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史:中国新诗的音乐性(1917-1949)

问题史:中国新诗的音乐性(1917-1949)

论文摘要

自中国新诗诞生至今,由新诗的所谓“音乐性”问题引发的困扰与求索,已经构成了一段头绪纷纭、错综复杂的问题史。本文将研究时段设定为1917年至1949年,要把握这一阶段的问题史中人们所作的有关努力的大致线索、总体面貌和既有成果,厘清诗歌音乐性的三个基本层次——乐曲音乐性、语言音乐性和广义音乐性——乃是必须的第一步。以此种共时性分析为基础,进而考察问题的历史,则可以发现,这段历史呈现出的面貌绝非单一线索的演进,也不是二元对立式的拉锯战,毋宁说这是一个立体的、多线并行的结构,分属诗歌音乐性三个层次的具体问题在这个结构里同时展开。1917年至1949年的新诗音乐性问题史,可以划分为草创期和建设期两个时期。分期的主要依据是,围绕与新诗音乐性各层次相对应的具体问题进行的探索是否均已告一段落,每一时期内部是否具有相对的整一性。当然,和一般的文学史或文类史一样,新诗音乐性问题史的面貌也会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历史变迁的影响,任何分期都只能是相对的。本文上编对新诗音乐性问题史的草创期进行考察。草创期以1917年2月1日《新青年》二卷六号发表胡适的《白话诗八首》为起点,至1922年止。1919年,胡适在《尝试集》的《自序》里说“我们这班白话诗人”三年来做了种种音节上的试验,“要看白话是不是可以做好诗,要看白话诗是不是比文言诗要更好一点”。在它的草创时期,中国新诗首先要打破的,是旧诗谨严而无法适用于新的诗歌语言的格律模式,首先要挑战的,是人们心中关于诗的语言音乐性的根深蒂固的成见。诗人们在新诗音乐性的诸多方面进行的尝试和探索,使得诞生未久的新诗具备了“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可能。下编考察问题史的建设期。建设期从1923年陆志韦在《渡河》中初次倡导新诗的格律化开始,至1949年止。新诗走过的是一条从白话到现代汉语的路,在新诗音乐性的建设时期,诗人的主张与诗艺的琢磨涉及乐曲音乐性、语言音乐性和广义音乐性等不同层面,分别指示了不同的路向,其间外部历史环境非同寻常的激烈震荡,也使得这一时期的问题史呈现出更为驳杂多样的面貌,而探寻现代汉语的诗律学或做诗法,可谓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倾向。通过草创时期和建设时期的种种努力,人们有关新诗音乐性的求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新诗音乐性“传统”的雏形也在多种力量的冲撞与交汇中悄然形成。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新诗音乐性问题史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诗音乐性的传统也将在传承、颠覆和调整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中国新诗面临的"音乐性"问题、与之相关的研究
  • 二、对诗歌音乐性的共时性分析
  • 三、问题的历史
  • 上编 草创:雏凤清于老凤声
  • 第一章 自由与自然
  • 第一节 为自由诗/散文诗的辩护
  • 第二节 "自然二字也要点研究"
  • 第二章 "新诗也可以唱的"
  • 第三章 广义音乐性:诉诸心而不诉诸耳?
  • 第一节 广义音乐性观念的雏形
  • 第二节 郭沫若的内在韵律理论和节奏观
  • 第三节 理论主张与写作实践间的落差
  • 下编 建设:诗律学或做诗法
  • 第一章 从白话到现代汉语
  • 第二章 探寻现代汉语的诗律学
  • 第一节 陆志韦:"有节奏的天籁才算是诗"
  • 第二节 《诗镌》的三员干将
  • 一、饶孟侃论新诗的音节
  • 二、闻一多的格律理论
  • 三、徐志摩的体制试验
  • 第三章 从"歌"到"诵"到"读"
  • 第一节 《新诗歌集》与《新诗歌》
  • 第二节 诗朗诵与读诗会
  • 第四章 纯诗化·散文化
  • 第一节 三个疑问
  • 第二节 智者戴望舒
  • 第三节 诗的散文美
  • 结语
  • 一、"替关于诗的事实寻出理由"
  • 二、奥尔甫斯仍在歌唱
  • 主要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葫芦丝的音乐性演奏与技巧[J]. 黄河之声 2020(03)
    • [2].砉然响然,莫不中音——论严歌苓小说的音乐性[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06)
    • [3].音乐、人、文化之间的关系——约翰·布莱金《人的音乐性》之启示[J]. 戏剧之家 2020(22)
    • [4].论幼儿文学的音乐性[J]. 才智 2018(29)
    • [5].从“声音”到“呼吸”——论新诗音乐性的现代转换[J]. 文艺研究 2017(03)
    • [6].分析长号教学中作品音乐性训练[J]. 音乐时空 2015(22)
    • [7].新诗的音乐性:回顾与反思[J]. 人民周刊 2019(21)
    • [8].音乐性理论与诗歌教学[J]. 学语文 2014(04)
    • [9].音乐教学的两翼——音乐性与文化性[J]. 中国教师 2015(19)
    • [10].诗歌里的“声音”:浅谈现代汉语诗歌的音乐性[J]. 北方文学 2018(05)
    • [11].小学音乐性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J]. 考试周刊 2018(99)
    • [12].风铃物语[J]. 意林文汇 2016(11)
    • [13].论艺术类高考学生钢琴加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高考 2016(27)
    • [14].对《荷塘月色》中语言音乐性的研究——以双声叠韵、重字叠词现象及节律为主[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8)
    • [15].情感与音乐的共鸣——解读埃德加·爱伦·坡的《钟声》[J]. 芒种 2017(10)
    • [16].关于歌词的“音乐性”[J]. 词刊 2014(04)
    • [17].浅谈中国诗歌的内在音乐性[J]. 情感读本 2014(11)
    • [18].论“五四”时期的新诗音乐性研究[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3(06)
    • [19].浅谈中国诗歌的内在音乐性[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0)
    • [20].让音乐展翅翱翔——也谈歌词的音乐性[J]. 词刊 2010(07)
    • [21].浅探非音乐性因素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J]. 新课程(教研) 2010(09)
    • [22].论儿童文学与儿童音乐的相互影响[J]. 名作欣赏 2017(20)
    • [23].论雕塑的“音乐性”[J]. 雕塑 2012(06)
    • [24].音乐性:诗歌的“二级幻象”[J]. 写作 2011(23)
    • [25].当代音乐教育的非音乐性批评[J]. 音乐创作 2011(05)
    • [26].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音乐性微探[J]. 海外英语 2010(09)
    • [27].音乐文学课程的音乐性和文学性试析[J]. 科幻画报 2020(03)
    • [28].浅谈歌词的音乐性[J]. 词刊 2018(11)
    • [29].波兰戏剧讲座:波兰的音乐性戏剧[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1(01)
    • [30].论花间词的音乐性[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7(08)

    标签:;  ;  ;  ;  ;  

    问题史:中国新诗的音乐性(1917-1949)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