考:如果我是文章作者,我会怎么写这篇文章?我会怎么安排内容?然而原作者又是怎么写出来的呢?他采用了什么结构?用什么样的语言写出来的?这样两相对比,文章的特色就能很明显地显露出来,我们也就能很自然地抓住文章的特色进行教学。

2.把自己当文中人物。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在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上,我们不妨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一个人物,进入其所处的环境,深入其内心,这样获得的感受将是最符合文章主题的,也是最真实的,最合理的。

3.把自己当学生。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读文章,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这同样能够为我们的解读和教学打开思路。

三、研读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体会文本表达效果

不管是针对文章的结构、思路,还是对文章的一些句子的句式、修辞甚至是标点,我们都可以问问自己“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体会其表达效果。只有读懂了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能够使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课堂上也能够使学生获益更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从品读词句入手。在研究《半截蜡烛》一课的教学时,我曾在不同的班级教学多次。而每一次的教学,都会发现不同的问题,得到不同的感悟,这样的过程促使我们不断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对文章的理解也随之深入。其中一次教学,学生基本能够抓住课文中的“镇定”“从容”等词语体会人物的临危不惧。当一个学生在理解文中儿子杰克的表现时,抓住了一个词“默默地”,认为“他当时非常的害怕、紧张,但是他告诉自己必须镇定”时,作为教师的我没有及时抓住这样一个很好的契机,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想象方面的练习,这使得坐在台下听课的同行们大呼“遗憾”、“可惜”。课后我才明白我对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这个词写出了什么”这一层面上,却没有考虑“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现在试想,这个“默默地”背后是人物怎样的心理变化呢?为什么作者没有写杰克其他的表现,只用一个“默默地”?这里作者要凸显的是什么呢?这些都迫使我对文章进行再解读。

2.从把握结构入手。同样拿《半截蜡烛》这篇文章来说,它的内容很明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1、2节简要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写伯诺德夫人把情报巧妙地藏在半截蜡烛中,为故事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作了铺垫。第3-7节写伯诺德夫人和她的两个儿女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和德国军官机智斗争。很多老师把目光放在了3-7小节,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所以老师的板书上也是母子三人为保护半截蜡烛所作的努力。可是经过文本细读,我问自己,课文为什么这样写?这两个部分的关系是什么?仔细思考就不难发现,第一部分其实是概括叙述了母子三人利用半截蜡烛传递情报,第二部分是选取的一个具体事例,叙述母子三人在危急的情况下是怎样保护情报的。这样,第一部分就不是孤立的了,它告诉我们其实母子三人每一天都是在这样危急的情况随时面临危险,一直要保护半截蜡烛中的情报的。课文为我们选取的,不过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已。我们这样解读出来的内容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运用的教学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建立“篇”的意识,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当我们读懂了文章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之后,才算对文章有了深入的理解。

标签:;  ;  ;  

用细读文本开启小学语文有效课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