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貌纳米In2O3的可控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不同形貌纳米In2O3的可控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纳米材料和结构是当今材料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特别是其新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纳米器件中的应用已成为当今纳米技术的研究热点。如何控制材料的定向生长并实现对其尺寸、维度等形貌的调控,对于深入研究材料形貌与物性间的关系,最终实现按照人们的意愿设计制备功能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采用液相法,在氧化铟(In2O3)材料的形貌可控制备与其特征研究方面作了有益探索。通过选择合适的形貌控制剂,可控制备了不同形貌的In2O3材料,包括一维的纳米棒、纳米线,以及介孔结构等,并详细考查了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的影响。根据材料结构表征,初步探讨了不同结构氧化铟纳米材料的生长机理。并将不同形貌的纳米氧化铟制成旁热式气敏元件,测试了元件的气敏性能,通过与纳米颗粒氧化铟进行比较,探讨了气敏材料的结构、形态与气敏性能的关系。本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以氯化铟和氨水为原料,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形貌控制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成功制备出一维In2O3纳米棒(直径约20 nm,长度在120 nm左右)。对其纳米棒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纳米棒长度的主要因素,而形貌控制剂浓度则会影响棒的分散性。对其形成机理探讨认为:OP-10的分子几何排列参数在1/3~1/2范围内,可以形成棒状胶团,依据这一原理,以OP-10棒状胶团为模板,控制制备了棒状结构的In2O3。2.对一维氧化铟纳米棒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In2O3纳米棒在130℃时对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对酒精、甲醇、丙酮、甲醛等气体在260℃处有较好的灵敏度;对氢气在较高温度(>350℃)时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材料对氨气和丁烷基本不响应。气敏机理初步探讨认为,具有较强供电子能力的TMA是In2O3纳米棒气敏元件在较低温度下对TMA有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的主要原因。3.将一维棒状纳米In2O3与零维颗粒状纳米ZnO、SnO2和In2O3按5wt.%的质量百分比复合,通过控制烧结工艺条件,首次制备出具有多孔架空结构的多维复合纳米棒In2O3材料。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具有多孔架空结构的多维复合纳米棒材料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的气敏性能,不仅明显提高了对测试气体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还可以降低元件的工作温度;特别是对TMA显示出良好的气敏性能,为开发高灵敏度高选择性TMA传感器提供了可能。对多维复合材料的气敏机理分析认为,在纳米尺度下的多孔架空结构能够增大材料的有效比表面积,形成吸附反应的载体,为气体吸附提供了较大的立体空间,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气敏性能。4.采用三嵌段共聚物PE6800作为形貌控制剂,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在室温、水溶液中成功制备出平均孔径在6nm左右,BET比表面积54.8m2·g-1,吸附孔容为0.345cm3·g-1的介孔结构In2O3粉体,并研究了形成介孔氧化铟的影响因素。对介孔In2O3的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元件对甲醛、乙醇、甲醇、NO2等气体具有较高的气体灵敏度,尤其是对乙醇气体表现出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响应-恢复特性,有望用于对乙醇气体的检测。论文探讨了制备温度、孔结构对介孔In2O3气敏性能的影响,认为低的制备温度有利于气体灵敏度的提高;与颗粒状纳米氧化铟的气敏性能比较,证明介孔结构的In2O3的灵敏度确实要比颗粒状的纳米In2O3高,如对乙醇和H2的灵敏度可提高20%多。5.采用水热-前驱体热分解法,以草酸为一维结构导向剂,控制制备出高长径比的In(OH)3纳米线(长径比>40),通过优化热处理条件制得In2O3纳米线,该纳米线直径为30~50nm,长度达到2μm以上。对In2O3纳米线的气敏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In2O3纳米线对NO2气体具有灵敏度高(5 ppm时,灵敏度可达9.6)、选择性好(不受众多还原性气体的干扰)、检测下限低(可检测1 ppm的NO2)以及响应恢复快等优点,在环保、汽车尾气监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金属氧化物气敏材料的研究进展
  • 1.1.1 一维纳米氧化物材料
  • 1.1.2 介孔氧化物材料
  • 1.2 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1.2.1 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 1.2.2 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发展方向
  • 2O3纳米材料研究进展'>1.3 In2O3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 2O3的基本性质'>1.3.1 In2O3的基本性质
  • 2O3纳米材料的合成'>1.3.2 In2O3纳米材料的合成
  • 2O3气体传感器的研究现状'>1.3.3 In2O3气体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 1.3.4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2O3纳米棒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的研究'>1.5.1 In2O3纳米棒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的研究
  • 2O3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的研究'>1.5.2 介孔结构In2O3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的研究
  • 2O3纳米线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的研究'>1.5.3 In2O3纳米线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的研究
  • 2O3纳米棒的制备与表征'>第二章 In2O3纳米棒的制备与表征
  • 2.1 实验
  •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O3纳米棒的制备'>2.1.2 In2O3纳米棒的制备
  • 2.1.3 材料的表征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物相分析
  • 2.2.2 影响因素讨论
  • 2.2.3 形成机理探讨
  • 2.3 本章小结
  • 2O3纳米棒气敏性能研究'>第三章 In2O3纳米棒气敏性能研究
  • 3.1 实验
  • 3.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1.2 气敏元件的制作
  • 3.1.3 气敏元件敏感性能的测试
  • 3.1.4 气敏元件材料的表征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阻温曲线
  • 3.2.2 工作温度对灵敏度的影响
