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上海之市民文化镜像 ——以《半月》和《紫罗兰》为中心

1920年代上海之市民文化镜像 ——以《半月》和《紫罗兰》为中心

论文摘要

《半月》创刊于1921年9月,并于1925年12月更名为《紫罗兰》,前后分别出满4卷96期,几乎贯穿了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堪称这个时期的“杂志霸王”、“海上杂志之冠”。作为一份都市通俗时尚文艺刊物,《半月》、《紫罗兰》在1920年代上海风行一时,倍受市民读者欢迎,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长期遭受人们的冷落与非议,并未引起国内学术界应有之客观而公正的评价。80年代中期后,随着学界对民国通俗文学与“鸳鸯蝴蝶派”研究的深入,这份杂志成为被广泛参照的原始资料,但尚未出现专文专著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与阐释。本文试图以《半月》、《紫罗兰》为中心来考察1920年代上海之市民文化镜像,作为这份刊物系统研究缺失的补充。本文从媒介分析、文本分析、社会分析三个视角来梳理这一市民文化镜像。在第一章媒介分析里,笔者归纳分析了该刊精益求精的形式编排与灵活巧妙的商业运作方式,以此理解作为大众媒介的《半月》、《紫罗兰》杂志,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布尔迪厄“场域”概念,初步阐释文学与现代媒体的关系及大众传媒视阈下的文化表达方式,为下文文学文本的解读作铺垫;在第二章的文本分析里,笔者以文学内部研究的方式从该刊众多驳杂的文本样式中选取中短篇小说作为个案深入文本解读,挖掘出《半月》、《紫罗兰》的文学文本新颖时髦、启蒙关怀以及古雅现代的特征与魅力,在论述过程中笔者将翔实原始文本资料分类整理,并借助叙事学等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鸳派”文学的魅力与意义之所在;第三章为社会分析,研究方式由文学内部研究转向文学外部研究,将前文文本分析的结论还原到当时的历史景深中去体察,分析该刊强大的创作群体与驳杂的文本样式,探析《半月》、《紫罗兰》的文本贴近市民心态的大众书写方式,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借助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并对中短篇小说以外的文本进行了补充论述,以期最终展现1920年代上海之市民文化镜像。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媒介分析:传媒视阈下的文化表达
  • 第一节 精益求精的形式编排
  • 第二节 灵活巧妙的商业运作
  • 第三节 文学与传媒之间
  • 第二章 文本分析:“鸳派”文学的意义
  • 第一节 新颖时髦的海派特征
  • 第二节 启蒙关怀的人文特征
  • 第三节 古雅而现代的艺术魅力
  • 第三章 社会分析:历史景深中的大众书写
  • 第一节 《半月》、《紫罗兰》与1920 年代上海
  • 第二节 强大的创作群体与驳杂的文本样式
  • 第三节 贴近市民心态的大众书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媒体与市民文化的丛林[J]. 上海艺术家 2015(04)
    • [2].老舍“市民世界”中的文化反思与批判[J]. 青年文学家 2017(11)
    • [3].城市化进程中提升市民文化素养的探索[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43)
    • [4].以文化兴市战略为契机 提升市民文化素质[J]. 理论导报 2013(02)
    • [5].市民文化素质的内涵、提升的意义与对策[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5(05)
    • [6].图书馆在提高新市民文化素质中的作用[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09)
    • [7].廊坊市民文化素质评价及塑造现代市民精神的探索[J]. 职业时空 2012(12)
    • [8].新市民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为视角[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5(03)
    • [9].市民文化市场的形成与现代通俗小说的兴起[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6)
    • [10].天津市民文化的传统与未来走向研究[J]. 科技展望 2016(28)
    • [11].民国广告与上海市民文化[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12].上海市民文化需求状况调查[J]. 科学发展 2012(06)
    • [13].论唐寅诗歌与明代中叶吴地市民文化之关系[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8)
    • [14].和谐社会背景下提升市民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及策略研究[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0(04)
    • [15].市民文化大讲堂龙岗分会场举办多场健康讲座[J]. 公共图书馆 2009(04)
    • [16].社会转型期市民文化与法治文化的再融合[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17].上海市民文化消费现状及培育与建设路径——以上海市闵行区为视点[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14(01)
    • [18].关于推进我市市民文化活动制度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 农家参谋 2020(14)
    • [19].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鄂尔多斯市大力开展“市民文化大讲堂”活动的思考[J].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0(Z1)
    • [20].“市民文化大讲堂”丰富文化生活[J]. 思想工作 2008(08)
    • [21].娱乐与启蒙:市民文化生成中的《点石斋画报》研究[J]. 创意与设计 2018(02)
    • [22].社区教育在市民文化素质提升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例[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5(04)
    • [23].咸阳市市民文化中心[J]. 建筑学报 2018(04)
    • [24].珠海市民文化艺术中心方案设计[J]. 城市建筑 2018(27)
    • [25].晚明市民文化的兴起与“宋体字”的形成[J]. 西部皮革 2019(22)
    • [26].品质化服务 丰富市民文化生活[J]. 杭州通讯(下半月) 2009(02)
    • [27].四川的人与浙江的事[J]. 决策 2008(Z1)
    • [28].市民文化背景下的宋代城市谣谚[J]. 江西社会科学 2018(11)
    • [29].触手可及的日常性与自发生长的多样性——咸阳市市民文化中心设计实践[J]. 建筑技艺 2019(03)
    • [30].武汉市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研究[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2(20)

    标签:;  ;  ;  ;  ;  

    1920年代上海之市民文化镜像 ——以《半月》和《紫罗兰》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