  • 3.2.3 测试浓度对灵敏度的影响
  • 3.2.4 制备条件对灵敏度的影响
  • 3.2.5 响应-恢复性能
  • 3.2.6 元件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分析
  • 3.2.7 气敏机理探讨
  • 3.3 本章小结
  • 2O3气敏性能研究'>第四章 多维复合纳米棒In2O3气敏性能研究
  • 4.1 实验
  • 4.1.1 主要材料
  • 4.1.2 气敏元件的制作
  • 4.1.3 气敏性能的测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不同的氧化物纳米颗粒复合对材料气敏性能的影响
  • 4.2.2 不同复合量对材料气敏性能的影响
  • 4.2.3 元件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分析
  • 4.2.4 气敏机理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2O3的制备与表征'>第五章 介孔结构In2O3的制备与表征
  • 5.1 实验
  • 5.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O3的制备'>5.1.2 介孔In2O3的制备
  • 5.1.3 材料的表征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物相分析
  • 5.2.2 影响制备的因素讨论
  • 5.2.3 形成机理探讨
  • 5.3 本章小节
  • 2O3的气敏性能研究'>第六章 介孔结构In2O3的气敏性能研究
  • 6.1 实验
  • 6.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6.1.2 气敏元件的制作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阻温曲线分析
  • 6.2.2 气敏性能研究
  • 6.2.3 孔的结构对气敏性能的影响
  • 2O3与纳米颗粒In2O3的气敏性能比较'>6.2.4 介孔In2O3与纳米颗粒In2O3的气敏性能比较
  • 6.3 本章小结
  • 2O3纳米线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第七章 In2O3纳米线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 7.1 实验
  • 7.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O3纳米线的制备'>7.1.2 In2O3纳米线的制备
  • 7.1.3 样品的表征
  • 2O3纳米线的气敏性能测试'>7.1.4 In2O3纳米线的气敏性能测试
  • 7.2 结果与讨论
  • 7.2.1 物相分析
  • 2O3纳米线形成机理讨论'>7.2.2 In2O3纳米线形成机理讨论
  • 2O3纳米线的气敏性能'>7.2.3 In2O3纳米线的气敏性能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特色和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In_2O_3透明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其电学性能的研究[J]. 物理学报 2010(07)
    • [2].水热法制备In_2O_3晶体及其形貌研究[J]. 化学工程师 2016(03)
    • [3].沟道层厚度对室温制备的In_2O_3薄膜晶体管器件性能的影响(英文)[J]. 发光学报 2013(03)
    • [4].纳米In_2O_3的微乳液法合成及表征[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5].表面活性剂-水热法一步制备纳米In_2O_3气敏材料[J]. 硅酸盐通报 2009(06)
    • [6].锡掺杂量对In_2O_3粉体光学性能和形貌的影响[J]. 机械工程材料 2015(01)
    • [7].In_2O_3准一维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研究[J].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8].类球形In_2O_3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气敏性研究[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3(04)
    • [9].电纺In_2O_3纳米材料在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3(06)
    • [10].In_2O_3纳米孔材料的制备及其甲醛气敏性能研究[J]. 材料导报 2009(14)
    • [11].纳米In_2O_3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研究[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12].新型透明导电薄膜ErF_3掺杂In_2O_3的研制[J]. 发光学报 2012(12)
    • [13].In_2O_3基纳米材料气敏性能研究综述[J]. 化学试剂 2020(02)
    • [14].混合电位型In_2O_3氨气传感器的性能研究与优化[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20(10)
    • [15].In_2O_3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在黄药气体检测中的应用[J]. 金属矿山 2020(02)
    • [16].Fe/Sn共掺杂In_2O_3稀磁半导体薄膜的磁性和输运性质[J]. 功能材料 2017(03)
    • [17].制备工艺对AgSnO_2(8)In_2O_3(4)电接触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15(02)
    • [18].In_2O_3与CuO掺杂TiO_2纳米纤维光催化脱汞的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3(12)
    • [19].不同粒度的In_2O_3纳米立方体的制备[J]. 应用化工 2020(01)
    • [20].水热法合成In_2O_3多孔纳米片及其甲醛气敏性能研究[J]. 陶瓷学报 2020(01)
    • [21].高选择性的In_2O_3基热线型氢气传感器[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6(11)
    • [22].反应溅射氧分压对In_2O_3薄膜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J]. 材料保护 2013(S1)
    • [23].一维In_2O_3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20)
    • [24].In_2O_3介孔微米片的水热法制备及生长机理研究[J]. 广东化工 2016(17)
    • [25].Cd掺杂In_2O_3多孔纳米球的制备及其甲醛气敏性能[J].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7(03)
    • [26].In_2O_3亚微空心球制备及其光催化与电化学性能[J]. 微纳电子技术 2015(10)
    • [27].溶胶–凝胶法制备碳纳米管–In_2O_3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气敏性(英文)[J]. 硅酸盐学报 2012(03)
    • [28].温度及矿化剂对水热法合成In_2O_3晶体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10(S1)
    • [29].In_2O_3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导电性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3(08)
    • [30].In_2O_3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 化学学报 2008(16)

    标签:;  ;  ;  ;  ;  

    不同形貌纳米In2O3的可控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